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最近的热搜,让人心情复杂。


 抑郁症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有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


 数字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被痛苦折磨的灵魂。有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所以,请不要再忽视抑郁症,也请不要再自以为了解它。


抑郁症已经够可怕,不要再让无知带来二次伤害。

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抑郁症,它有点长,但值得被你看完。



01
抑郁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以前觉得抑郁症离自己很远,直到年纪增长以及对抑郁症的关注,才发现不分国籍,不分身份,越来越多的人患(过)抑郁症。

首相总统(丘吉尔、亚伯拉罕·林肯)、才华横溢的明星(金·凯瑞、张国荣)、伟大的艺术家(梵高、海子)……以及身边的普通人。

我也有好朋友患了抑郁症。


她在我面前,从来都是活泼爱笑。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被确诊抑郁症,必须每天按时吃药才能维持生活。我很震惊,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这就是抑郁症,它真的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哪怕是那些看起来很幸福的人。


我们很难知道,有多少抑郁症患者,是一面微笑,一面抑郁。

图源|网络

据估计,每1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抑郁。


抑郁症可以在任何时候发作,但平均来说,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是20-60岁

处于人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阶段的人群,人际关系不良、分居、独居的人群;处于高度压力的人群;患有躯体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为什么抑郁症这么高发?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主要分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是由躯体内部因素引起,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比如:家庭遗传、大脑结构等。张国荣就是内源性抑郁症,而非是外界传言的入戏太深等。

外源性,是由外部环境事件引起,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和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映的结果。比如童年创伤,很多抑郁症的青少年,背后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


但具体成因往往连心理治疗师也难以分辨,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交织形成。


但肯定的是,抑郁症绝不等于软弱矫情、心理质素不强,这是一种切实的心理障碍。



02
抑郁症患者到底在经历着些什么?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医学疾病,会对人的感觉、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各种情绪和身体问题,并会降低一个人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能力。


抑郁症患者常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精力下降的症状和无趣、无望、无助、无能、无力、无用的感受。


图源|网络

严重者还有还有幻觉、妄想、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健康的人根本无法完整体会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与绝望有多深。

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他的眼睛,然后再拿不回来一样。


但与其说是快乐,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有些症状是或许你们比较可以想象的,然后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然后我会自残


另外一些是你们或许没有办法想象的,我会幻觉我会幻听我会解离。我自杀很多次,进过重症监护病房,或是精神病房。

这是已故女作家林奕含描述自己抑郁的感受,这种热情的丧失真的可以击垮一个人。

如同溺水、走不出的黑暗、和世界之间搁着一层玻璃总是触摸不到真实……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这些感受。


图源|艺术家Sow Ay

因此很多重度抑郁症,都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调查显示,10-15%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而死。


离我们远一点的梵高、海子……离我们近的张国荣、乔任梁……不忍再细数。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抑郁症不只是大多人以为的心情不好,它是切切实实的痛苦


但,抑郁症可怕的不只是病症本身,还有周围人的漠视、无知,甚至污名化。


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敢和别人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因为说了可能被认为软弱或者自己作的;


很多人会劝抑郁症患者,你想开点,你去跑跑步就好了啊;

甚至还有一些人,觉得抑郁症是诗情画意的事情,巴不得自己得……或者故意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博同情……

这些无知,是多么的残忍。


抑郁症患者是真正的受害者,不止要面对心理的病痛,还要面临外界无数的二次伤害,那些误解、嘲笑、冷漠……又让病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最让人心痛的。


图源|艺术家Sow Ay

的确,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如果我们多了解一点,也不会有那么多伤害。


也许我们的一份理解,就能挽回他们的生命。


我听过一个真实故事,来自美国巡警凯文·布里格斯,在他的巡警生涯里,他曾经救下过 200 多人。只有 2 个人在和他的沟通后依然选择了自杀。


有一天,他发现金门大桥上站着一个年轻人,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他就站在桥上一直听年轻人讲话。     

图源|秒拍TED演讲     


当天,年轻人没有往下跳,他决定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凯文后来问年轻人:“是什么让你回来?


年轻人说:“因为你听了。 



03

那么,如何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不等于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每个人都有,这是一种主要包含痛苦,也可能包含愤怒、悲伤、自责、羞愧等的复合情绪。

一个健康的人,情绪是流动变化的,抑郁情绪的存在本身并不是问题。


只有陷入到一种情绪状态一直出不来,无论持续的情绪是低沉的还是高涨的,这才构成问题。

抑郁情绪很多人都会遇到,可以通过自助或者心理咨询的方式来缓解;而抑郁症则一定要接受专业的诊断治疗。


根据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ICD-10》,抑郁症有3条核心症状:

(1)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心境;

(2)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感到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此外,抑郁症还有7条附加症状: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如果一个人符合2条以上核心症状,加上2条以上附加症状,就可能意味着被抑郁症敲门了。


图源|艺术家Sow Ay

当然,由于诊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知识,普通人对诊断标准不必望文生义,过分对号入座,吓到自己。

重要的是一旦怀疑自己患上抑郁症,及时向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员去做。

04

确诊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抑郁症是最可治疗的精神障碍之一,80%到9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对治疗反应良好,几乎所有病人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所以,不要害怕,保持信心,然后积极配合治疗。

轻度抑郁症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也可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临床研究数据普遍显示,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治疗,能够减少抑郁症的复发。


除了依靠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外,仍有药物无法解决的特定问题,如:自罪、无望、消极、低自尊、应对技巧等主题,都是心理治疗发挥作用的领域。


因此,心理治疗在维持治疗期作用非常明显,有利于改善预后。

05

如果朋友家人患了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朋友和家人,能给抑郁者最好的陪伴就是:

当你想一个人待着时,我不去戳破你的自我保护;


当你需要我时,我就在这里;


哪怕绝大多数时间,你眼中的世界是灰色的,我手心传递的温度,能让你相信,世界上有色彩存在。

在咨询工作中,也有很多人焦急地向我询问,如何帮助抑郁的亲友。


最重要的一点是先要放下拯救他的愿望,这听起来是个悖论。


当你想要拯救一个人时,背后传递的意思其实是:我有力量,而你没有

只有抑郁的人相信自己有力量,自己能够为人生负责时,他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无论对方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你看来多么糟糕,你也要相信他人生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在他自己手中。除了就医、遵医嘱服药、预防自杀这些保障生命安全的底线外,请放下你的执念。没有人需要被另一个人拯救。

尤其是作为抑郁者的父母伴侣,常常不能接受为什么自己使劲了浑身解数,仍无法把对方拉出泥潭,因为这动摇了我们自身的自恋。

其实不断地催促抑郁者好起来,只会让抑郁者感受到不被理解,印证了他们内心深信的那样信念:自己不被理解,不受欢迎,是别人的负担。


作为家属,当你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自己的情绪也难以平静时,你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好自己。

如果抑郁症者是一潭冰冻的湖水,家属只需要做涓涓清泉就好,先照顾好自己,接纳家人高兴不起来的事实,便是为有源头活水来,陪伴着滋养着。

如果抑郁症者是未成年人,或者家庭关系非常焦灼,可以依照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具体建议,一起加入家庭治疗,或者家属单独接受心理咨询。


以下几点我们可以做:

a、防止自杀


如果患者表达出轻生念头甚至有具体计划,要24小时有人监护,并立刻求助于专业人员。
重度抑郁患者有可能做出极端行为,而家属作为非专业人员又较难判断患者的自杀风险等级,这也是为什么要及时就医的原因。对于危机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患者,病房是其最后的安全保障。

b、了解抑郁症


只有真的了解抑郁症,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家人此时在经历什么,也才能提供更好的支持。

c、鼓励患者就医,主动陪伴他就医


如果医生开具药物处方,帮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d、鼓励患者尽可能维持正常生活


按时作息、吃饭、适量运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康复有帮助。

但仍然基于前面提到的宗旨,一切的落脚点是理解、接纳、陪伴,而不是催促、指责、逼迫。


促使抑郁症好起来的动力永远不是“应该”,而是“爱”。


我接触过不只一位抑郁者,抑郁发作时躺在床上动不了,但是因为家里养了猫狗,每天至少要爬起来给猫喂食、梳毛,带狗下楼散步。这就是他们动起来的动力。


只要患者还有求生的意愿,还有所爱的人或事,他就有让自己越来越好的动力。


图源|网络

在写这篇文章前,看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故事,发现很多在遭受重度抑郁症的人,真的活得很辛苦,我看得也很心痛。


但我仍然想说,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只要我们愿意一起努力,那些裂缝,也能够成为光照进来的地方。


和癌症一样,抑郁症会陪伴人类很长时间,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创造更多充满爱、理解与关怀的环境,让抑郁症患者多一点光,多一点暖。


世界和我爱着你。

注:此文内容作者秋里、李瑞文。

↓↓↓

李瑞文

壹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从业年限5年

擅长领域:个人成长、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