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壹心理
来源:壹心理知乎
原文标题:西安一中学设置情绪发泄室让学生解压,此项举措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吗?面对压力你都是如何调节的?
肯定是有用的,大声叫好!
只不过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发泄式的解压只解决一时之气,并不能解决压力所带来情绪态度。前者更像是转移情绪或释放压力,但我更想告诉你,相对于方法的处理,“心法”会比方法更加重要。
——最好的方式,是将压力当成朋友。
前几天看了一个TED Talk的演讲视频,由演讲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格尼格尔)发表对压力的看法,里面谈到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用“颠覆”两字来形容:
“压力是有益的,反而是你觉得压力有害才有害。”
我顿时震惊了?怎么压力还有益呢?我都快被压力逼疯了。后来看完她的演讲后,用四个字形容:恍然大悟!!!
这篇内容篇幅会有点长,大家可以先点赞加收藏本文,方便你在上班或上学的路上翻回来看。下面就和大家重点讲讲,真正对我们有害的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你如何看待压力的态度。
从根源上去解决压力,是更好的调节方式。
01
压力本身并无害,有害的是你对它的看法。
Kelly开展的这项研究历时八年,追踪了3万名美国成年人,在这项研究,参加者会被问两个问题:
「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你相信压力有碍健康吗?」
8年后,研究人员查看了公开的死亡记录数据,并找出了那些已经去世的参与者。
研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那些相信压力有害健康的参与者,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但是,如果承受极大压力的人,不认为压力有害,死亡的风险就不会升高,甚至比压力较小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更低。
研究人员还估计,在追踪死亡案例的8年中,有超过18.2万人过早离世的原因,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认为压力有害这个想法。
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压力本身并不是什么生理上的疾病,所以它并不是“实”的东西。而这种“虚”的东西对你产生的影响,就是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的方式。
如果你对它感到恐惧,那就是压力驾驭住你,会让你不安、失眠、焦虑等等。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如果你是对它是有兴趣的,那是否它会受益于你,被你利用呢?
是的。改变对压力的看法,还能促进人们的健康。
02
颠覆认知:压力有益于身体健康
我们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一般情况下,压力会让我们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而这也是慢性压力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参与者认为身体对于压力的反应有利时,他们的血管是会保持松弛的状态。
他们的心跳仍然砰砰直跳,但会是以一种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方式,就和你开心或者受到鼓舞时的跳动方式类似。
这是因为当人们受到压力时,作为对压力的反应,脑垂体会释放一种压力性激素,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催产素(oxytocin)。
而催产素不仅仅作用于大脑,还有益于身体,如保护人们的心血管功能避免受到压力带来的伤害。
催产素还是天然的抗炎物,还能帮助血管在应对压力时保持放松。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压力为什么会让我们更健康了。原因就在于压力会让我们身体释放出催产素。
03
如何改变,对待压力的改变思维模式?
各项研究都有表明,压力本身并没有害处,而是认为压力有害才会有坏处。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心法”的方向去修正自己呢?
要先改变压力的思维模式,首先要先了解自身的压力思维,下意识的刻意去关注自己面对压力时的反应,然后通过以下三个关键步骤进行改变:
第一步:承认压力的存在。
当我们感到压力的时候,不要去选择逃避它,而是允许压力带来的情绪,甚至可以更深入去探索,到底是什么给自身带来了压力呢?我在其它的一些场景下,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压力存在呢?包括压力的出现后,自身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状况。
第二步:找到一些问题后,制定一些小正反馈。
举个例子。
领导要求你完成某项KPI,你觉得难度太大了,像一座山压住自己,每晚睡前想这件事想到睡不着。
那这个时候你要去关注,是你自身能力的原因,还是领导制定的绩效要求太高的原因?
自身原因:把要完成的目标拆分成每个小目标。
如领导要求你一个月引流1000人,那就代表你每天要完成34个人数的目标。这个时候可以制定小作战目标,是编写更多的内容铺量,还是再新增另外一个平台传播,还是准备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突破?
无论是哪个方向,这都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在选定好方法后,再去列好计划,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每完成一项小目标就解锁自己的“成就感”,这样才会更有动力去完成最终的目标。
领导原因:和领导一起拆分一些数据分析等,并不是以“我一定要领导把这个KPI取消”为准,而是“每次领导更愿意听我说”作为小一些小正反馈。当然,原目标是100,你心中目标是60,但谈成了80也是一项很大的进步。
最好的方式,还是多沟通,两者结合起来像打套组合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关键的核心就在于,“你是去解决的过程中”,而不是逃避。这属于积极的反馈措施,把追求拉近到眼前,会更让你有动力。
第三步:持续练习。
任何思维模式的改变,都是需要练习和提醒的。
只要你遇到压力,你第一反应就回归到第一步,下意识的承认压力,接受压力,然后再去想办法。好比如只要你一感到心情郁闷,你就可以翻看回这篇文章,再次加深你对压力的认知意识,加强你要改变对待压力的态度。
短期改变不了也别泄气,一步步来,没有人能一步到位的。
这种思维的改变,是更多积极变化的催化剂。我们很多人认为有些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无能为力。压力本身不可避免,但你遇见压力,也就收获了一个利用压力的机会。
有组数据调查显示,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不消沉的人。这些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接近完美,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压力悖论”。
艺术家、运动员、外科医生、音乐家、游戏玩家,当他们专注于艺术或技能中时,这些领域高手都表现出明显的“挑战反应”迹象。
这些所谓的“高手”是因为自己能力高强就没有压力了吗?
并不是,他们在大赛上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他们都知道一点:你认为压力好,压力就帮助你;你认为压力坏,压力就折磨你。
在一些体育竞赛的场次中,压力甚至还会逼出你最强的潜能属性,打破平时训练都没办法做到的记录。
最后,想分享库珀·埃登斯曾说过的一句话:
“与其恐惧,不如拥抱。”
我是壹心理,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