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
患者表现为兴趣减低,悲观,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初期的抑郁情绪,通常是由于压抑环境的影响,自我感情得不到理解和释放。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努力得不到积极反馈,甚会让处境变得更糟。找不到改善的办法,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心情持续低落,丧失了活力,无论干什么都有深深的疲惫感,连一个指头都不想动,一句话也不想说。逐渐对生活开始厌倦。
很多抑郁症患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和行为,随着这种疾病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各界的评论不断。
很多被心理疾病折磨的患者自杀未遂之后,却招来很多流言蜚语,被指责不负责任,不懂感恩家人,逃避现实生活,是懦夫的表现等等,给绝望中的患者增加了更多压力。
关于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就是只听到了批判的声音,我认为,是因为一直在评论的人们,都是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而真正在考虑到、计划中、甚至实施了自杀行动的人,一直挣扎在生命的取舍线上,并没有那个力量出来发声。
而近些年来心理学的普及,才真正让自杀者的无奈,开始被人们理解。
今天来谈这个问题,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很小的时候,也有过这类想法。
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性格非常内向、自卑,记得大概是在6-8岁的时候,一直觉得活着没意思,不想活着。但那时候太小,只是有这一个“不想活”想法,并没有复杂的延伸到“怎么死”。
后来也是出于责任感,因为是单亲家庭,周围人一直在灌输“你妈不容易、都是为了你”,由此生出一种莫名的责任感,虽然当时小,也帮不上什么忙,做不了什么,但感觉自己死了,妈妈会伤心,所以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小孩儿的思想,真是非常简单。虽然再没有想过“不想活”,但是生活上,思想上,一直很消极,感觉自己的前半生,一直在为别人而活,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受了很多委屈。
后来,由于内心一直很痛苦,做事总是很恍惚的感觉,缺乏真实的存在感,于是自己也在有意无意地寻求答案。后来融合了多方面的说法,终于在这个话题上,有了自己的观点:
自杀不管是在法律上、宗教上、社会文化中,都是有罪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对生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虽然自杀者活着很痛苦,但是其他人一方面是不了解这种痛苦,认为只是“想不开”;
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有些人认为,死后就没有了,永远失去了这个人;
还有些人认为,死后灵魂还在,但是会有一些很恐怖的经历,而且取决于生前的一些行为,自杀的灵魂是有“罪”的,会被惩罚。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出于这种认知,加上对亲人的不舍,所以夸大了自杀的负面影响,目的是挽留眼前人。
所以我认为,虽然有很多责备的声音,但他们的出心是好的,至于是谁对谁错,那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谁都不知道。
不过,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有绝对的权力,来决定怎样选择,怎样度过。
不管是功成名就、消极痛苦、失败落魄、罪大恶极、醉生梦死、盖世英雄还是游戏人生,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历,每一件被你认为有“损失”的事,都让你有所领悟。
世界生命与物质多样的美妙,宇宙有条不紊运行的玄妙,每一个生命都在重复着的循环,这一切,应该有着我们还不能够领略的、伟大的意义。
而很多承受这种痛苦,或是抑郁情绪的人,都是对生命的感受性很强的、敏感的人,当痛苦达到极点,忍无可忍的关头,就是一个人即将清醒的时刻。
经过了这个过程的洗礼,将明白人生经历痛苦的真正意义:救赎我们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每个人都有内心的黑暗面,只是有人利用它,成就了自己。而有的人,却因为他,放弃了自己。
虽然我理解这个人群,但随着在生活中的醒悟,我不再赞同。
都说游戏人生,有的时候觉得真是这么一回事。假如把生命看做是一场游戏,自然有人玩得好,有人玩得不好,也有人不想玩了。但是中途退出,会怎么样呢?你玩到这一关了,觉得太难了,过不去,可以退出。
但是游戏不会停,这一关再重新开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怎么玩,积极地玩,消极地玩,或者是不玩了,都可以。觉得难,那么就重复这一关,直到你领悟到过关的方法。所以,最好的玩法,也该知道了。
后来,了解到壹心理心理平台,有一个针对抑郁情绪的训练营,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关键词+学习天数,有7天、14天、21天,周期学习多个主题计划
点击下方图片主题,可以加入学习。
也有针对抑郁患者家人的陪护指南,让关心他们的人,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帮助亲人走出阴霾
壹心理是心理学专业平台,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付费鲸选会员内容更加优质,有多达200+个主题计划,涵盖情绪舒压、个人成长、家庭亲子、婚姻恋爱、职场提升等超多主题,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关键词+学习天数,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孩子、父母、个人成长、心理学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只需要49元一年,每天0.1元学1整年,计划可以随时调整,用7天培养一个新认知,或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没时间看文本,还可以朗读哦!
坐地铁,做家务,约会等待的碎片时间,都可以让自己成长。
希望我亲爱的你,能成为心理学大家庭的一员,适应生活,理解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心理作者四十而惑灬,学习知识面对生活,总结经验帮助他人,要记得,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