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第5次咨询,父亲终于来了。这个案例,还得从孩子的厌学开始说起。
01
厌学,是家庭的症状
刘宁的女儿一直成绩优秀,但是自升入初中后,就开始出现了厌学的现象,现在已经整整2周没有去上学了。刘宁想了各种办法也没用,在朋友的建议下约了心理咨询师。
在初次的访谈中,刘宁诉说了她对孩子学习的用心和严格,她觉得女儿不领情。她认为女儿现在是青春期的叛逆阶段,专门和自己对着干。只要是她提出的,女儿都拒绝,包括来见咨询师。所以她希望能从咨询师这里得到改变孩子的方法。
在刘宁讲述亲子互动的细节时,我就发现,她是典型的虎妈式教育。她在辅导女儿功课的时候常常暴跳如雷。倒不是孩子不认真不努力,而是这位学霸母亲觉得女儿的反应慢,这让她受不了。于是,每次她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时候,女儿内心有特别大的压力,害怕妈妈发飙。虽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却依然得不到妈妈的肯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终于对妈妈的教育方式发起了反抗。
也难怪孩子不愿来咨询,因为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压力源。
所以,要解决孩子的厌学,就要从妈妈入手。但是,如何去解决妈妈这个压力源呢?
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回顾访谈过程,发现刘宁在咨询中主要讲述的都是女儿的状态,以及她和女儿之间的战争,几乎没有提及这个家庭中的父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不去上学不是件小事,可为什么在访谈之中刘宁却完全没有谈到家庭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
于是,第2次访谈时,我便直接问刘宁:“对于女儿现在不愿去学校这件事情,你的丈夫是怎么看待的,他有对此做些什么吗?”
刘宁说:“我老公其实也很心急,他也挺爱女儿的。但是他也不能做什么,其实他也做不了什么。”
刘宁的回答让我有些好奇,我问的是丈夫有没有做什么,而她回复的是丈夫做不了什么。这似乎是在有意无意地抹去丈夫做过什么,或是不承认丈夫做过什么。
我试图了解更多关于丈夫在女儿出现厌学后的态度和工作,而刘宁却把话题再次转移到如何改变女儿的学习态度。对比起刘宁讲述她和女儿之间的“战斗”细节,丈夫和女儿之间的互动就像被电影快进式地滑过。
我隐约感觉到,也许孩子的厌学只是家庭的症状,夫妻的关系才是问题的根源。
02
现身,被忽略的父亲视觉
我以解决孩子厌学为由,让刘宁邀请丈夫一同来到咨询室。如果这位父亲是真的关心女儿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想要去解决女儿厌学的问题,刘宁爽快地答应了。
但在接下来的2次咨询里,我却仍然没有见到丈夫的出现。刘宁说她叫了丈夫一起过来做咨询,但是丈夫没有回应她,她觉得丈夫不想来,所以干脆就不叫了。
我详细地向刘宁了解她是如何与丈夫沟通的。刘宁说:“我回去就跟他说了。我说心理咨询师让你也一起去一下,我老公就哦了一声。”我继续问她告诉老公之后,是否有和老公确认时间地点等等。刘宁的回复是,她看到丈夫的反应,觉得丈夫可能不想来,所以干脆就不叫他了。
刘宁与丈夫之间的互动,加深了我的判断,他们的夫妻之间的确是有一些隐藏的问题。
至少,在沟通上是有问题的。比如,让丈夫一同来咨询的信息,刘宁并没有传递给丈夫。她只是告诉了丈夫要一起来咨询,丈夫“哦”了一声,可能是敷衍,也有可能是答应。但刘宁却没有明确告诉丈夫什么时间和地点,哪怕是到了咨询的这天,刘宁也没有去主动邀请她的丈夫。因为,她觉得丈夫可能不想来,所以她就不再叫了。
在这次的咨询中,我和刘宁讨论了她与先生的沟通方式,我也再次让她邀请丈夫参加下次的咨询,无论她是否和丈夫一起过来,她需要要清楚的告诉丈夫咨询的时间和地点。
终于,在第5次咨询的时候,这位父亲来了。当助理轻敲咨询室房门的时候,我知道他可以出现了。
这位父亲第一次进入咨询室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我还没来得及起身去开门,他已经把门推开了一些,他往房间探了探头,礼貌又客气地朝我点了点头。门继续缓缓地被推开,拖出了嘎吱的声响,像是冗长又沉重的叹息。
我给刘宁的丈夫王斌简单讲述了目前咨询的进展,同时也向他了解他对女儿厌学的看法和感受。“我也想快点让女儿恢复正常,不过。我其实是有些怀疑,我来这里做咨询,有用吗?”
我很好奇王斌的这番话,他的反应是在质疑咨询,还是在质疑其他什么呢?
我问他:“你在担心什么吗?”
这位丈夫看了妻子一眼:“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都是她说了算。我觉得我可能在这里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什么叫我说了算,孩子的学习你都不关心一下,我能不着急吗?”刘宁毫不示弱地回了一嘴。
王斌的下嘴唇动了动,没有再说话。
我原以为他们会在咨询室吵架,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段沉默。我对他们夫妻俩说,这一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王斌,听听他作为孩子的父亲,在这个家庭里会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请刘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打断。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缺席无为的父亲,这个一直未曾现身的丈夫,竟然滔滔不绝地讲了有大半个小时。
王斌说,他和刘宁提过,不要逼孩子太紧,学习要松弛有度。刘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对孩子从小就要求严格。他们的观点从未达成一致。“她有一大堆的道理。现在不努力,耽误了女儿的将来,是不是你来承担这个后果。”
他说女儿从小就和他亲,加上妈妈比较严格,女儿难受的时候会来找爸爸。王斌不想妻子折腾女儿,可是他又说不过妻子。他有点无奈地说:“其实我也尝试过,我不是不管孩子,而是无论我怎么管都是错的。”
03
婚姻,是合作不是竞争
我问刘宁,听了丈夫的说法,她有什么感受。她说:“他确实是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平时还陪女儿看电视。我不要求严格些怎么行呢?”
我说:“我们先放下孩子教育的议题。你听到老公说他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你有什么感受?”
刘宁没有说话,我知道她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我继续问她:“如果丈夫处处都做得好,处处都做得完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那个时候你在家里会是怎么样的?”
当我问完这个问题之后,刘宁陷入了沉思。这个家庭现在的局面,就是她自己好像是对的,而丈夫是错的,如果不是因为女儿的厌学,他们的夫妻矛盾会越埋越深,可能哪一天就忽然爆雷。
这次咨询,让我们找到了深入的方向。在后续的咨询中,我们专门去讨论了刘宁的成长经历,她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早年她的父亲就明确地对她说:“你迟早都是要嫁出去的,你就是考上大学,家里也没有那么多钱,还要供你哥哥上学。”所以,她当年曲线救国,志愿清一色填报了师范类院校,因为早些年读师范可以减免学费。
一路艰辛走出困境的刘宁,内心有个很强的动力,就是想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女孩甚至比男孩还要优秀,以此来证明当年父母的选择是错的。
最重要的是,她把这种模式也带到了亲密关系中。在重男轻女家庭下长大的女孩,在婚姻中好像无意识地进入了一种要与男人竞争的状态,她的自我价值就是要把男性打败,只有把男性比下去,才能证明自己作为女性也是有价值的。
就像刘宁的过去,她要跟哥哥竞争,哥哥成绩好不好都能上学,她只能拼了命地让成绩优秀,才有可能把哥哥打败。所以她要非常的努力,她对自己严格,她也对女儿严格,这也影响了她和女儿的关系。同样的,她在进入婚姻后,也无意识地把和男性竞争的动力也带入到婚姻中。尤其是,她看到女儿和丈夫比较亲的时候,这也激起了她想要和丈夫竞争的心理。
所以,才有了丈夫的那番感触“无论我怎么管都是错”。他虽然在方方面面战胜了丈夫,但是却和丈夫越来越远。
夫妻关系一旦出现竞争,就会讲道理。为什么要说服对方?就是为了自己在竞争的关系里,能够获得优势。我们要通过胜过对方来获取自我价值。如果讲道理是为了证明对错,情感就会被道理淹没。家不是只讲对错的地方,婚姻更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存在本身就是意义,而不是通过战胜对方的方式来获取自我价值感。刘宁需要去接受自己是女性的身份,接受女性和男性同样有价值,让重男轻女对自己的影响慢慢地减少掉。这样,才能帮助她解除家庭关系的危机。对于这个部分,刘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她开始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