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蕾实战教学:怎么应对泼脏水?

文:杨博约、苏七年、小毛巾
编辑:小毛巾、odette
来源: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

王力宏和李靓蕾的连续剧今日暂时以王力宏的道歉迎来了大结局。此前,李靓蕾在长文中控诉男方多次出轨、召妓背叛婚姻,还提到去看婚姻咨询师时,心理师认为王力宏有性成瘾和自恋型人格等问题。

在你来我往的攻防战里,李靓蕾自嘲快变成“网路连载作家”了,而网友则大赞李靓蕾的长篇回应逻辑清晰、思维缜密,“一战封神”。

 

光从娱乐圈来看,从周扬青到毛晓彤,再到这次的李靓蕾,都在论战中展现了优秀的表达能力。当对方泼你脏水,拼命诋毁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做能让对方“求锤得锤”呢?收藏这份指南,吵架发挥得好,说不定还能讨个公道

思路清晰,表达优秀,至少能让网友看个明白,说不定还能讨个公道|荔枝在天上飘/微博

逐字逐句反驳,开局形式好  

当对方在公开场合向你发出一系列不实指控时,稳住,码好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开局。

有一种叫“毒寄生虫驳斥”(Poison Parasite Counter, PPC)的策略[1],这一策略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充斥在生活中的不实信息,以及帮助受到不实信息攻击的人更好地为自己发声,这一研究发表于今年9月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其中的一条建议就是在每一条不实指控的下方,逐字逐句列出你的论证,进行反驳

比如,李靓蕾反驳王力宏的指控时,首先就是将对方长篇的表述进行整理、列出条目,改成可理解的、可讨论的形式。随后,便采用逐字逐句的形式进行反驳。

 

王力宏曾在回应中声称自己在演唱会上和李靓蕾初次见面后,有近十年没有联络,试图否认他俩之间很早就有感情纠葛的事实。

王力宏声称自己与李靓蕾自初次见面后差不多有十年没联系|王力宏/微博

李靓蕾接住这条声明,并将之编为“2.”的形式,在回应微博中体现。在列出具体的事件、证据之前,李靓蕾直接引用了王力宏微博原文“后来没联络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进而就这一句话进行反驳。

李靓蕾微博采用了列重点+直接引用原文的形式对王力宏的攻击进行逐字逐句反驳|李靓蕾Jinglei/微博

逐字逐句进行反驳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原本的那条不实指控再次曝光在公众面前,供公众基于呈现的事实证据进行对比,做出评判

 

人类天生厌恶不诚实的人和行为,因此,当公众将双方论证进行对比后,后发现自己被某方欺骗了,便会抵制这个发起不实攻击的人。这种重叠信息的“反转”带来的杀伤力往往比只呈现一方观点要大很多

 

杀伤力有多强呢?实验显示,相较于传统驳斥方式,采用逐字逐句的策略驳斥不实攻击,被试对该攻击的发起人的印象更差、这种负面印象在被试心中的持续的时间也要更长。

逐字逐句反驳的杀伤力更大|参考文献[1]

按照PCC策略的实验来说,王力宏此次的负面形象在公众心中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参考文献[1]

下方是PPC实证研究的图片,A图是不实信息,C图是传统的用来反驳对方的材料,就只是我方观点的一些集合,而B图是采用了PPC策略的材料,它用于反驳的论据与C图中的一样,但与A图中的不实信息一一对应,逐句反驳。

PPC研究实验材料|参考文献[1]

火眼金睛,看穿对方打的感情牌  

相比于李靓蕾扎实的声明,王力宏采用的策略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打起了感情牌,用术语来说就是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试图引起观众的同情、恐惧、愤恨等情绪,来让围观者和自己共情。

 

比如下面这段:

王力宏部分声明 | 王力宏/微博

王力宏采用的就是典型的“想想孩子们!”(think of the children)策略,暗示李靓蕾在用孩子要挟自己,试图用人们对孩子天然的同情心转移焦点,让人们忽视对王力宏的招妓、出轨等指控。

真的是在可怜孩子吗?| 微博

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向李靓蕾诉诸内疚,希望让对方陷于内疚之中,从而被说服。但研究发现内疚这种情绪是把双刃剑,有时候能起到说服的作用有时候却会让对方反对的态度更加坚决[5],很显然这次王力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除此之外,还有下面这段话:

王力宏声称自己活在恐惧中|王力宏/微博

这里的论点是王力宏在5年又8个月内一直生活在恐惧,勒索和威胁之下,但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只有李靓蕾在关系初始期的一段话,还有“激动”,“拳打脚踢”,“惊心胆跳”等挑拨情绪的用词。

 

而后面的5年又8个月发生了什么?李靓蕾做了什么让王力宏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王力宏的声明中根本没有提到。

 

这段论据对论点的支持非常不足,但它塑造了一个不理智、善于要挟的女性形象,有意无意地,它引发了读者的厌恶、恐惧等情绪,试图达成下面的这种效果:

一些评论(也有可能是打配合的水军)| 微博

很多时候,一旦某一方用上诉诸感情的策略,就算另一方能够在舆论上获胜,TA也很容易沾得一身腥,陷入无妄的骂名中,但李靓蕾却给出了相当精彩的反击,没过多久王力宏就干脆道歉了,甚至没有再挣扎一下。

 

她是怎么做到的?

他诉诸感情,我完美反击 

根据剑桥大学博士伊塔玛尔·沙茨(Itamar Schatz)的总结,应对诉诸感情有以下这些原则,而李靓蕾最新的声明中每条原则都能对应得上[6]。

 

1.指出对方论证中的逻辑缺陷:

王力宏的声明中想塑造李靓蕾才是恶人,她一直让自己深陷于恐惧中,而李靓蕾很直白地指出来,如果你真的怕某个人,还会和她一起生二胎、三胎的孩子?

李靓蕾称王力宏将其当作生育工具|李靓蕾Jinglei/微博

2.指出对方企图操纵读者的情绪,并解释TA是怎么做的:

在声明的一开头,李靓蕾就指出对方想要激怒自己,引诱自己用不理智的方式回应被泼的脏水,陷入自证清白却越辩越不白的怪圈中,这是一种在操控当事人也是在操控旁观者的情绪。

 李靓蕾Jinglei/微博

3.用事实回应对方的诉诸情感:

王力宏想要给旁观者留下一种印象:自己很想和对方说话,但对方一直不肯沟通,这点其实很隐蔽,也没有摆在台面上,而李靓蕾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并且用自己一直试图通话的截图给出了回应。

 李靓蕾Jinglei/微博

4.你也可以诉诸情感:

对方提及日本姓名,是想要唤起读者内隐的对外邦人的厌恶,但李靓蕾揭开了自己的伤疤,反而让先前的诉诸情感显得有些刻意和卑劣了。

 李靓蕾Jinglei/微博

5.坚持原来的说理路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靓蕾没有被对方给带跑偏,在回应了部分情感指责后,坚持自己所陈述的事实,把读者拉回了问题的核心:这到底是不是一段不平等的,存在伤害的有毒关系?

 李靓蕾Jinglei/微博

虽然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讲了很多应对的策略,帮助你在争论中清晰地表达自己,不要被对方带跑,从而打个胜仗。但最重要的是事实本身,当自己是掌握证据、占理的一方,这些套路只是锦上添花。

 

清晰地展现观点和证据,这不是仅仅一句“我的文笔没她好”就能带过的。

参考文献
[1] Cialdini, R. B., Lasky-Fink, J., Demaine, L. J., Barrett, D. W., Sagarin, B. J., & Rogers, T. (2021). Poison Parasite Counter: Turning Duplicitous Mass Communications Into Self-Negating Memory-Retrieval Cu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32(11), 1811–1829.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11015182
[2]Cosmides, L., & Tooby, J. (1992). Cognitive adaptations for social exchange. In J. H. Barkow, L. Cosmides, & J. Tooby (Eds.), The adapted mi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 (pp. 163-22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cep.ucsb.edu/papers/Cogadapt.pdf
[3]Cosmides, L., & Tooby, J. (1992). Cognitive adaptations for social exchange. In J. H. Barkow, L. Cosmides, & J. Tooby (Eds.), The adapted mi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 (pp. 163-22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cep.ucsb.edu/papers/Cogadapt.pdf
[4]Fehr, E., & Gachter, S. (2002). Altruistic punishment in humans. Nature, 415, 137-140. doi:10.1038/415137a
[5] Graton, A., & Mailliez, M. (2019). A theory of guilt appeals: A review showing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gating cognitive processes as mediators between emotion and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s, 9(12), 117.
[6] https://effectiviology.com/appeal-to-emotion/#How_to_respond_to_an_appeal_to_emotion

作者简介:杨博约、苏七年、小毛巾,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果壳(ID:Guokr42),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禁止二次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