电影《寄生虫》:三个家庭在无意义的生活里走进死胡同

有网友说: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不知道这位朋友经历过什么,正在经历着什么。但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当我们遇到困难,甚至感到绝望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活下去——活着需要一个理由,也可以说要通过这个活着的理由找到活着的意义。

 

古人的回答

 

古人也有过很多的回答,有和稀泥的说法: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我相信这种赖活着,还是在寻找幸福或者体会那一丝丝幸福,这是赖活着的意义。还有振聋发聩的回答。王阳明年少的时候主动找到老师,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庸俗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庸俗的答案“唯读书登第耳。”

 

王守仁摇了摇大脑袋,不以为然的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何为第一等事?问得好,问出了人为什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去过。《明朝一哥王阳明》吕峥著

 

王阳明一生在学圣贤、做圣贤的路上,不仅给自己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也让后世多了一份清晰的梦想–学做圣贤。


 

三个现代家庭的回答

 

最近除了国内电影《八佰》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之外,国际电影当属《寄生虫》,成为国内外观影讨论的焦点。这部影片于2019年5月21日在法国首映,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转过年,2020年1月6日,又获得了第7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2月10日又获得备受瞩目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四项大奖。


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寄生虫》涉及到的主题很丰富,有社会阶层冲突的问题,有家庭系统如何运转的问题,也有个人如何满足自己又被环境所限制的问题。围绕着人活着的意义,我们看看三个家庭给出的答案。


电影中涉及了三个家庭,有钱的朴社长一家;曾经有钱,现在却沦为寄生虫的女管家一家;在温饱线挣扎的穷人基泽一家。

 

看似风光,家庭富足、儿女双全、妻美如花的朴社长一家,却是华美的袍子下长满了虱子。小儿子多颂经常做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是用假我在满足着家庭对于拥有特殊儿童的需要,这样也隔离了自己真实的感受。用姐姐的话说,他经常在表演。

 

朴社长家上高二的女儿总是被父母忽视,所以特别容易跟辅导功课的学长产生情愫。而且行为越来越大胆,从触摸手腕到拥抱接吻。漂亮的朴太太却总是恍惚出神,害怕没有照顾好儿子和家庭被丈夫指责。她没有什么朋友和社交,给儿子开派对的亲朋好友也需要花钱雇人来参加。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只有她一家,她早就习惯了。一家之主朴社长在工作中受人尊重,但坐上了私家车,已经找不到任何活着的意义,只能用一些变态的幻想和行为来满足自己。朴社长一家给出了一个答案:有钱并不是活着的意义。

 

女管家,其实也是让朴社长一家运转的重要力量,所以当她做女管家的时候感觉很好,像另一位女主人一样。而他的丈夫隐遁在地下室,有吃有喝,还有性爱,每天还会看似有精神信仰般的膜拜朴社长。他们的确度过了一段他们自以为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生活,被基泽一家人几句慌言就打破了。她们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


《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活着的意义是生活的支撑,是生活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会垮掉的支撑。


女管家无意义的生活,让她们夫妻像蝼蚁一样随时逃窜,生活随时崩坍。


 

基泽一家在追求什么意义呢?原本他们想追求一些尊严,想体面地在自助餐馆聚个餐,想有勇气告诉醉汉别在他家窗口撒尿,想通过考学争取改变命运。


但一念之差,他们用谎言进入了朴社长一家,看到了两种更加无意义的生活,而全家人也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最后梦醒,只有基宇和妈妈回到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中,妹妹死了,爸爸也躲进了地下室,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家。有意义的生活一定是真实的,不是幻想的空中楼阁。

 

电影《寄生虫》用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三种无意义的生活,结局是走进死胡同。此路不能,就要去寻找走的通的路,去寻找每个家庭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是为了责任,也许是为了彼此相爱,也许是为了实现理想。朱熹曾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活着的意义亦如此,找到生活的理想,找到活着的意义就是找到那个着力处。

 

原创:心理咨询师兰心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