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也有苦,学霸也有无奈,学霸的委屈没有人明白

文:昕
来源:Dr昕理学(ID:PKUPsyXin)

刚认识鹿sama的时候,她曾经和我聊起“别人家孩子”给她成长带来的阴影。

“我从小就发誓,自己长大以后绝对不要整天‘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的,这种比较真的太伤人了,你不觉得吗?”

“我…没太觉得啊…可能我爸妈从来不跟我说‘别人家孩子’吧。”

“不可能啊!每对父母一定都会说‘别人家孩子’啊!别人家孩子不看漫画,别人家孩子也不追连续剧,每天早睡早起,功课门门第一,放学就回家写作业,暑假就泡图书馆,每天沉醉在学习的快乐中无法自拔,清华北大随便考,硕士博士全奖送……”

“嗯…那大概…好像…我就是‘别人家孩子’吧……”

“哼,你小时候一定是那种白天骗大家一起玩,晚上回家偷偷用功的人!”鹿sama捏着拳头,露出狰狞的笑容道:“受了‘别人家孩子’这么些年的窝囊气,今天总算可以反杀一回了!”

……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别人家来啊!“别人家孩子”一向都是一个不招朋辈喜欢的物种,可是我们也很无奈啊好不好,以后家长训孩子的时候能不能别带上我们啊……

我承认,我小时候确实是个只有学习能让我快乐的纯情少年,我上课听讲特别认真,写作业特别快,下课了我也确实会和同学们聊天玩闹……于是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大家一起聊天玩闹的情况下,我把学校发的所有练习册都做完了!不仅如此,我还多做了大量额外的课外习题,什么《课堂回马枪》《海淀名题》《黄冈密卷》…都被我填得满满的!

于是同学间开始盛传,我每天白天作傻白甜状骗同学们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晚上回家却腹黑至极秘密用功到凌晨三点…以至今时今日,江湖中还流传着我半夜学习到流鼻血的传说。

这样看来,我被称作学霸大概也不十分冤枉。

但我真的冤枉。我真的没有偷偷用功到凌晨三点,我真的是需要睡觉的,我五行缺觉……

霸的美名毕竟跟随了我很久,

我今天就要冒死学霸正名,来谈谈——

霸的脑子到底有啥不同?

脑子越聪明,神经突密度越小 


今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来自德国、美国的研究者对259名健康被试进行了智力测验,同时对他们使用脑成像技术进行了扫描。


结果发现,脑子越大的个体——也就是皮质体积(cortical volume)越大,确实越聪明(架不住人家神经元多呀),这一点与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是相符合的。

 

但另一个新发现却更加有意思,扫描结果发现,灰质神经突(Neurite)密度以及神经突方向弥散(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这两个指标都是神经突重要的分部特征,与智力呈现的却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越聪明的人,神经突密度越小,方向弥散也越低。这个结果也证实了此前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神经效率假说(neural efficiency hypothesis)的猜想,即高智商个体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

所以,同学们看到我练习册都写完了,是因为本学霸做得比较快而已,我每天晚上十点多就睡了,真的没有偷偷用功到三点……

 

那这是为啥呢?因为人家虽然密度小,线路少,发散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反而组织得更加有序,导致神经运作的效率更高

 

如果用电线来打比方的话,并不是说电线连接越多越好,因为很多连接可能其实是无用的连接,而线头太多甚至可能会无序缠绕在一起,使脑子里的电路乱放电,做了很多无用功;而学霸脑子里虽然线路少,但组织得简单明了,每一颗脑细胞都得到了高效应用,没有浪费。

(说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三星Galaxy黑iphone的一个广告,可以说是十分形象了。)

 脑子越聪明 脑区激活越少 


首先intelligence这个概念是由高尔顿在19世纪末最先引入科学心理学,他也是第一个试图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测量智力的人,同时高尔顿也最先提出效率假说的雏形——个体在心理学任务(例:视/听觉辨别任务)上的反应速度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到了20世纪中期,大家通过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的工作发现了“反应时”(RT)与“智商分数”之间的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神经效率的观点——即越聪明的人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反应所花时间越短。但这些证据始终都是间接的,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大家才有了更直接的方法来验证神经效率假说。

例如1988年,Haier等人在被试们进行瑞文智力测验的同时,利用PET成像技术来扫描脑部,以追踪被试不同脑区的新陈代谢率/能量消耗水平,发现被试瑞文测验的成绩(即智商)与其不同脑区的新陈代谢率/能量消耗呈负相关,意思是智商越高,脑区的新陈代谢率和能量消耗则越低

也就是说,越好使的脑子,脑区激活反而越少,大脑活跃度更低,用脑更少。

 

这一结果也就支持了神经效率假说——高智商个体的大脑反而不是那么高负荷运转。用武侠电影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化解这些招数,我才用了一成的功力。”

他们结论里有一句扎心的话:“智力并非代表了大脑努力的程度,而是代表了大脑工作的效率。(Intelligence is not a function of how hard the brain works but rather how efficiently it works.)”

我对鹿sama说,如果你妈妈再说:“你看看别人家那小谁,小时候补课没你多,报班儿比你少,怎么就学得比你好呢?”你就理直气壮地回答她:“妈,因为您没给我遗传一副好脑子!”

有人又要说了,老师,你总是这么灭high,这么心灵硫酸,说了这么多,难道只有智商重要,努力就不重要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神经效率假说也有了一些改变,主要就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例如:

1.性别——神经效率假说在男性中更明显,在女性中表现得稍弱。

2. 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神经效率,神经科学中常说的神经可塑性(plasticity),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训练的效果对高低智商者都存在——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些老祖宗总结下来的成语真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经过科学验证确实有效的。

▲ 如上图,同时给被试做两种任务:1、熟悉并且精通的任务, 2、新异的任务;结果在新异任务上,高智商个体出现了更少的脑区激活
但不同智商被试的脑区激活程度在精通任务上并没有出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3. 神经效率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也要视乎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神经效率现象,在中低难度任务中更易出现,而在高难度任务中却并不显著。

(如下图)

▲ 所以说学霸做题快,那只是因为试题太简单,要拿诺贝尔奖,就算是学神也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才行。

而且,校园里的难题那叫什么难呀,到了社会上要面临的难题那才叫真难呢。天真的学霸们都被校园里的人生巅峰假象给骗了,以为奥数好就能天下我有!走出校园才发现,有钱,有颜值,才会有人爱……

还傻乐干啥,你们还没发现这其实是我的阴谋吗?我处心积虑更文就是为了骗你们每个星期等着看公众号,而我其实每天都偷偷写paper到半夜呢!

参考文献:
Genç, E., Fraenz, C., Schlüter, C., Friedrich, P., Hossiep, R., Voelkle, M. C., …& Jung, R. E. (2018). Diffusion markers of dendritic density and arborization in gray matter predict differences in intellig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1905.
Neubauer, A. C., & Fink, A. (2009).Intelligence and neural efficiency. 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 Reviews, 33(7), 1004-1023.
Nussbaumer, D., Grabner, R. H., & Stern, E. (2015). Neural efficiency in working memory tasks: The impact of task demand. Intelligence, 50, 196-208. doi: 10.1016/j.intell.2015.04.004z

作者简介: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他们说我是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最帅的副教授,因为Dr.魏升了正教授。个人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