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节期间,我接到一位网友的咨询,在医院里做MMPI测试以后对分数的解释觉得十分恐慌。
医生说她有抑郁症、焦虑症,并开了很多药。她表示困惑,于是向我求助,希望我能给她分析一下有关心理测量的结果。
这件事处理以后,我觉得有必要来科普一下有关心理测量的知识,比如MMPI这类量表的情况。这是大家生活上会面临到的问题。
虽然心理量表有局限性,在临床上操作是有一定的麻烦,但其权威性还是可以保证的,像MMPI,里面英文字母众多,分数计算复杂,说起来也要讲很久。
02
MMPI的全称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是Hathaway和McKinley于1930年代以经验效标法编制的,于1943年由美国心理公司正式出版,它是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之一。
在这里,就有两个概念让大家觉得生疏,一是“自陈量表”,二是“经验效标法”。
先说自陈量表,它又称“自陈问卷”,是由受测者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它的一个特点是高度结构化,建立了标准化的常模,比较客观中立。
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有是非式、折中是非式、选择式、文字等级式的。
是非式的题目,就是提供一个陈述句或疑问句,并列出“是”和“否”两种选项,要求受测者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
MMPI就是属于是非式的类型,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则是“折中是非式”。列出是和否的选项以外,还有不一定的选项。
自陈量表的特点是题量较大,像MMPI,它一共是有566个题目,包含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其中临床量表可以测量人格的10种特质。
题量大,操作起来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做题目的人容易烦躁。我自己看到量表,这么多题目,都觉得头大,要是认真的一道一道题做下来,头都是昏的。
所以这个量表操作有局限性就在这里,像MMPI这种类型的测试,为了追求测验的效度和信度,题目量就会很多,那么受测者就会存在做题不认真的现象,一旦前面的题目认真做,后面一看心里烦了,开始乱选,那么对于测试结果的评估就会有影响。
经验效标法,是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MMPI就是这一类的。它是编制测验时,测验项目的选择完全是以实证资料为依据,也就是说只保留那些能够将效标与控制组区分开的项目,而不管其内容看起来是否合理。
那在这里面的话,就会有“常模”。所谓常模,是心理测验的参照点,一般是在一个团体内取值获得的相应分数的一个范围,而常模团体是用于比较测验分数的参照团体,它是具备某种共同特征的组成的一个群体。
常模也是常模团体的测验分数分布,是我们解释测验的基础,MMPI也必须参照这里面的要求来进行分数解释。
而跟MMPI类似的其它人格量表,16PF、EPQ则属于“因素分析法”的编制方法,它们是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先以大量的测验题目给大量的受测者施测,然后找出相关的题目构成一个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
不管是经验效标法还是因素分析法,计分规则都是很客观的,施测也比较简便,测量分数容易获得解释,就不会像WAIS-RC智力测验那样,对测验情境和施测者的要求那样严格。
03
MMPI有两个版本,除了前面我们所说的MMPI之外,还有MMPI-2,这个是由Butcher修订,于1989年正式出版的。
在我们国内,多数单位仍然是用MMPI的版本,也就是宋维真教授1989年修订的中文版本。
这个版本,共包括566个题目,实际上是550个题目,16个题目为重复题,测验所需时间最多是90分钟,一般是45分钟,适用的年龄范围是16岁、具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如果只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以只做前面399题。
MMPI条目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各种躯体状况、精神状态、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道德、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效度量表有Q、L、F、K,临床量表则是Hs、D、Hy、Pd、MF、Pa、Pt、Sc、Ma、Si。
在效度量表中,如果Q量表566题版本超过30分,399题版本超过22分,则答卷是无效的,高得分反应的是逃避现实。
L量表则是说谎项目,原始分超过10分,就不能信任MMPI的结果。
F则是诈病选项,多为一些比较古怪或荒唐的内容,分数高表示测验者不认真,理解错误如果测验有效,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
而临床量表如Hs、D之类的,也有一定的解释,像Hs是疑病,共33个题目,它反映的是受测者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得分高者即使身体无病,也会觉得身体欠佳,表现是疑病倾向。
D则是抑郁,有60个题目,它与抑郁、悲观、淡漠等情况有关,分数高可能被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总之,每个临床量表都有其相应的解释。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MMPI的题目不是随意设置的,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分数也有一定意义,该测验的问世,是人格测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人格测验的研究进程有巨大影响。
到目前为止,它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达100余种,广泛运用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
04
MMPI结果的解释主要是考虑各量表的高分特点,如果分量表的T分在60分以上,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由于每个量表的题目数量不同,各量表的原始分是无法比较的,因此需要换算成T分数。
所谓T分数,也就是标准分数,通过线性转换或者非线性转换而成,像T分数,它就是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
公式是:50+10(X-x)/SD,这里的X,表示的是某一受测者在某一量表上所得的原始分数,x表示受测者所在样本组原始分数的平均数,SD则是表示该样本组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没有电脑,可以通过测验说明书的换算表来进行计算,通过查表讲原始分数直接换算成T分数,有电脑的话,直接原始分做完,用软件直接计算就好了,速度要快一些。
最后,将各量表的T分数登记在剖析图上,各点相连即成为受测者人格特征的剖析图。
05
有的人对MMPI的分数计算结果表示不满,认为荒唐,主要还是非专业的群众在判断这些题目和分数解释时,都不是很全面。
他们会认为,选择一个选项,选是或者选否,就代表着你是有这方面的症状了,就有问题。
其实并非如此。
MMPI的分数解释是以经验为基础的,题目大,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保障,经过反复试验得出来的测题,在编制过程中,采用正常与异常两组受测者为样本,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很高。而且,MMPI首次将效度量表纳入人格测验,并成为解释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了测验的诊断价值。
但是,MMPI虽然有好的一面,也不是完美无缺。
除了之前我所说的项目多,测试时间长,大多数人会不耐烦,不能坚持做完影响结果以外,还存在文化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这份测试问卷很早了,哪怕修订了的版本,也是三十多年前的提问,现在国内好多医院使用的MMPI全部是宋维真教授的89年版本,常模数据都是依据宋维真制定和取样的。
这里面就存在极大的问题。3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习惯、行为模式都跟现在不一样,MMPI的常模至少每隔10年左右就要修订一次,文化背景不同,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像我们国内的正常人,D和Sc的量表分数是要高于西方国家的。
在使用MMPI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受测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并根据本民族的常模才能作出最为准确地结论。
因此,MMPI作为心理测量的工具,它只是诊断评估的一个手段,是一个标准化的依据。凡是所有的心理测量的结果,都不能直接说“你这个人就是精神病”、“你就有抑郁症”,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的结论。
测量结果出来以后,还得有临床晤谈以及结构性的会谈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多方面评估非常重要。
鉴于国内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对这块的了解都非常少,认识不足,在工作中经常会解释不到位,给来访者和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慌,心理测量这一块国内还是很落后的。
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