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产生很多分歧的情形,结果会发现越管越糟。
实际上,没有哪个父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致,差异与分歧是永久存在的,但是他们对待分歧的态度,以及应对分歧的方式,却决定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01
父母之间无法调和的分歧,
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有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找到我。在跟家长的访谈中,我会发现,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长期不在家,孩子的教育都是由妈妈来负责的。妈妈非常用心,但也对孩子非常严格,她原来的管教方式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太适用,而玩网络游戏就成为了母子矛盾的导火线。
孩子拒绝跟妈妈沟通,也拒绝上学,这时候妈妈急了,才想到要搬来爸爸这个救兵。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爸爸也没招。
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我会发现妈妈很严苛,而爸爸想对宽容些。或许因为长年在外,爸爸对孩子也有很多的内疚,所以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爸爸最后总是妥协而无法坚持最初跟妈妈订立的原则。
结果,妈妈把这糟糕的结果都归咎到爸爸的不作为或者纵容,爸爸似乎也很无力,但骨子里也并不认同妈妈的管教方式,同样会指责妈妈,我们看到父母无法以合作的态度去共同养育孩子。
这样的分歧给孩子的人格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让孩子无法形成内在、稳定的规则。爸爸妈妈在严管与放纵之间的尺度上的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孩子会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找到令自己最舒适的方式,结果让父母失去了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反而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当父母出现分歧,而坚持自己的方法是正确时,孩子势必要站队,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喜欢,内心就会非常冲突,而无法做出选择。为了适应与生存下去,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讨好的模式,他会见风使舵,看看家庭中谁更有力量,谁更有话语权,他就听谁的;或者在父亲面前听父亲的,在母亲面前听母亲的,而不去理会究竟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另一方面,假如孩子选择了一方父母,就意味着背叛了另一方父母,这会让他左右为难。当父母经常为了孩子的事情而争吵时,孩子本能地认为都是我不好,但又无法解决父母的冲突,他可能干脆哪一边都不支持,也就是谁的话都不听,这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常见,外在表现往往是比较叛逆。
另外,在孩子会形成内在父母影象,因为外在父母的冲突,会导致孩子内在的撕裂或者分裂,而让他无法实现内在的整合,这也会导致一个人看待事物总是非黑即白,无法兼收并蓄。内在的冲突反过来又会引发外在的冲突,表现出来的就是人际关系困难。
02
父母之间为什么无法解决分歧?
实际上,父母之间这些无法解决的分歧,早已呈现在他们关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金钱、原生家庭等等方面的议题,似乎都无法妥协、无法合作、无法达成一致。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过是各种冲突的的导火索,被激化了而已。
父母没有学会如何解决冲突,不具备解决分歧的能力。而在冲突中,夫妻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上演,有时夫妻之间为了斗气,而忘记了他们争论的初衷,结果孩子就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中成了“炮灰”。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研究婚姻家庭的专家约翰·戈特曼教授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婚姻中超过60%以上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如果始终执着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这只会让关系更糟糕,让自己感到更挫败,也对关系更失望。
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地域环境都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再加上不同的人生经验,对世界的看法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想要消除差异,让对方跟自己保持一致,这其实是徒劳的。越是有主见、独立的人,越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也是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另外,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学会以温和开放的方式对话,没有学会换位思考,习惯将事实上升到对一个人的人身功击上:比如你都不管孩子的学习,你是个不负责的父亲!
这句话本身可能就有很多可以被反驳的漏洞,比如父亲在某个周末确实有陪过孩子,那么这句话就会被父亲攻击为不符合事实。而最后“不负责的父亲”的评判,会让父亲感到自己被指责。他为了怕受伤害,一方面会极力辩解,另一方面可能会把矛头再指向母亲,去批评指责母亲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样你来我往轮番舌战,根本都无法说服对方,也不能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
03
父母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分歧?
首先,保持一颗好奇心。当对方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想法时,多想想,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当我们对对方好奇时,我们就让自己处在了一个开放系统中,对于那些不同意见就没有那么拒绝了。
人们习惯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当接收到不一样的信息时,本能会抵触。所以,在听不到不一样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先肯定对方:你说的这个有一定道理,我是这样的想的……这样就会让对方也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当然,实在无法达成妥协,双方都各执己见,可以采取一种实验性的作法,那就是进行轮值管理。
一段时间由父亲按照他的方法去管理,母亲则当作观察者。在这个期间,她不能干预父亲的作法,只需要写下观察者日记。而观察的视角着重在对方做的好的地方,以及不容易的部分,并且写下自己的改进的建议,也就是将批评指责变成了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方法。
然后,父母再按照约定来更换角色。一个回合之后,可以把各自的观察日记拿出来讨论,并且邀请孩子来一起参与。
在观察日记中,当然也可以把父母亲特别期待对孩子有影响的部分进行打分,孩子自己也可以参与打分。这也让孩子更有参与感,他会去观察究竟哪种方式更好,或者各取所长等等。
最后,要把握一个善意原则,也就父母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基于这样的共同目标,父母也就会放下敌意,放下权力争斗,转向合作。
你跟伴侣在孩子的教育中有什么的分歧?你们是如何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预约咨询跟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