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停止吼叫使用ABCDE法则最有效

文:李丽

 

Sometimes we show the least amount of love to the people we love the most.
我们对最爱的人,往往表达的爱意最少。

 

如果搞一个调查问卷“作为家长,你是否吼叫过你的孩子?不用问原因,只用是或否来回答。”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回答“是”。 差异在于,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尽管我们知道,吼叫对家长对孩子都不好,可当孩子一旦“熊”起来,变身小怪兽,肆意捣乱,不合作,家长真的很难能始终hold住自己,虽然学习过各类育儿宝典,但是,情急之下,大脑一片空白,大吼大叫在所难免!


比如《妈妈是超人》中,冉莹颖大多时候都是温柔的好妈妈形象,然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情景。轩轩因为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浪费了粮食。想到丈夫挣钱养家的不易,冉莹颖大发脾气对轩轩说出:


“滚开点!”

“可恶!”

“你不配做我儿子!”


不少网友指责她对孩子言语过于粗鲁。但也有很多妈妈感同身受。很多时候,我们好好跟他说的时候,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只有你提高音量,孩子才会对你的话有反应。

 

家长小贴士: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孩子们眼见最亲爱的父母情绪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长期阴影,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这种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他们在压力下,也会使用同样的应对。尤其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状况百出,很难自控。


come on

 

为何你放弃温柔优雅,从睿智包容,

变成现在大吼大叫的模样?


比如,你看到孩子十点还不睡觉,你喊他很多遍,他还在磨蹭,想到明天早上叫他起床的费劲,你就很火大。看到孩子的衣服随便扔在地上,一点不卫生,你就开始烦躁。当孩子磨磨蹭蹭作业写不完,直到半夜,你酝酿已久的想法和情绪爆发,冲他大嚷。当吼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它就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就像早晨起来刷牙,进门脱鞋一样。

 

吼叫的深层原因: 家风:


现在大家都在讲家风传承,但在有些家庭里,却是把吼叫代代相传。班杜拉大师说,人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如果我们在父母经常性吼叫中长大,我们也很可能会自然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因为,这是我们学会的。虽然我们也努力学习,想努力保持平静,但遭遇压力时,由于童年模板,吼叫就会成为默认配置。


出气筒:迁怒于人


迁怒于人也是吼叫孩子的原因之一,只是因为你在别的地方受气了,比如你的老板、同事,你吼叫孩子,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出气筒,因为冲他吼安全。


一天晚上,妈妈忙碌了一整天,又开了很长时间车才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儿子没有把作业做完。想都没想,他就冲儿子吼起来:“你光想着玩,不写作业,不学无术,不好好写作业能学习好吗,将来没有文化你能干什么!”而事实上,在几个小时前,妈妈的老板把她批了一顿,妈妈觉得老板在刁难她,当她又委屈有生气地回到家,看到儿子一点错误就立刻就爆发了。


这样的事例几乎在每个父母身上都发生过。如果妈妈能洞察到自己的愤怒,她就会意识到她的怒气来自老板,她在儿子身上看到自己也存在的缺憾,所以恼羞成怒,借吼叫儿子释放自己在老板那积存的郁闷。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宣泄怒气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没有任何好处,它可能让你更加愤怒,让你沉浸在生气的态度中。诚实地了解你对愤怒的表达方法,如果你的吼叫经常演变为大怒,那么专业的帮助也很重要。


吼叫的影响虽然恶劣,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只要曾经吼叫,你就是个糟糕透顶的父母。作为父母,你很辛苦,你在尽力做好,虽然曾经或以后仍然可能犯错,但改变永远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宁和建议与指导:作为父母,职业压力大时,一定注意及时调整情绪,把轻松愉快带回家。

宁和法典: A-B-C-D-E法则


下个决心改掉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真的被激怒时,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


送上宁和法宝:可以尝试A-B-C-D-E五步法


1、自问(Ask)


·我现在感觉如何?

·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

·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2、呼吸(Breath)


·自问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

·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

·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作出回应前,都要尽量可能给自己时间去关注呼吸。


3、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

·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4、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

·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5、同理心(Empathize)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

·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情绪抽离:管教4C法则


A-B-C-D-E法则能帮助你,在即将吼叫时,退后一步,头脑清醒、心态开放地看待自己所面对的失当行为或者难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抽离。除了拥抱和重新引导,有时候你还需要做更多,这时候就需要4C管教法。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沟通,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你说的话孩子听得懂吗?如果孩子犯错了,你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首先,更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样。“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眼睛会痛”就比“要听话,不听话的是坏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记得一次给一个指令,一次说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记你的需求。还要慢一点,用你最大的耐心说。


示范和解释


你想过吗,孩子就像摄像头,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你细致耐心倾听,孩子就学会了同理心

当你希望孩子举止正确时,给他提供示范。对他说:“别扔沙子,你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拿过铲子,做给他看。


用鼓励性的言辞


所有人,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重重挑战。如果你想强调什么,勤于鼓励反馈吧。不止要在语言上赞扬,语调、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你的感受。


我”和“你”的力量


“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的开心,但是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去吧。”一个简单的公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选择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他就不太会做出跺脚、打架、哭闹或其他争夺控制权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将能够减少吼叫和争执,同时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要真实


提供真实的选择很重要。“你想现在洗澡还是吃完饭再洗?”孩子并没有得到洗澡或不洗澡的选择,不过,能够决定什么时间洗,也会让不愿洗澡的孩子感觉好一点。


要简单


不要掉入“万事都要有选择”的陷阱,选择太多也是一种压力。


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


很多事孩子并没有选择,那就不要对他说“如何如何,行吗?”大事小事都要加个“行吗”,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威。当没得选时,就要个平静、权威的成年人。


这是你的选择


 你是孩子正在学习着的榜样,所以想一想,你的选择将产生的后果,你的选择会教给孩子什么?


结果


结果是真的,结果会让人们明白规则。把车停在错误的地方,警察就会给你开罚单。孩子连续几天没完成作业,就只能放弃所有娱乐熬夜补上。


定制家庭规则


规则一旦确定,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就有了预期。规则和结果可以基于孩子的具体情况或发育阶段要求,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孩子长大一些后,家庭会议十分有用,让孩子参与定制规则,收集想法,征求同意,每个人都做到心中有数,他们就更愿意遵守。


结果要与行为相关


生活为很多人提供了很多从经历中学习的机会,作为父母,有时候你需要后退一步,不要干预,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即可。承担结果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会让你不发脾气。


联结


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如果孩子感受到联结,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他就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所以,不管多忙,规划点时间,找点方法,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一对一时间


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教养孩子中特别重要。安排定期的一对一时间,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让孩子做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一心一意,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听他讲故事,不要提建议或者说教,只要倾听、游戏。


保持好奇


当你的孩子显得心烦意乱,不肯听话时,关键要了解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真心保持好奇,并告诉孩子你渴望多了解他,你与孩子的联结自然会增加,也就更可能了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说话的语调十分重要,如果你不耐烦,孩子不可能配合。如果你很认真,很平静,你好奇的询问就更容易被接受,孩子会感受到你在倾听,在关心他的感受。


不要记仇


不要和孩子记仇。有些家长会和孩子较真,事情过去了,依然记恨孩子。这会让孩子从愧疚变成怨恨,留下长久的阴影。要宽恕孩子,这不是要你赞同他的作为,或者忘掉发生了什么,而是意味着我们愿意放手,让生活继续,不因此切断与孩子的联结。


放低声音


避免吼叫,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技巧,用悄悄话代替吼叫。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穿好鞋,你可以走近她,安静地站着,放慢语速悄悄对她说,请你把鞋穿上。不用吼叫,悄悄话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达得清楚直接。


利用幽默、惊讶和创意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情绪化,幽默和惊讶比吼叫有效得多。当孩子在商店捶打地板,哭着要糖果时,妈妈在孩子旁边坐下,也捶打着地板,做出滑稽的声音,孩子立即就不会吵闹了。


试试数数


我们发现,数到3对孩子们有着魔法般的效力。她只是简单地说:“现在请停止游戏。”如果他们不肯听,她就用平静但是坚定的声音说:我数到3就得离开。她一开始数“1”,孩子们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关键是,孩子能从他的语调以及她说“我现在要开始数数了”明白自己的时间到了。

 

狮子岭: 吼叫的不是我


家里不止你一个家长,也许在你家吼叫的人不是你。有时候,是你的伴侣,你的长辈喜欢吼叫。那么,你需要与他们做一次坦诚的交流,问问他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最近压力大吗?看看哪里是你可以帮忙的?当他感受到你的支持,压力的冰山就开始消融。


然后,建议与他探讨一些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一下其他方法与吼叫有怎样的差异,认真思考他需要从你及其他人那里获得什么,相信有你的支持有引导,他有力量解决情绪压力,回归理性轨道。


你不能让别人停止吼叫,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多多关注别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你还可以示范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人沟通,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参加宁和家长课堂学习更过教育方法,或者请教专业咨询师获得有效的帮助。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生。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成长需要平和幸福的家庭环境,而吼叫只能引起家庭的战争。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