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菲的理想
来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印象深刻。文章说现在中国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填空题,互相打招呼也都是填空题。
我,今年__岁,一年挣__元,住__平米,有__个孩子。
所以,只要其中任一数字填不出,就会被他人当作“失败者”。
相反,只要这几个数字都填满了,且看着不错,就算你的内心十分痛苦,也能获得众人称羡。
等等,这还没完。
填完空后,还有关键一步,那就是去比较究竟是你的数据好,还是她的数据好。
这就是“填空题”式的人生,而它也正是很多成年人内心崩溃的原因。
为什么崩溃?
可能原因如下:
1)虽然努力了,但还是填不好这些数字;
2)虽然填了数字,但不如旁人的好;
3)一面填数字,一面纠结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如果是,我又为何会这么不快乐?
其实,不论是“填空题”式的人生,还是另一种姿态的人生,背后隐藏着的都是你的人生观。
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代表的是你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以及你对人生所持的基本观点。
它就像是一双“看不见的手”,从表面看,你的很多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但实际上,那都是“人生观”在起作用。
而不同的人生观则会将你带向完全不同的人生,也许是“填空题”式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01-
第一种不同的人生
有段时间,我对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非常焦虑,很着急,一想到还要那么久才能达成就很抓狂。
于是,我给自己做了一次简短的自我教练。
首先,我邀请自己来到已经实现了目标的那个时刻 –
“那时,我正坐在自己设计并建造的江南园林里。”
然后,我让自己深深的感受那种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与满足 –
“是的,太美好了, 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园林里读书、听昆曲、赏花了,像是一个清高的中国文人。”
接下来,我让自己深入地继续感受,并让“目标实现后的我”与“现在的我”来一个短暂的交流 –
没想到,一句从未意识到的话立刻就蹦了出来:
“好好珍惜你现在为目标而努力的每一刻吧,因为那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听到这句话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忽然明白:原来人生最美好的不是获得某个确定的结果,因为一旦得到,你就会再次陷入没有人生目标的虚无与无聊,那种因某一目标达成而带来的幸福感是无法持续存在的。
相反,你在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那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刻才是金子般珍贵的东西,它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所以,幸福并不会出现在达到目标之后(你的确会有一刻欢愉,但它无法持久),相反,它出现在达成目标的路上。
后来,我把这一顿悟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即:仅仅执着于某些具体结果或目标的人生是“占有式”人生,而那种不仅有明确目标,同时更在意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切体验与感受的人生,则是“存在式”人生。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占有了一定的物和人,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在这种人生观的引导下,你一直想要占有更多的物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爱、更好的职位……
于是,你努力学习、工作,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更多占有”这一目的。
而“重存在”式人生呢?
它意味着你并不想去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你想要的只是去体验、去感受、以及去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与世界融为一体。
正如舞蹈家杨丽萍曾说过的那段话: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存在式”人生,虽然它不是唯一一种。
在“重占有”式人生观里,你同世界的关系是占有与所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要使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包括你自己和你自己的生命,都成为你的财产。
而在“重存在”式人生观里,你的整个人生和每一天的生活都意味着生命、积极的活动、更新、以及不断的创造。
这时的你就像是一个不断变大的罐子,你可以去盛任何东西,但却永远也装不满。
依据这两种人生观的不同,从一场普通的谈话中,你就能看出“重占有”的人会常常讲起自己所拥有的人、事、物;而“重存在”的人则更侧重于谈到人生中各种际遇所带来的感受、思考、灵感以及想要做出的各种创造。
与前者谈话,你非常容易就陷入到“比较”的陷阱,而与后者对话,你却能很容易的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假如你用“重占有”的人生观去对待爱,那么被你“爱”的人就会感到被限制、被束缚和被控制,这种“爱”只会扼杀和窒息人并让人变得麻木。它只会毁灭而不能促进人的生命力。
很多父母对子女就是这样的“爱”,其实不过是“以爱之名”去控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去过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
很多恋人和夫妻也都活在这样一种“爱”里,他们“以爱之名”控制对方,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真正的爱的对象。
写到这里,你可能心生疑惑,假如抱持这种“重存在”式人生观,难道我就该去过孑然一身或一无所有的人生?
当然不是。
“重存在”式人生观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什么都不占有,或者什么都不做,它代表的是你不该被你所拥有的物质、身份、职位等东西所束缚和捆绑,否则你就会失去实现人生各种可能性以及体验丰富人生的机会。
假如你想从“重占有”式人生观转向“重存在”式人生观,又该如何转变呢?
关于这一点,我摸索了两个主要方法:
1)觉察你的念头
察觉出你那些不时涌起的想要“占有”的念头,在它们出现时,提醒自己可以将这些占有欲变为体验感。
既然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体验,它无法成为实体,而所有被你占有的也终究会失去,那么你又有何理由去执着于那些一个个的占有,而不是关注此时此刻的体验与感受呢?
2)关注当下
“重占有”式人生观会将我们不断拉向未来或过去:或是为了过去没有获得的东西而遗憾痛苦,或是为了未来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焦虑担忧。
所以,如果你能时不时将自己的关注点和注意力拉回到“当下”,以及当下的此时此刻,就会发现这一刻是很有意义的,去体验它本身就是足够丰富且生动的,所以何必要停留在过去或未来中呢?
-02-
第二种不同的人生
从小时候起,我的学习成绩就还不错,在班里总是排名前三,而每当我考了班级第一名时,我爸就会毫无例外的提醒我:“你别骄傲,比你大一届的**比你更优秀,你还需要继续努力。”
于是,我意识到,只考班级第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但得跟同班同学比,还得跟比我高一级的哥哥姐姐们比。
而这种不断比较,想要取胜的心态在我身上延续了很多年,从读书一直到工作。
工作后,这个游戏的内容稍微做了点调整,但本质还是一样,变成了:看谁升职早,看谁赚得多,看谁房子住的大,看谁老婆更漂亮,看谁孩子更聪明。
这时,我发现不只我自己,周围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心态。
而这样一种想要不断取胜的心态,让我们逐步忘记了自己对广袤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心,失去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应有的快活,并逐渐迷失在了对于输赢的执着结果中。
从那之后,我们就再也没从这个“取胜游戏”中逃脱,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样一种人生方式,就被我称为“有限游戏”的人生观。
它说的是以取胜或比周围人更好为目标的,一直都活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边界之内的人生。
假如你选择了这种人生观,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在刚开始玩游戏时,时间非常充裕。那时,你拥有梦想、对未来的期待,以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或是被主流价值观裹挟着,或是自己主动的,你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有限游戏”中,并将自己曾拥有的无限可能变成了唯一可选的路。
这时,选择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难,你开始常有一步不慎,满盘皆输的危机感。
年轻时,你能轻易做出谈恋爱、换工作、以及出国读书的决定。然而随着年龄日增,做出每个决定的机会成本都在与日俱增,你认定绝不能继续任性,而应该去过“应该……”的生活。
于是,在离生命终点依然很远的时候,你就已决定了自己人生的终局。
可以说,这种人生观的实质就是:你在用自己的选择权、可能性去换取与周围人相比的“胜利”,你在通过放弃“自己真正的自由”去获得“别人眼中的胜利”。
那么,什么又是“无限游戏的人生观”呢?
“无限游戏的人生观”是不以取胜和比较为目的,而主动将时间延长到一生,以延续正在玩的游戏为目的的人生态度。
所以,如果你秉持的是无限游戏人生观,那么你在你的人生中就不再是严肃的演员,而是愉悦的诗人。
显然,这是一种更广阔的人生观,也是一种更有趣的人生活法。
可是,如何实现人生观的这一转变呢?
要想完成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的转变,你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做到以下三点:消除时空边界、消除角色边界,以及修改规则。
什么是消除时空边界?
比如:
不去参加“在35岁前读完MBA”的有限游戏,而是去参加“用一生时间学习知识并获得智慧”的无限游戏。
什么是消除角色边界?
比如:
不去参加“我是一个公务员,所以这辈子都只能做个公务员”的有限游戏,而是去参加“我是一个公务员,但我也能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无限游戏。
什么是修改规则?
比如:
不去参加“我要比她更有钱、房子更大”的有限游戏,而是去参加“我要认识我自己、我要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无限游戏。
如果,你真能做到扩展边界、探索边界,你的人生将会变得非常不同。
因为有限游戏的人生是有剧本的,而无限游戏的人生是传奇性的。
-最后的话-
《旧约》说:“请丢掉你所拥有的一切,将你自己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
也许现在,你已到了该去审视和思考自己人生观的时候了……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束光,也希望你能将这束光分享给更多的人,改变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