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爱无能”,“被爱无能”更让人心疼

文: daphne12345
来源: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01

被爱无能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不容易给别人爱,俗称“爱无能”。而比他们更让人心疼的,是另外一群无法接受爱的人,常被称为“被爱无能”。(此处为便于表达,自造语,标签党介意的可绕过

前两天来访者小菁找我倾诉,她和男友在七夕时闹了点不愉快。

其实事情很小,七夕那天晚上男友和她一起去两人心仪很久的餐厅吃饭。刚刚吃完饭,男友就拿出了一个项链,刚好是她喜欢了很久后但因为太贵而迟迟不敢买的那个款式。

一般女孩子收到后都会很开心,但小菁收完后,开心了不到几秒,就开始感到不安。

这是他们在一起过的第一个七夕,以往男友很少送这样昂贵的礼物给她,她开始想着要如何回馈个更好的礼物给男友,想着这个礼物会不会给男友负担,最后越来越忧心忡忡,甚至提出要退还。

这让男友非常不解和郁闷:

  • 为什么你就不能开心地接受下来呢?


  • 为什么对你好反而让你这么紧张呢?


  • 为什么你总是喜欢付出,却不能接受我的付出呢?

小菁对此也很苦恼,似乎从小时候开始,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爱人,她都是给出爱的那个人。而一旦自己受到一点关心和爱,就开始战战兢兢想着怎么回报别人,更别说索取爱了。

像小菁这样的来访者其实不少见,他们往往因为原生家庭、过往经历的原因,难以坦然地被爱和被关心。

究竟这些“被爱无能”是怎么回事,而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02

   “被爱无能”有哪几种典型表现呢?


(1)“不能麻烦别人”丨不敢表达需求

在和小菁的讨论中,她发现自己对“麻烦别人”这件事非常容易紧张和恐惧。

在七夕晚上她担心那份礼物会给男友造成麻烦,在日常中,她也总是充当为别人提供帮助的角色,但从来不敢麻烦别人,也很少提自己的需求。

 

在单位,虽然她年龄不大,但是大家都叫她菁姐,因为凡是大家有事需要帮忙,她总是随叫随到,特别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姐。但是每当自己遇到麻烦时,她却很难开口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什么事情都自己撑着,这样让她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我问,你看上去在生活和工作中人缘都很好,为什么从来不向周围的人倾诉你的压力和困难吗?

 

她说,她很怕自己会麻烦别人,没有什么倾诉的朋友。所以她只能每周花500块来找我,为的不过是可以哭一会,缓解心理的压力。因为支付了钱,所以她没有麻烦别人的不安和歉意。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更加心疼小菁:原来从小到大,没人为她付出过。

她被爸妈要求的就是为他们付出,要求她要懂事,不要让爸妈不开心。如果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嫌弃她,指责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往往总会产生一种执念:麻烦别人、有自己的需求、向别人索取都是一件不对的事情,不仅不会得到满足,还会引发父母和别人的厌恶。

 

所以,别人对他们的爱和付出,反而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慌张和不安,难以坦然接受。

(2)“不允许别人爱自己更多”丨爱得更多才心安

有的人像小菁一样习惯付出难以接受,而有的人则是把爱情当做一场竞技,要付出比别人多,才能安心。

我有一个来访者阿慧来咨询的原因是:她在感情中总是遭遇被分手,而且模式如出一辙:

一旦确立关系后,她的爱就越来越多,而对方的爱却越来越少。男友从一开始的热情迎合到后来变的沉默,再到后来变的冷淡敷衍,最后直接对她冷暴力,有的干脆直接提出分手。

 

每一次,她都是那个被分手的一方。

阿慧对此很愤怒:

  • 我对他们那么好,这难道不好吗?

  • 为什么我都做得那么好了,他们还是要走?

在感情中,阿慧眼睛里心里全是对方,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满足对方,而她不知道的是,恰恰这种满足让对方会觉得不被需要,觉得这段关系索然无味。

在和阿慧的对话中,她不断强调自己努力对他们好,这些付出似乎是在构建这样的关系:我是妈妈,你是婴儿,让我证明我是个好妈妈。她总是很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有价值的人,以此来避免被抛弃。

这种行为可能来自于长期以来被植入的一些执念:

  • 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可以获得爱;


  • 要成为有价值的人,才能留住爱。

在像阿慧这样的人看来,被爱是一件没有用、没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他们往往很难接受,也害怕接受。

(3)“我不配被爱”丨被爱只能带来压力


还有一种被爱无能,让人难以进入一段恋爱。

我的一个朋友曾有这样的经历:追她的人已经到了楼下,可是她硬生生地把他拒之门外。然后自己躲在楼上,心痛落泪。这个追她的人她并非不喜欢,并非不心动。

她的症结在于:

她觉得这样的东西似乎不应该属于她。两人相爱这样的场面,是她无法想象出来的,所以面对喜欢的人她不是感到激动和兴奋,而只感到无比的压力,只能用逃跑和拒绝来面对。

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拥有那样的人。

害怕他靠近我后,会发现真实的我,而这一定会让他失望吧。

与其让他失望,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开始。

对我这个朋友来说,她内心潜意识始终认为“没有人会真的爱她,”“没有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年来,她错过或拒绝了很多追求她的人,然后一直处在一种“无人爱”的状态。

爱对她来讲太陌生了,她无法相信一个人能真正地爱自己,与其在失望中离开,不如就不开始了,为自己构建一种“无人爱”的状态。

—-

 经过上面的种种分析,我们看到被爱无能的人其实对于自己、他人、关系及爱存在很多歪曲信念。

他们认为关系的本质在于自己是否满足了别人,如果不能满足别人,就是自己不好,无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也不应该获得很多爱的。

 

被爱无能的本质是:自己不爱自己,自己只爱别人,自己对自己爱无能。

觉得不应该关注自己的需求,不应该为自己的需要负责,因为习惯了太多的不被爱,所以把不被爱当作了正常,而被爱成为了一种不敢奢望的东西。

03

“被爱无能”的原罪是什么?


绝大多数被爱无能的人,都有习惯性被忽视的体验。

从小被当作大人或工具来对待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甚至不应该存在,唯一重要的是满足别人的需求,自身的价值也在于满足别人。

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因为从小的经历都是:别人都比他重要,一切都比他重要,他们不可能跟别人平等。

 

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很可能是因为早年自己的父母在构建的和自己的关系里,父母是高高在上的,自己是要围着他们转的,满足对方,而无法想象自己被别人照顾,被别人爱的场景,更认为那样的渴望不应该属于自己。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自己不爱自己,也无法引导被人来爱自己,也会习惯性地引导别人像爸妈那样的对待自己,习惯性忽视他,看不到他。

以至于在得到爱时,就像是没有吃过糖的小孩,突然得到一颗很甜的糖,第一反应是陌生和不安。

总想着自己值不值得吃这颗糖,会不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或者是要给对方一颗更好的糖做回报才好……不仅无法享受爱,而且还无形中拒绝了爱。

甚至,被爱无能的人,更容易吸引自私冷漠无限索取的人在自己周围,甚至把别人改造成这样的人。这真是一种让人心疼的命运。

04

如何终结“被爱无能”?

要想终结“被爱无能”,我们需要去感受自己在面对被爱时,内心深处的最大抗拒。

被爱无能的人在内心深处,往往是藏着大量的嫌弃与被嫌弃


他们的付出只善于用于构建表面和谐的浅度关系,关系一往深处,大量的嫌弃恐惧就会被触发。

因为在关系的深处,免不了要面对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而这些需求和渴望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曾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嫌弃,一旦这些需求浮现,自己便会想起父母的不开心和厌恶。

他们甚至把这种嫌弃内化,嫌弃有这些需求和渴望的自己。

但这些需求和渴望本来就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啊,否定这些本能,其实是否定了拥有这些本能的自己。

 被爱无能的人在内心深处正是那种:坚信自己不应该存在,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的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个世界好好对待,值得被人好好对待。

因此,若要终结被爱无能,需要主动去处理面对自己时的那种嫌弃的情绪。

 

就像《心灵捕手》里桑恩对威尔说:

躲避和不信任,是因为我们曾经被应该爱我们的人遗弃。

 

但下一步桑恩使劲的摇晃着威尔的身体,大声的说:

 

“ but  its not your fault.”

 

“这不是你的错!”

改变这种嫌弃就是要把这种错误扔回真正错误的人那里,而不是为他们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过错,这意味着你没有什么值得被嫌弃的。

 

嫌弃是早年本应该爱我们的人强塞给你的,所以把这些还给早年,还给真正错误的人,好好爱自己的吧。

 

只有自己真正爱自己了,才能有能力接受别人的爱。

作者简介:达芙妮,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咨询时长超过3000小时,个人体验120小时;《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婚姻与家庭》、壹心理等多家媒体及心理机构专栏作家;青年诗人及小说家。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