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看不见」更难受的,是「看不清」

电影《迷雾》剧照

01


当处于完全看得见或看不见,处于两种极端的状态,两种状态都能使人安定下来。

当我们看得见,我们有一种安全感,我们知道眼前的情况,我们能够指出危险,也能注目于爱人的脸庞。

当我们完全看不见,我们被迫与自己对话,被怕利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去认识外界。 我们的希望之火一度熄灭,但我们最终接受现实,现实是黑暗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但介于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那就容易使人不安。

就像一场「大雾」,我们彷佛看见,却又无法说清我们看见的是什么。 我们说看不见,但偏偏又有某事物,其若有似无的轮廓诱惑着我们,使我们忍不住想下判断。

但没有结果的判断,就像没有结局的恋情,总是无根的。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靠的就是大雾,使敌人迷惑于看得见与看不见之间,最终犯了错误。

02


假如今天,我们必须在迷雾中启航,你会怎么做呢?

有时候,我们想更改启航的日子,但我们不能这么做。

就像生活,有时候你就是得硬着头皮上。

比如因为工作,安排你下周一给大家晨报,你手上掌握许多资料和数据,你也有过去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你还是有点忐忑,因为总有些资料不在你掌握之中,还包括参与晨报的人,你担心他们会怎么看待你的表现。

然而,你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好好表现有机会争取更好的位子。

与此同时,你又想到自己的生活,明明跟许久没见的恋人约好周末要一起度假,因为你们都为工作,很久没好好待在一块儿。

为了做好这次晨报,你想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于是你开始考虑取消度假的计划。 但你知道,如果取消这个计划,对方肯定会跟你发怒,然后你们会大吵一架。

可是你又想,也许这就表示你们不适合,也许趁这个机会,大家应该决定该继续走下去,还是分道扬镳。

无论怎么想,没有一个选择的前景是明朗的,都在迷雾之中。 但你知道周末之前,你得给恋人一个答复。 下周一之前,你得完成晨报的准备。

启程出发的日子,你没有拖延的机会。

大概就是如此,所以有些人觉得人生很多时候是被推着走的,你得在迷雾中启航,不由分说。

03


叶辛有本小说叫《蹉跎岁月》,谈的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书中男主叫柯碧舟,他家庭出身不好,原本对他抱有爱意的女知青,知道他成分不好后,很快的远离他,甚至拿男主写的小说问事,说他思想不端正,故事的路线有问题,要他好好改进。

这对柯碧舟来说是场灾难,因为他原本就因为知道自己成分不好,不愿意跟其他人多有来往。 在他自己的集体户,大家知道他成分问题,都轻视他。 甚至当流氓打柯碧舟,也没有人帮他,甚至队长形容那是「坏人打坏人」。

柯碧舟被打,他不还手,就像真觉得自己犯了罪,应该受罚。 就像一位盲人,他知道自己看不见了,于是他学习用看不见的方式生活。 渐渐地,无论白天黑夜,他都能找到自己行走、做饭、上厕所的方式。

绝对的黑夜与绝对的光明,看得见与看不见,都成了同一回事。

可是命运不让人活得明白,也不让人彻底处于黑暗,柯碧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人貌似愿意倾听他,支持他,给了他无比的信心去接受一段感情。

最终这个感情如他过去害怕的那样,以最残酷的方式在他心口划上一刀。

柯碧舟原本身处黑暗,以为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他一度以为自己能看见了,但最终他只是看见一团迷雾,看见希望的轮廓,而不是希望本身。

给一个人希望的苗头,又把这个苗头灭了,这就是人生的一场大雾。

我们当然可以冲出这团雾,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冲出这团雾后,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

就像柯碧舟,他冲出那团雾,等待他的是一场绝望的爱情,是再次于他人的鄙视中,卑微的被采在脚下。

04


难以预期的结果,考验人们的耐心,也考验人们的想象力。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这来自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将一条狗放在笼子里,狗面前有一个按钮,它一旦踩了那个按钮,它就会被电击。

几次下来,狗再也不敢踩那个按钮,但这不影响狗的心理健康,因为它知道「只要我不踩那个按钮,我就不会疼了!」

接下来,心理学家把实验升级,无论狗有没有踩到那个按钮,它都有可能被电击。 几次下来,狗就要疯了,因为它完全无法预测接下来怎么做才不会受伤。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做错了事,比如推倒了桌上的餐具。 大人很生气,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不该把那些餐具推倒。

但如果大人对孩子生气,有时候因为餐具被推倒,有时候孩子明明什么也没干,却同样承受大人的怒火。

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他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做,都可能惹大人生气而招罪。

严刑峻法和朝令夕改,可能前者还好一点,至少人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就像一位盲人,他知道他盲了,至少他便能立定目标,学习一步步在黑暗中生活。

但朝令夕改,就会让一个人还来不及适应黑暗的生活,又要重新面对光明的生活,他永远搞不清自己的处境。 这可能会让人习得性无助,因为你不知道听话和不听话的差别在哪里,你不知道做这这件事或不做这件事的后果。

最终,人就没用了,但他不是天生没用,他是习得性无助。

电影《迷雾》海报

05


今天上海下雨了,对于不能出门的人来说,晴朗或阴雨差别不大。

早已消沉的心情,即使艳阳当头,也只是聊以安慰。

人们需要更多的希望,却几次看见的只有希望的苗头。

外头这场大雨,它停或不停,变得更大或更小,好似都与我无关了。 我改变不了这场雨,我只能受着。

但我为何受着? 此刻,我仍试图要弄明白。

当有天,我不再想弄明白,我的生活会成什么样呢? 可能当那天来临,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也谈不上是问题了。

这是一件好事吗?

我认为不是。

文:高浩容  (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