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父辈男性对女性的影响

前段时间我探索了和母亲的关系,写了《我和母亲——母女关系对女性的影响这篇文章

在这之后,我对母亲的愤怒消失了,深深地理解了她,能和她像朋友一样沟通了。写文章的过程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今天我来探索父亲对女儿的影响。

女性和父亲的关系,是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会贯穿女性亲密关系,事业以及和外界世界互动的所有进程。


我在咨询中发现,一位女性能量的强弱和接受的父爱质量成正比——父亲歧视,漠视,不关心女儿,女性会有无力感;父亲真心爱女儿,信任,对女儿有期待,这样的女性则会表现的自信和勇敢。

你去看那些著名女性的人物传记,去看看她们如何描述自己的父亲的,你会发现端倪。

从我爸身上,关于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上我有以下觉察:

1、父亲对女儿真诚的爱,信任和期待,给予女性力量和自信。

2、女儿在爱人的选择上,会向父亲靠近。

3、女儿会继承父亲的内在冲突。

这里的父亲,并不单指生物学上的爸爸,而是具有爸爸角色的男性长辈。继父,叔叔,舅舅,或其他对女性生命有影响的父辈男性都在此列。

一、父亲对女儿的爱和期待,让女性力量感更强。

当我谈到第一点,我眼前看到的是我那已经去世的父亲和还在人世的小学数学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在我小学4,5年级时弥补了缺少的父爱,而我做梦梦到张老师的次数远远大于梦见我父亲的次数,张老师是影响我的父辈男性中的一员。

而我从这两位男性身上获得的共同东西,就是认可和期待,这对一个孩子的塑造非常重要。

当我写这篇文章,我闭上眼睛来看他们。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

父母均为农民,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拥有上学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了农民的命运。有了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但多数时间都在农村和城镇之间往返;

他们都不擅长社交,不圆滑,不谙潜规则,在职场上更多是靠本事吃饭;

张老师曾经是小学校长,但不喜欢开会,经常让另外一位老师去开会。没多久,那位老师就取而代之成为了校长。大家说那位老师很善于拉关系。

而我爸和上司的关系一直是对抗的。在他眼里院长是一位医术水平很差,善于走关系的人,他哪里能看上眼呢!

他们都努力赚钱养家,在工作上认真负责;

他们都很孝顺,心被父母牵扯,不敢远行。

我爸曾经有到也门做医疗支援的机会,他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放弃了这个机会,一辈子都没有远离他的母亲。

我对张老师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相识是我在4年级,他成为我的数学老师,5年级上学期还没结束我就转学了,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也只是有1年左右。

而自此后,我们就没有见面,距今有27年的时间,我只记得他40岁左右的样子。

但是这一年左右的时间,成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光。他非常喜欢我,老师总是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我在学校很有名,班级第一,经常出去竞赛也拿回名次,在那个不知名的,存在时间不长的小学历史上没有学生做到过。

从成为他的学生那一刻,他就投射了对我的喜欢,认可,期待——尤其是我的数学很不错。

传统的观念是男孩数学好,如果女孩数学好的,那头脑就比较聪明了。

有一次,张老师还要认我做干女儿,我好开心啊,说明他喜欢我啊,说明我很重要啊!

我回家和家人说了,家里人都不同意。

“张老师有女儿了,为啥还要有个干女儿?”

大家的意思是其实张老师也是有考虑的,我成绩好,他其实算是投资我的。

小孩子真是不懂成人的世界!

但对我来说,他的这份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请求,都让我作为一个学生,看到我敬佩的、逻辑思维强、聪明的数学老师,对我的喜欢和认可,这让我觉得自己真不错呢!自信心大增啊!

而父亲对我的喜欢,更多有父亲对女儿的爱。

我爸是一个内心比较单纯的人,对所有的孩子都开明,打心里充满了爱。

他的爱是真诚的,从来也舍不得打我们,当然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女儿的爱。这份真诚的,单纯的爱质量很高,没有对我们的过多束缚,就是自由发展。

而他对我的期待,也是基于我的成绩表现。他期待我能为他完成他未实现的梦想。

我初中时,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去读中专,因为中专毕业就有工作。我当时可能想自己也会走这条路吧。

有天我爸对我说,他家族的另外一个系统,在民国时期出了大学生,是到苏联留学的。他还经常和我们说这个亲戚的糗事,比如不会写对联。

但他一直特别羡慕这个亲戚,希望自己的这个系统中,也能出个大学生。

我这一辈的孩子,包括我的兄弟姐妹、堂兄妹,表兄妹,学历最高的也就读到高中。

我爸的想法是让我去读高中,完成他这个梦想。那时我弟不好好学习,我爸也指望不上,就投资我了。

这种选中一个孩子完成父亲的心愿,就是一种极大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让一个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这个力量的背后就是对父亲的爱——我要完成这个期待,去表达对父亲的爱。

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两位男性长辈,他们都是靠本事吃饭的,都喜欢,认可我,这让我充满了力量。而父亲给了期待,但又不是严父,一切随我,我就勇敢地瞎折腾吧!

当然这种认可和期待,也会有反作用,就是我一直以来都要背负着成绩好的压力,活在他人的期待中,非常辛苦。后来花很多时间才打破这种期待,找到自己。

一个女性,如果在她生命的早期,能获得父辈男性的高质量的爱,信任,认可和期待,她们无形中会觉得自己很独特,自己很重要,这对一个女性高自我的形成非常重要。

我非常感谢我爸真诚的、单纯的爱,他从来不以社会传统来要求我们,他从来都没有对我们说过:

“女孩应该这样!“或者“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

我身上的爱自由,敢闯,就是源于我小时候没有被压抑。

投身成为他的女儿,我感到很开心。真的想对他说一声:谢谢!

虽然他不在人世,但相信他的灵魂是可以听到的。

而我大学被调剂去数学专业,非常痛苦。我并不喜欢研究理工科,我更喜欢关注人和社会。

我去年才意识到为啥被我会被数学系给拉过去了,我潜意识是要表达对父亲和张老师的爱和忠诚——他们都是数学很好的人啊——我的潜意识创造了我的生活实相啊!

有一种父亲很溺爱女儿,把女儿像小公主一样宠溺,即使女儿结婚,也依然愿意养女儿。

这种爱其实质量不高,父亲爱的是自己想象的女性,是按照父亲要求来塑造的女性,他并没有接纳女儿自身的独特性,他并没有信任女儿有能力去面对这个世界。

这份对女儿过度保护的爱,其实削弱了女儿自身的能量。


高质量的爱,是一种深深的信任和看见,是一种敢于放手让你去体验,体验归来我依然是你最坚定的支持。

我咨询的广东地区的女性,她们中的很多人受到父亲的歧视或者漠视,人就显得很软。如果遇到的丈夫也是一味打击,自我就是一直蜷缩着。

二、女儿在寻找亲密关系时,会向父亲靠近。

父亲在女儿亲密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有着酗酒或者家暴父亲的女性,长大后找的丈夫也是酗酒或者家暴。那时特别不理解,为啥这些女孩这么傻啊!

当我开始找对象时,我给自己的第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不要找我爸那样的——

内向,不善于表达感情,不善于人情世故,过于耿直,老是吃亏。

我看到父亲一辈子都在挣扎,母亲对父亲多少年的贬低和抱怨,我自然也无法像小时候那么尊重他,甚至我心里还有怨恨。

我找的对象要和父亲的形象相反,我要找的理想男性是善于社交,能力很强,在企业里做到管理者的。

当我真遇到这样的男性,我发现自己内心有种抵抗。

看了武志红的文章,我才知道,女性找对象,要不就找一个和父亲类似的人,要不就是完全相反的人。

前者是对父亲的认同,后者是对父亲的反抗,但反抗背后还是一种爱的牵扯。

如果一个女性能真正从父亲的关系中走出来,那她找的是一个真正的爱人,而不是父亲的影子了。

一方面我是爱父亲的,但一方面我又看轻父亲,让我在认同父亲和反抗父亲中游走,意识和潜意识打架,迟迟进入不了亲密关系。

我和Mike2016年结婚,我都没有意识到他和我爸的相似。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选择Mike是很大意义上对父亲的认同。

Mike也是内向的,不善于表达情感,脑子很聪明,数学专业毕业,从小到大都是都是数学很好。现在没事就在那研究数独,一坐几个小时。

Mike很爱下国际象棋,我爸下中国象棋很厉害。两个人都被智力游戏吸引。

原来我找了半天,还是找了和我爸有类似特点的男性啊。

我生命中3个重要的男性,都是数学好,内向,单纯的这种类型啊!

其实我之前是非常排斥数学专业毕业的男性。

我上大学那会,我们数学系以男生居多,120多人,只有20名左右的女生。

大一上集体大课,大家都去抢位置。后来教导员明文规定,上大课,前面20个座位留给女生,男生不准去占。

之后三年,系里的男生都没有机会和我们女生同桌了。而那些男生,在我的眼中多数是不修边幅,有的还是脏兮兮的,有的也比较木讷,有不少是家境比较贫寒。

他们见到女生都不知道打个招呼,更不用说沟通。我当时想,我要是找对象怎么都不会找个学数学的啊!

没想到兜兜转转,在美国的志愿者机构认识一个学数学的英国人。哈哈,这样的低概率都被我创造出来了。

其实Mike就是我的潜意识创造出来的,那潜意识就是对我爸和张老师的爱和忠诚啊!

三、因为爱,女儿会继承父亲的内在冲突。

父母的内在冲突,会被孩子继承,这是孩子对父母表达爱和忠诚的一种方式。

而我从小就能感受到父亲身上的冲突。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定义这个在父亲身上的重要的冲突是什么,直到今年,我才理解。

当我深入洞察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通过自己40多年的生活体验和17年的职场感受,我才更深地理解了一位中国男性,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向上奋斗过程中的心酸体验。

1)贯穿父亲整个生命的最重要的冲突,是底层男性在生存和向上奋斗中的冲突。

这是这个阶层的中国男性身上都存在的冲突,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这样的男性。

这个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对抗和愤怒。

作为女性,其实我之前并不理解父亲的境遇。我只知道我爸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他经常说村里的队长多招人恨(我爸是40年代生人,中国各个运动也都经历了),有一点权力,就压死人的感觉;

或者说他做医生时,有很多人针对他;

或者他外出办事也要经常和别人争执。

就是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冲突。

同样的,我二叔也是。他一直是个农民,出趟门还和别人打起来了,因为打抱不平。

于是在我们这一辈人中,那些进入社会的哥哥姐姐们眼里,这些父辈实在不懂社会,不了解人情世故啊,尽吃亏。说起来,恨得牙痒痒的。

我妈就经常贬低我爸,人情世故不行,太耿直,太死板了,多亏医术很好,不然都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而我对父亲从小时候的尊重,也变成了轻视。那个原来在心目中大山一样的父亲,在面对复杂社会时,是无法自由应对的,是被挟持的。

这让父亲身后的子女,也感受到深深的不安。

我们也处处以父亲的为人处世为警示,最怕别人说的就是:你的性格就像你爸一样。

潜台词就是太直了,以后会吃亏。

我一直不知道我爸为啥这么喜欢抗争呢。

直到我这几年,我不断去阅读中国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的历史和文学书籍,更深地了解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我才了解我爸的抗争——

在中国几千年的权力系统中,农民是处于最底层的,资源非常少,只有不断地抗争,才能为自己争夺点空间。

我知道我爸小时候很穷。我妈经常和我说我爸上小学时,大雪天穿着草鞋去上学。

我爸也和我说过很多次,我没感觉,因为我没穿过草鞋。那是50年代的事情……

我妈说我爸卫校毕业,要来相亲,那时候已经是晚春时间,天气很热了,我爸却脱不掉棉袄,因为没有钱买单衣。我也没有感觉呢,觉得这太遥远了!

今年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深深触动了我 :

60年代,一位省委书记去农村视察,接待他的农民很抱歉一家人不能全部来见他,因为家里很穷,全家人共穿一条裤子。

那个省委书记非常地悲痛,建国将近20年,农民还是这么穷啊。我才理解我爸所处的年代,他所在的农民家庭,资源实在太匮乏了。

另外我奶奶30多岁就成了寡妇,从那些文学书籍里我知道,一个寡妇不再嫁人,在农村生活多么不容易啊!

我忽然理解了父亲身上的那么多刺,以及二叔也喜欢和别人抗争。他们十几岁就失去父亲,在社会底层要保护妈妈啊,要生存啊。

父亲原生家庭和所处的环境,让他缺少安全感,向外他只能通过抗争来保护自己。

而在这个抗争过程中,他也经常是受伤的,有的抗争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利益。

父亲内心有很大的愤怒,和这个有关系。

当你的拳头打出去,你收到的回应是要往后退,空间越来越小,那种愤怒是显而易见的。

他脾气不好,说几句话就刺人,其实就是愤怒长期在心中无法发泄而造成的。

我在北京工作时和几个大学同学聚会。一位男同学是考到中科院读研,他对我们说自己毕业还是要回老家的大学去教书。他要把父母从农村接出来。

他家在村中属于弱势群体,单门独户的,而且父母老实巴交。他说过自己小时候经常看到父母被欺负,底层的人更势利。

他说到这时也是心里恨恨的,让我想起父亲的语气。

我理解了那个男同学,他和我爸表达的是同样的感受。他们可是跨越了将近40年的年龄差距,但作为男性在底层生活的体验都是类似的。

我爸带着这种抗争和愤怒,告别农民身份,成为非农业户口的医生,但是他并没有改变——比如变得圆滑,比如少说话,比如忍耐。

而其实外部环境也没有改变,有点权力就无视他人尊严的人哪里都是,于是他继续采用直面冲突的抗争。

这是一种本能的充满恐惧的生存模式,同时也是对公平和平等的原始追求。

他处在那个阶层中,没有背景,没有资源,要想在新阶层上继续跳跃,路无外乎有以下几条:

1、学历高,比如毕业于很好的大学,专业技术过硬,是凭借真本事吃饭;

2、善于人情世故,善于读人心;

3、通过和有资源的家族联姻;

4、离开体制,自己干,闯出一番天地;

5、有独特天赋和才能,比如艺术或者体育等。

那些出身于农民的男性千年以来的阶层跳跃也无外乎是这些途径——读书或经商或者和有权势的家族联姻。(如果还有其他的途径,大家可以补充)

如果说中国女性的生存环境不易,中国男性更不容易。千年以来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奋斗,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下一代。

可能会因为地位不同,获得的资源数量不同。但即使是王侯将相又如何,今天位高权重,明天可能就阶下囚,甚至株连九族。

大家都是在没有保障尊严和生命的系统中你争我夺的,活着而已。

(《活着》和《中国人史纲》这两本也更深度地解读了先辈们的生存环境,这两位作者都是男性)。

我爸在体制和人情世故中挣扎,他在30多岁,最想走的就是第4条路,自己出来干,他对自己的医术非常自信。

我小时的多数的记忆,就是父亲要到新的地方开医院,不是开业前一天别人告知不租房子了,就是开了一段时间,遇到各种事情,最后只能关门。

多数原因还是我爸是公立医院和其他诊所的威胁,而他不善于经营重要关系,没有后台支持。有的时候已经和医院签订协议,也是医院想变就变,联合其他的执行机构,强制关门。

90年代和00年代,那个时候小地方没有什么契约精神,我相信现在也不会有。

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啊!

我爸在已有的运作机制上奋力挣扎,试图挣脱一个口子,为自己争取职业空间和精神上的顶点自由,这种想法一直都没有熄灭,只是过程非常之辛苦。

有一次我问他:“你对自己这一辈子感到满意吗?”

他说:“把你们几个小孩养活大了,就行了!”

他说这话时,满脸的落寞,然后转身走了。

这个落寞在张老师的眼中我也看到过。小学校长的位置丢失,对他是有影响的。我经常看到他若有所思看着远方,作为孩子我能捕捉到。

但是很多系统是在你没有出生前就设定好了,你不按照这个系统来,就是再聪明,在这个系统中又能蹦多远呢?中国向来不缺聪明的人。

父亲在事业上的发展不顺,也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全家还是靠父亲来养家。

作为子女,我们也无法对父亲表现的那么尊重。我们在现有的价值判断体系下把父亲看成一个挫败的男性,一个不成功的男性,他没有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但他又是我们的父亲,爱着我们,我们也爱他。我们对他的情感是矛盾的。

而一直以来我们都会因为父亲职场受挫,大家都不会大胆发声。

整个家族中,没有人愿意肆意大胆地往前闯,就是过好小日子就行了,但凡有点反抗,也会被周围的亲戚朋友用同样的口气说,不懂社会,会吃亏。

写到这里我其实觉得还是挺悲哀的,多数人为了自保,都是缩起头来,不发声,结果就是集体失语了。

我在我弟弟的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和母亲似的随大流。

他作为一个男性进入和我父亲类似的生存体系,他表现的更多是灵活,我想他内心在极力防止重蹈父亲的覆辙。

而我的堂兄,他经常抱怨二叔太老古董了,但是他内心是没有二叔有能量的。

我看过二叔的一张照片,黝黑的皮肤,饱经沧桑的脸,眼里有股坚定。

我很惊诧那张照片,像个艺术作品。二叔个子很高,稍有弓背,不过他走路时都一直高昂着头。

在堂兄和我弟弟的这一代男性身上,他们没有父辈身上的那种抗争和冲突,他们的起点更好些,生活的条件也更好,因此也更容易顺应现有的系统,然后试图成为符合这个系统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

但是奇怪的是,我有时候感受不到他们是男性,他们是中性的。

前段时间的出现的欧某中事件,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底层男性的艰难。

我爸爸相比欧某中更好一些,他20岁不到已经脱离了农民身份,而且通过各种冲突释放了一部分的愤怒情绪。

我才意识到,其实我爸和别人之间的冲突,是他释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如果没有这种经常的冲突,而是一直忍着,有一天爆发出来是非常可怕的,欧某中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境遇,他的精神世界。

而我们作为亲人一直在抱怨父亲老和别人冲突,一直觉得父亲无能。

在他和外界冲突时,大家多数是站在外界一边来指责父亲,觉得这一切都是父亲的问题,父亲很少获得来自亲人的支持和理解。

我爸去世时,我们整理遗物,居然发现很多的“人民来信”。

现在人们遇到不公待遇会到信访办上访,或者找媒体曝光,而我爸那个时候就是写“人民来信”。

这是作为他那个时代的男性在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问题后的唯一希望。

真是很想对父亲说几句迟来的抱歉:

爸爸,抱歉作为亲人,当你与外界发生冲突时,我没有给与你情感支持!

爸爸,抱歉,我把应该给予你的来自女儿对父亲的尊重拿回来的。这是一个父亲应得的尊重。

爸爸,抱歉,我过了40岁,在你离开人世两年后才真正理解了你,理解了你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理解了作为一个底层中国男性的挣扎和冲突。

当我写到此处,已然多次泪流满面。

我忽然理解了过往那些历代的男性祖先们的不容易。

他们都在集体创造的生存规则中过得很辛苦,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多数作为小人物小心翼翼地在权力构建的系统中生活着,奋力为自己的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坏境,一代代奋力去改变命运。

但是多少代后,可能同样的命运还在轮回。

一声叹息!

我想对父亲说声感谢,你让我看到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去捍卫做人的本真品质。

我也从50年代的作家笔下看到她们父亲的形象,她们的父亲有的更耿直了。

原来和我父亲类似的男性有很多,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都在为做人的尊严和捍卫人最本真的品质——真,善,美,爱而抗争。

《Wild Swans》这本书中作者的父亲真是让我看到更多中国男性的对自己家人,对民族的爱,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他甚至为此付出生命。我尊敬这样的父亲。

原来这样的中国男性一直都在,也许他们没有奋斗到很高的位置,但是他们身处在中国的各个层面,可能是个农民,可能是个小商贩,可能是个小职员,也可能是个老师……

但是我也看到了父亲的局限,以及相当多男性的局限。

他们不喜欢自己身处底层的权力系统,或者自己权利不被保护的系统,不断地抗争,但是一旦当他们进入了这个权力系统中,他们也会成为这个系统的捍卫者,甚至去伤害这个权力底层的其他人。

当我爸谈到电视剧中,某个朝代清官把贪官惩处了,他说的特别起劲。但是我很不舒服,贪官也没有基本保障,还被杀全家呢!

我能感受到他对权力的敬畏,同时也有种渴望。

在他心目中,他也畅想自己的后代位高权重,为家族争光。甚至自己享有特权,他也不觉得这是坏事,觉得是自己的荣耀。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太深了,大家想要的还是处在权力链条的中部或者上部,不要是底层就行了。

跳跃千年,也只是在这个链条上换换位置而已。

从小感受着父亲的内心冲突,我对他的情感非常矛盾。我记得在2016年时,一位朋友说我身上有种特别坚硬的部分,说那可能是我和父亲的关系导致的。

我继承了这个冲突,但无法化解这冲突。我对父亲是又爱又恨的。很多时间我和他有类似的或者相反的表现:

当我遇到自己权利受威胁时,我就起来奋力反抗,从来不忍气吞声;

我一毕业就去大城市,靠能力吃饭,我知道我不擅长关系。

这个时候反而张老师和我爸都想我回家乡找个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呢,哎!而我对稳定的体制内的工作从头到尾不感兴趣,我知道我追求的是自由。

而我在36岁时决定做自由工作者,是对我爸的一种爱的表达。

我把他没有顺利完成的梦想,一下子就完成了。

我还做过一个梦,在梦中去我爸的诊所,我告诉他我也自己做了,比他做的更好呢!

我记得安安在灵魂沟通时说过,我爸有个深层的渴望——他渴望自由,热情,兴奋快乐地去过自己的生活。

他没能做到,但是我做到了。我通过自由工作者,通过不断地自我成长,现在越来越享受生活。

而我解决冲突的过程,是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往前推进的过程。

我会跳出父亲的局限,从父亲相对狭隘的爱上,扩展到博爱上:

我爱这个地球,世界上的花花草草,各种动物,各个种族,各个民族的人。

我不因为你是我的熟人,就刻意要去帮助你。谁想来寻求支持,我的心都是打开的。

我不会因为自己可能成为特权中一份子,享受到特权的好处而去维护一个特权系统。我追求的是一种彼此的平等,对彼此人格的尊重。

我无法去左右社会系统,但是在我自己创造的体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火把生涯的团队里,我们就秉承着合作,自由的理念。

这种对每个生命的看见,让我不断追求自由,平等,也变得更加包容。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品质,只是有的人并不敢把它们活出来。

2)父亲身上另外一个冲突,是孝顺母亲和职业发展上的冲突。

我以前特意做了几次灵魂沟通,关于我父亲的。

安安说我爸一开始的生命之流很强大,但之后就搁浅了。主要原因就是我奶。

安安看到的画面是我奶蒙着黑纱,很悲伤,我爸倒骑在马上,看着他的母亲。详情见《【灵魂沟通】完整个案实录——我和父亲之间究竟怎么了?》。

我爸一辈子没走出和他母亲的关系。

我爷爷60年代食物匮乏时期去学校看我爸爸,在那吃了冷冻食物造成胃穿孔,然后在看望我大伯时发作去世的。

大伯在工厂工作,匆匆埋了他,后来那个地方发展起来了,埋的地方就找不到了。

我奶守寡50多年,靠着自己的坚韧,一手支持自己的侄子侄女结婚(这些家族的男性都早早去世,女性又都比较软弱)

大家族中晚辈都尊重我奶奶,我爸更是尊重他的母亲,说她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个很强的女性。

我才理解我爸,他一直对小地方不满意,为啥不出去呢。原来我爸的心,一直都被他妈牵挂着。

他爱着他母亲,依恋着母亲,无法走出孝道,只能放弃自己的那一部分。但是其实他母亲对他的爱没有那么深,我奶最疼二叔。

孝顺是中国男性跨不出的坎,不孝那是多大的罪名啊。

我记得以前在陕西做人才测评,一位上了年龄的监察主任和我们同行。

他人很好,我们一路聊天。他感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当年有更好的机会发展事业,但为了照顾父母,没有离开老家。他也是孝顺的儿子。

我在很早就深入探索了孝顺背后的社会意义,看透了,不被孝顺绑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逃脱这种绑定。我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往外走,去看外面的世界,而我也做到了。

现在我经常看到同辈的男性亲属在马不停蹄地工作,赚钱养家,几乎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我弟弟,我的堂兄以及一个姐夫,每年看见,面貌都不同。我爸当年也是很少休息,一直忙于赚钱养家。

我弟弟在工厂做技术工作,一个月只休息一天。他的儿子一开始都不会叫爸爸,因为很少看到他。

当我想到父亲,弟弟,还有两岁的侄子,这3代男性,我有种特别复杂的情感。

我多么希望他们作为男性,能活出男性的热情,奔放和自由,打破捆绑在男性身上的轮回和束缚。

我的眼前看到这样的画面:

一个充满好奇,调皮捣蛋的小男孩;

一个激情四射,满满肌肉的青年男性;

一个充满希望,力量的中年男性;

一个内心平静,满脸智慧的老年男性。

他们汇成一个男性的生命时刻。

一位父亲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后记:

本篇文章花了3天的时间,也是一边写一边流泪。

我一直以来感觉和男性的链接不深,源于小时和父亲的疏远。而这篇文章也让我和父亲和解,真正地看到父亲,理解父亲,也看到更多的男性长辈,理解他们在家族传承所做的努力的和贡献。

同时看到更多中国男性的处境,他们深藏的渴望,他们内心包含的对家人和民族的爱,以及自身的局限。

遗憾的是我的父亲,大伯,二叔在过去的几年相继去世,没有能和他们做深入的沟通。

如果你的家中有老年男性长辈,可以花点时间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并把他们写出来,那也是一种对他们生命的致敬。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被看见。

文:火把生涯®职业规划咨询  (火把生涯®创始人;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咨询导师;职业规划类书籍《觉醒》作者)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