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喜猫
来源公众号:心榜(ID:psytop)
01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 喜猫 。
近日一篇网传论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成为热议事件。
论文提到“运用超心理意识能量”可以让熟鸡蛋返生。
超心理意识能量是什么?
这么高级的心理学概念是什么意思,为了避免无知的尴尬,我决定百度一下。
搜索结果让我遗憾,百度百科尚未收录该词条。
但从论文描述的现象分析,所谓的超心理意识能量,与特异功能类似,本质是未经科学证明的想象中的人类潜能。
在特异功能之类的概念被黑化后,伪科学急需借助科学证明自身的科学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制造概念。
如何制造容易迷惑大众的科学概念?
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从科学术语词库里搜索、提取、匹配、组合,以此孵化出新的「科学概念」。
当我们把「超心理意识能量」概念拆解后,可以分解为:「超个人」、「心理」、「意识」、「能量」。
按照逻辑惯性,不同的科学的心理学术语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心理学概念,必然也是科学合理的。
专业的心理学术语组合在一起,超心理意识能量似乎是科学概念。
我想说的是,制造概念本质上是语言生成技术,并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
不是任何江湖坑蒙拐骗的理论,挂上「心理」两字,就成为科学靠谱的心理学理论。
「超心理意识能量」不是科学心理学,真正的心理学,不背这锅。
同理,不是任何人的简历 title 挂着xxx心理咨询师,xxx心理学会成员或主任头衔,就是靠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正如论文作者郭萍校长的简介里,所标榜的头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华人超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大众不了解的情况下,但凡头衔挂着「国家」、「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确实让人觉得很厉害。
心理咨询还没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大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职业会存在好奇。
我们不应该利用大众的好奇心理,提供非专业服务,破坏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信任,破坏大众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好感。
真正的、靠谱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不背这锅。
如果这些伪心理理论只是封存在学术期刊,产生的影响有限,但它们冠冕堂皇的进入日常生活,特别是应用到孩子教育上,祸害无穷。
深扒背后的机构提供的服务,开设了“快速作文创作”、“原子能量波动速读”、“超感知潜能全脑”等多科目教学课程。
为了证明教学成果,还特意展示、蒙眼穿针、蒙眼写作业等超能力。
更厉害的超能力是原子能量波动速度,原理是阅读不需要用眼睛,直接以心灵感应的方式高速吸取信息。
声称这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能够吸引孩子更爱阅读,5-10分钟可以读完5-10万字,一天可以阅读30-50本。
这么惊人的阅读效率,谁不渴望拥有这种超能力呢?
但现实吗?
真正的、科学的心理学表示,臣妾做不到。
再过两天,这场熟蛋返生闹剧终将散去,但打着科学旗号的伪心理学,冒充心理大师的现象仍然可能会上演。
维护真正心理学,打击假冒伪劣,最直接的方式是,心理学人及时站出来,科普真正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