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交朋友到底有多难?我的朋友都是25岁以前交的

作者:Tim Urban
编辑:Today
排版:阿桃
监制:April
来源: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
原文标题:成年人交朋友到底有多难?我人生一大半的朋友都是25岁以前交的……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不管是上高中,还是读大学,这个时候我们不用在维系朋友关系这件事上花太多功夫。朋友好像顺其自然就交上了。

很多年来,我们过着父母帮你选择某种生活,其他人也一样。大部分人都没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友谊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大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地交友环境,它满足了社会学家所认为地发展亲密友谊所必需的所有三个要素:亲近;重复、计划外的互动;以及鼓励人们放松警惕并且相互信任的环境。

这些朋友,也许有些非常投缘,有些又没那么合适。但我们都不会细想,只是顺理成章地参与,不会过分主动地干预。

01

友谊分布图

一旦学生生涯结束,我们生活中的人就陆续散落到了比较直观的不同分层。类似这个样子:

在你生命之山的顶端,绿色地带,是你的一级朋友——那些感觉像兄弟姐妹的人。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有重要事情发生时你最先打电话的人,即使他们很糟糕你也爱的人,在你的婚礼上发表演讲的人,你彻头彻尾了解他们最好和最坏的一面,他们与你的关系是永恒的——即使你们几个月或几年没有一起出去玩,当你们再次相聚时,一切都没有改变。

不幸的是,根据你年轻时的情况,第 1 层也可能包含着你最大的敌人,他们随口一个微妙的讽刺就能毁掉你的一天,只有他们才能把话说得如此精彩,伤人,你对这些人会怀有强烈的怨恨、嫉妒或存在竞争关系。第1层关系的风险也很高。

下面,在黄色区域中,是你的2 级朋友——非常好的朋友。你们的关系比你在第 1 层的兄弟姐妹要平静得多。你可能会被邀请参加他们的婚礼,但只要你出席就行了,不用在婚礼上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你们住在同一个城市,你们可能每隔一两个月会一起聚聚餐,并且这样的聚会也会让你们玩得很开心,但如果其中有人搬了家,你们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都不会说话。如果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大概率你是从其他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在橙色区域的山脚下,是你的第3级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当你搬到他们所在的城市时,你可能会和他们中的某个人一对一地喝一杯,但是5年过去了,都没有相约喝过第二杯的话,你们两个都不会感到惊讶。你的关系往往作为某个更大的群体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偶尔的社交软件互赞之类的存在,当你听说其中一个人去年赚了500万美元时,你甚至不会感到压力。

第3层的最低部分开始无法区分地融入你的一大群熟人关系中(粉红色区域)——如果在街上偶遇,你会停下来和他们交谈,或者可能会出于工作需要发电子邮件,但你们永远不会一对一地出去玩。当你听到其中一个人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你会假装难过,但实际上并不在意。

最后,熟人逐渐融入了陌生人的无尽世界。

此外,你的友谊关系山峰图也取决于你是谁,以及人生前25年的经历。

例如,筑起围墙的沃利。

还有,不太真诚的菲比,她试图成为每个人最好的朋友,结果也惹恼了很多人。

即使是炸弹客尤利西斯也有一座山:

无论你的友谊山峰长什么样子,青春的迷雾已在身后,尘埃落定,你在那里过着你的生活——突然会有一天,通常在你25岁左右或者快30岁的时候,你会幡然醒悟:

现在交朋友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02

朋友象限图

当然,你以后还是会交到朋友的——在工作中,通过你的配偶,通过你的孩子——但不会达到第1级那样的兄弟水平,大部分关系甚至到达不了第2级,因为人们成年后见面的人往往没有闲暇和精力去通过100多个漫长、闲散的聚会来建立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意识到,你人生前20年里那种没有经过特别深思熟虑、随意结交朋友的热情是你结交到大多数终生朋友的关键过程。

而且由于你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结交 A)通过环境,并且 B)在你真正了解自己之前,结果就是您的第1级和第2级朋友——那些最接近你的人——以非常分散的方式落在我称之为“这份友谊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象限图中。


那么,三个非理想象限中的那些密友是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多数人在2-4象限中的朋友往往会越来越少,因为A)人们逐渐成熟,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自己要唯一的关系持有更自信且更高的标准。

但事实是,无论是否理想,在成长期建立的友谊往往会坚持下去,所以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友谊中,有一部分关系没什么意义但依然存在。

那么那些非常别扭但依然维持着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下次继续展开。

欢迎留言区分享你的友谊山长什么样。


作者简介:Tim Urban,编辑:Today,排版:阿桃,监制:April。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