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阐述定义
1984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丁·科温顿 (Martin V.Covington) 提出了自我价值理论 (self-worth theory) 。他认为,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所有个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需要,人天生具有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自我价值理论特别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学生有能力但是不努力读书”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在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这种自我保护的动机在学生中非常常见,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源于,为了提升和保护有关能力的自我概念而进行的努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愿意付出努力,其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自我价值。
对学生来讲,”努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努力会得到教师的夸奖;另一方面,高努力则又意味着低能力。所以,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努力虽然是被推崇的,不努力是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批评。
但是许多学生还是不愿付出努力,原因就在于,当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学生不仅会感到羞愧痛苦,而且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而丧失自尊和自信。反之,如未经努力而遭到失败,心理上纵然失望,但受到的挫折反而比较低,而且自己还可以用”没努力”这个借口来安慰自己。
由此可见,许多被视为厌学或不愿付出努力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缺乏动机。相反,他们是有动机的,只不过引发动机的原因是错误的。他们强烈的动机并不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错误地采取了自我妨碍的方式,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上。
02
背景来源
自我价值理论,建立在阿特金森 (J.W.Atkinson) 的成就动机理论和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基础上,在立足于学生的自尊,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能力、努力和动机相联系,以每个人的自我接受作为第一需要或是最优先的追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动机分析理论。
阿特金森用两种驱力来描述学习动机:追求成功的驱力和避免失败的驱力。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形式被看作是个体人格中的稳定特征。但是, 两极模型难以解释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驱力都高都低的情况。
而自我价值理论的四象限模型很好地揭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意向都高都低的情况。该模型形象地反映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相应地,科温顿也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第一象限)——高驱高避型。
这类学生既有较强的自尊,同时感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他们也被称为”过度努力者”。
第二种类型(第二象限)——低驱高避型。
这类学生来说,逃避失败永远要比对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他们被称作”逃避失败者”。
第三种类型(第三象限)——低驱低避型。
这类学生即不会期望成功带来的自豪感,也不会对失败有羞愧的恐惧,对学习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被称作”失败接受者”。
第四种类型(第四象限)——高驱低避型。
这类学生一般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种类型。他们拥有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代入水平。当他们失败时,会想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是多玩了几次游戏,没足够时间复习造成的。当他们成功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这次努力了,而且考的知识点都会,所以成绩超出预期。因此他们被称为”乐观主义者”或”成功定向者”。
03
主要观点
-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做一个成功人士。成功后的满足感,会提高我们的自尊心,并产生自我价值感。但是,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是在克服困难之后才能获得,克服困难就需要我们有相当的能力。所以,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这三者之间就形成了前后因果的连锁关系——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带来自我价值感。
数次经历之后,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就变成了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
学生在学校里的成功,就是取得好成绩,所以他们努力学习,以提升自我价值感。当努力并不一定可以成功时,他们又怕被戴上「能力不够」的帽子,动力缺失。
-
个人视成功为能力之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
卡芬顿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学生多半将成功的原因解释为自己能力的展现,而不愿意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面对成功的结果,无论把它归因为努力或能力都无可厚非,但归因为能力, 会使人有更大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到,而能力只有个人所有;面对失败的结果时,失败的结果反馈中,当事人的”我(能力)不如人”的归因方式,会使当事人感到痛苦,则个人的自我价值将受到更大挫折。
-
个体竭力维持自我价值以保证自我接受
维持自我价值主要有两种方式:积极地追求成功,或者尽可能地逃避失败。逃避失败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为避免因不努力而被批评,学生会付出一定努力,但这种努力是”假努力”,每天窝在书桌前,其实一个字也没看不进去,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出现”足够努力”却失败而引发低能的结论。
为避免得出因能力不足导致失败的结论,他们会故意拖延,临近考试才复习;或者设置与自己的能力不相匹配的目标;考试前夜因过分焦虑,彻夜未眠而导致考试时精神状况糟糕等。此类行为均称为自我妨碍 (self-handicapping) 行为;
通过设置比较简单、容易达成的目标以保证成功等。
04
个人见解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努力但失败了,那就是能力有问题;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能力不够,所以索性不努力。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种同学。考试前,他们就会说:”糟糕,没复习!”成绩一出来,这些没复习的人经常都是名列前茅。
大学了,偷偷拿着平板在复习,要是有人好奇多问一句,回答必是”我在看视频!”
大白天地假装睡觉,放下床帘后,实则在看书。
为什么大家都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有多努力呢?因为我们怕失败,我们怕将失败归责于”自我的能力不够”,我们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我们都想被打造成”天才”!
正如尼采所说:”我们的虚荣,我们的自恋,促成了对天才的崇拜。因为,如果我们认为才能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必要将自己与他人想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
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科比继续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正如郭沫若所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成功不是满足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求成功而努力的过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