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伴侣的家庭关系

文:丹朱AI
来源:银河系生活指南(ID:DanZhu_N)

情人节和春节要到了,又有一波苦逼的年轻人要回家(被迫)相亲,或是带男女朋友见父母。

我听了一个笑话:一个妹子带男朋友回家过年,一进门就说:“爸,妈,你们看我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男朋友跟在后面,瑟瑟发抖。

我觉得,对于被带回家的“好东西”来说,这是个很宝贵的机会,除了被对方父母考察,也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对方的家庭。在部分地区,过年相亲要去对方家里,那也一样可以趁机观察。

按照传统观点,观察对方家庭,是为了看两家是否门当户对,风俗一致,比如结婚给不给彩礼。从心理的角度考虑,观察对方家庭,是为了了解对方的家庭关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对方未来与自己相处,是怎样的情景。

婚姻是两个人的,也是六个人的,或是更多人的。结婚的两个人,都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带来了双方父母的影响,也带来了习惯已久的关系模式。很多时候,不用到结婚,在认真的恋爱中,各自家庭的影响也能明显地体现出来。

拿我的前男友(以下简称EX)和男朋友举个栗子。

我和EX感情曾经很好。之所以会分手,按照他的说法,是因为有太多客观原因无法解决,比如异地恋、姐弟恋(比他大1岁)、父母反对、读博不能结婚等等。因为问题无法解决,我一直非常焦虑,让他压力很大。 

按照我的观点,困难固然存在,但最让我失望的是,他从来不用行动解决问题,只是告诉我他无能为力,让我妥协。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这样的等待既没有意义,又没有希望。

我们的协商过程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我:你可以到上海读博吗?复旦中文系也挺好的。

EX:不行,我们学校因为一个项目跟复旦有矛盾,我害怕去了被欺负。

我:我可以去南京,不过辞职是件大事(当时我在中科院工作),我想先见过双方父母再去。

EX:我们家习俗是马上要结婚了才见父母,这么快见面会吓到他们。我妈不希望我这么快结婚,她还想买买买,不想有压力。

我:要等多久可以结婚?

EX:最近五年不行,我爸说,读博期间不能结婚。而且结婚想想就很麻烦,我怕麻烦。

我: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就贸然辞职,我会觉得很难安心。

EX:那我也没有办法。焦虑那么多没有用,先过来再谈别的。你觉得如果你在这边好几年,我父母不会感动吗?

后来又出了很狗血的事情。

我本来想考研去南京,顺便适应环境。正在复习,EX忽然打电话说:“啊啊啊,我们全家看了你照片,说你太老了不好看,轮番来跟我闹,要我分手,怎么办?”“都谁在跟你闹?”“我外公、外婆、爸妈、小姨、表妹……”

对此我很震惊。第一是他的情商感人,第二是他全家都掺和进来,第三是反对理由匪夷所思。他颜值不比我高,体弱多病,工作未卜,家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均低于我家,不知哪来的底气。

最终分手了,他全家没道过歉。EX一再对我说,他全家都非常善良,我觉得这非常可怕。可能他全家都对他很好,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善良的底线,不在于对亲近的人多好,而是对无辜的陌生人不去伤害。

(当然了,这里可能有个分歧。有些直男或许认为评价年轻女性又老又丑不算伤害。嗯,你知道萧峰为什么倒霉吗?)

我那时总结的规律是:以后恋爱千万要看对方家庭成员的素质,不然糟心事儿可太多了。不过,这也只是家庭对感情的影响中,非常明显的那部分。还有一部分,隐藏在水面下,但影响更加深远。我也是跟现在的男朋友相处后,才明白的。

可能是命运想要告诉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之后,发现前一段感情中存在的困难,一个不少地又出现了。依然是异地(南京变成北京),依然是姐弟恋(男朋友和EX差一个月),对方依然是硕士在读(南大变成北大),风俗依然不变(男朋友和EX是老乡),父母依然反对(有省委书记的侄女看上男朋友)。

这样的巧合也是没谁了……我想去知乎回答问题:每次打游戏都遇到同样的怪是怎样的体验?

幸运的是,虽然感情的困难相同,但发展却大有不同。

异地怎么解决?男朋友在北京找了个工作,申请外派到我身边。我很感动,刚好要转行,就考研到北京了。现在我们一起在北京生活,正在看房中。

必须要结婚才能见父母的风俗呢?男朋友说:“那都是扯淡。你想见我就带你见。” 

父母反对怎么办?男朋友说:“你放心,我肯定罩着你。”他软硬兼施,先和父母断联了一阵子,然后在家里循环播放我的优点,铺垫好之后带我回家。他还找了位社科院研究易经的研究员占卜,看我们的姻缘。结论是:“我这么多年来,从未见过如此美满的婚姻。”有权威背书,他父母自然同意,现在对我很好。以后谁遇到父母反对,可以参考这一段,不用谢。

为什么男朋友和EX遇到的问题相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如此不同呢?

有朋友说:“因为EX不够爱你。”这是一个通用的答案,任何没有走下去的感情都可以说是不够爱。但是,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男朋友说“我肯定罩着你”时,我们才刚刚在一起一个月,并没有很深的感情。他之所以这么做,很可能这是他一贯的行为方式。

我后来问他:“你当时为什么一定要罩着我?”

他说:“保护自己的女人,不是男人该做的事吗?我妈曾说过,只要有我爸在,她什么都不怕。我要做一个像我爸一样的男人,让你在我身边,什么都不怕。”

我非常感动。事实证明,男朋友说到做到。同时,这段话也让我明白了男朋友和EX为什么如此不同,他们刚好代表两种类型的人。

“我要做一个像我爸一样的男人。”这是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的男孩对自己的性别认同。

“俄狄浦斯情结”指男孩与父亲竞争、想要独占母亲的欲望。“俄狄浦斯期”是人格发展的必经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男孩对父亲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嫉妒父亲夺走母亲的爱,另一方面害怕父亲会发现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因而惩罚自己。

如果父母相爱,男孩就会明白,尽管母亲爱他,但父亲才是母亲最好的伴侣。最终的结果是,男孩认同父亲,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男人,赢得像母亲一样的女人。这是男孩形成性别认同、成长为男人的必经阶段。

而如果父母之间关系疏远,或母亲看不起父亲,或父亲逃离家庭,男孩很容易独占母亲,就少了与父亲从竞争到认同的过程,最终无法完成作为一名男人的性别认同,也难以与女性维持长久的伴侣关系。

男人的性别认同包括哪些呢?

如同《教父》中所说:“女人和孩子可以无忧无虑,而男人不行。”男人要坚强,勇敢,有担当,目标明确,用行动解决问题,保护女人和孩子,承担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或许有人说,这是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人的束缚,但另一方面它也让男人获得能力与个人魅力。

男朋友小时候,爸爸一直在他身边。我去他家时,看到他父母感情很好,会一起买菜、做饭、旅行。男朋友说起亲人和长辈,多提到爸爸、叔叔、舅舅,还有爸爸的男性朋友们。父母的良好关系,让他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同时身边的男性长辈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共同帮助他完成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性别认同。“要保护自己的女人”,就是这种性别认同的具体体现。

EX的父亲由于工作,很早就去了另一个城市,他妈妈每天带着他去外婆家吃饭。他说起亲人,总是妈妈、外婆、小姨、表妹,从未主动提起他爸爸。父亲在家庭中缺席,同时又缺少其它男性榜样,让他的性别认同发展不太顺利。EX曾说,他从小总是和女孩一起玩,很多年来都觉得自己是个女孩。我能感觉到,他面对问题时,更多采用女性化的处理方式,倾向于感知对方情绪,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

男人的进阶版,则是父亲。因为男人并不像女人一样,可以百分百确认孩子是自己的,因此父亲的角色在很多时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家庭和文化中习得的。一个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常常与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一脉相承。

男朋友对我说过很多次:“我爸真心爱我。”“我爸陪我一起去过好多地方。”“我爸非常大方,给我花钱从不心疼。”他也很愿意跟我讨论未来孩子的话题,说:“我拿到了北京户口,将来孩子可以在北京高考。”“以后他要是学习不好,就去读蓝翔。”“我要带他认识大自然。”

从男朋友身上,我能鲜明地感觉到这种父亲角色的传承,都是一样的关心和陪伴孩子(哪怕孩子还在想象中)。

而EX,或许因为从小父亲和家庭的关系不紧密,他没有习得父亲的角色。每当我试图跟他讨论未来的孩子时,他都非常烦躁,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我并不是想说,EX是个渣男。他有他的优点,比如温柔、细心、有审美。他只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不适合共同养育孩子的异性恋模式,但有可能适合其它关系模式。

同时,也并不是原生家庭出现问题的人,就注定无法成为好伴侣。意识到问题,努力去改变,人是可以成长的。EX意识到了问题,但拒绝改变,这才导致了最后的分手。

虽然栗子举的都是男性,但女性原生家庭的影响,也一样重要。

总之,第一次去男/女朋友家,或相亲对象家,都可以注意观察。大过年的,一般人不会当着客人面吵架,但他们对待彼此的态度、语气、肢体语言,以及谁买菜、做饭、做家务,吃饭时的座位安排,都可以反映出一家人的关系。这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生活的预演。

排除掉存在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父母过度干涉孩子、有一方当甩手掌柜等现象的家庭,离未来的幸福就又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游记,段子,读书,吃喝玩乐……集齐生活的42种乐趣,就可以召唤神龙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