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75年的跟踪研究,在跟踪了724人以后,发现生活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良好的人际关系,罗伯特教授在TED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
美国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发现,长寿的6个因素中,排在第一个的竟然是人际关系,他们把这个结论发表在新书《长寿工程》中。
社会科学通过大数据统计,跟踪调研的方式证实了关系对幸福和长寿重要意义。而心理学,也同样发现人际关系对心理的重要性,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更是认为,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的重要性,正如氧气对于身体。
身心的幸福和健康,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满意度。
拿我自己来说,相比较于35岁之前,我现在的生活要简单、幸福的多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几年我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当我在咨询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有咨询的老师可以帮我解决,当我有情绪上的困难时,可以寻求自己的咨询师的帮助,当我想要分享和学习的时候,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相比较于自己以前遇到问题要独自坚强的无奈,这样的人际支持系统,不仅是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也成了我前进和成长的土壤,可以帮助我抵御生活中的困境或者低谷。
本文要探讨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滋养的人际关系。
二、
建立关系是一项复杂的技能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我不擅长关系,可能我太内向了,他显得很悲观。我说,没有人是天生擅长的,人际关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比我们学过的任何一个学科都复杂,但同其他所有的技能一样,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总结、自我改变来提高这项技能。我觉得可惜的是,对于每个人的人生如此重要的技能,学校竟然没有教授和培训。
人际关系为什么这么复杂呢,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角度在看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结、执着和幻想。
所以,建立关系必然充满各种误解、冲突和矛盾,如果我们期望自己天生就掌握了这个技能,或者可以不用经历艰难的沟通,不用相互的磨合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那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在人际关系上的原始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从原生家庭学来的。爸妈是怎样的人,以及他们如何对待我们,或者亲人如何对待我们,形成了我们主要的互动方式,很多家庭在这方面都不理想,比如妈妈对人苛刻、爸爸很封闭,孩子就很难得到良好的人际体验以及适当的人际经验;
家庭里整天充满战争,我们就倾向于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紧张,充满猜忌和战争,让我们对良好的人际互动会视而不见。
所以当我们带着这些坚固但是笨拙的互动方式走上社会以后,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学习、训练和总结来改、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
三、
对关系的错误认知
1)功利化的使用关系
这一点是很普遍的,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有打造高质量的朋友圈,或者各种朋友圈的销售和营销也是铺天盖地的,无论是把人际关系当成自己成功的机会也好(希望遇到贵人),还是当成自己销售产品的提款机也好,这都容易忽略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功能——滋养和支持功能。
我认识一个朋友,每次邀约,目的都是销售保险,我感觉到自己被当成了一个工具,渐渐的,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我认识一个销售,她从来不提自己的产品,只是沟通、关怀,有时候会请客,送点小礼物,有一天我开始琢磨,这样的朋友,是不是该从她那里买点什么。
2)把别人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
第二种导致人际关系问题的是,把别人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比如说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满足自己的自尊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无法把别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对方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感到愤怒,或者想要攻击对方,或者切断关系。
小楠会不由自主的期望别人及时回应、以及即时的满足,或者期望自己不说,别人就能懂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小楠比较幸运,可以遇到自我感比较弱的人,愿意委屈自己来满足她,但是通常别人都会感觉到于她相处不舒服,会离她远去,导致她在人际关系上频繁受挫。
小黑呢,期望在关系中自己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是众人的中心,那么实际上他是利用关系来满足自己的自尊,这样就等于别人要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下,那么这种关系也是难以稳定和持久的。
3)对关系抱有悲观的期望
前面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家庭中没有体会到关系中的温情互动以及良性的交往,就很容易对人际关系充满了悲观的想象,比如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靠得住,只能靠自己,没有人是可靠的;关系都是互相利用,这个世界很冷漠,每个人都是薄情寡义的等等。
带着这样的预设与人互动,别人也很难感觉到温情或者信任,奇怪的是,这样更容易让人际关系变得真的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
四、
如何建立滋养的关系
一)正视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主要有四种需求,第一个需求是被理解和被接受的需求,我们现在的社会整体环境这方面做的不好。
比如一个学生上课睡觉,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定义为是一个不认真的学生,但是如果从理解的角度,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压力很大,晚上11:00多才结束学习凌晨才睡觉,早上早早的就起床看书,上课困或者打盹真的正常人做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有很强的权威的特征,我们很容易接收到别人的管教、建议、评价,苛责,但是理解和接受相对缺少,当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或者建立合适的关系,当你的需求清晰坚定的时候,别人也往往也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来调整互动。
第二个就是被赞赏的需求,有人来欣赏、赞赏我们,觉得自己很好,足够好。最近火爆的夸夸群正是满足了人们这样的需求。我做为一个新媒体的创作者,这种需求是持续得到了满足的。所以这里还要感谢下曾经给我点赞的会员和朋友。
第三个是被指导的需求,我们每天要要面对全新的变化和未知的事物,在未知的面前,我们既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也需要经验上的指导,否则可能会感到慌张、不知所措,所以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安心,感觉到有方向。
最后一个需求是跟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根本上,一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上面的关系,只是不同阶段比重有所区别。
问题在于我们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很可能会压抑自己的这些需求,比如觉得自己不应该依赖比人,或者别人不可靠,对别人有需求是脆弱的表现等等,这些压抑会阻碍我们在某些方面获得满足。
我们是使用需求和别人持续的建立关系的,关系的本质也是需求的相互满足,所以压抑了需求就会导致无法建立真正的关系,我们需要激活、正视、承认、接受自己的这些需求。
二)真诚,坦诚的沟通
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呢,接下来的一步是按照这些需求去寻找合适的人。
不要把这些需求全部放到一个人的身上去建立关系,比如小楠生活中除了老公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交际,就把所有的需求都加到老公身上,这样老公会很痛苦,自己也难以得到满足。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激发出很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普遍的在使用“投射”理解别人,投射是产生这些冲突的主要原因,我们往往都用我们自己的感知、幻想、想法,去代替客观现实。
有一次,小楠给我打电话,前后打了几次我都没有接,比较巧的是前一天我们有点争论,彼此有些不快,小楠就想是不是我不想理她了,是不是她昨天说的话说得过分了,后来她开始对我生气了,她想我有什么资格这样对她,毕竟她以前对我有很多的关照,她越想越气,就差点把我加到黑名单了。事实上呢,我只是出门忘了带手机。
关系越深入,某个人对自己越重要,这种投射往往越活跃,这个时候,只有坦诚的沟通可以解决矛盾。坦诚沟通主要是需要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去谴责、批判或者控制别人。
坦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愤怒,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很艰难的。我觉得你可以这样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他不能接受你真实的表达,这样的关系其实也很表面,是无足轻重的,要建立真实的关系,就需要真实的表达。所以你可以尝试由浅入深的去表达自己,通常,对方都会因为你的表达而调整自己。
一段真诚的关系,不仅仅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也会让自己成长,尤其是可以消除自己一些固有的投射。
真诚的表达自己,在一些虚假的关系里,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但是这个不舒服是他要处理的事情了,为什么呢,这涉及到接下来要讨论的边界感。
三)人际中的边界感
边界对于一个健康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边界,简单的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语、行为和内在体验负责,不去为别人的体验和行为负责,也不把自己体验和行为的责任推给别人。
通常这种边界混淆的问题首先会在母亲和孩子之间出现,比如母亲说,这些年我为了你,辞去了工作,放弃了机会,现在也把身体累垮了…这是母亲把自己的人生体验的责任推给了孩子。孩子既感到压力,也感到无力,因为这个不是他能决定和承担的。
在电影无极中,男主无欢对女主倾城说:是你,让我不能做一个好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在生活中大家也会发现,有一个人因为未交会员费,被我赶出来会员群,然后他对着我说了一些不礼貌的话,他还责怪是我逼他犯了“口业”。
边界感说起来很简单的,但在生活中实际的体验和建立却是很难的。因为边界不清,容易更快速的建立关系,可以给人一种暂时的亲热和满足感。
在会员群中,我有一天分享了一个扫描身体的练习,从头到脚去感受身体的感觉,我跟会员说,扫描身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情,情绪产生在自己的体内,自己的皮肤内,那么既然在自己身上,你怎么要求别人去负责呢,有一个会员终于领悟到这种边界感,她最近分享说,自己的情绪可以基本上能把控了,更少的被别人所影响了。
把责任收回来的好处是你开始成为自己,开始掌控自己的体验。
边界感的几个方面:
1) 自己的想法自己负责
2) 自己的言语、行为自己负责
3) 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
4)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负责
有人说这个好像自己还负责不了,你自己都负责不了,那别人就更负责不了了,对吧?其实负责不了是对自己的探索和了解不够。
有朋友问,当别人让自己不舒服的时候,这个不舒服就是由他人引起的,难道不是应该由他负责吗?别人会影响或者引发自己的情绪,但是别人如何做,与你的情绪和反应之间并不包含直接的因果关系,自己的反应是自己内在主观世界的产物,也是自己可以调整和控制的。
四)识别不健康的关系
不健康的关系通常是边界不清的。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情感绑架,迫使别人做出妥协,比如以前我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导游在骂游客,你们有没有良心,我们这么辛苦,司机这么辛苦,你们竟然不买东西,那我们怎么获得收入?她把自己辛苦,以及赚钱的责任都强加给了游客。
通过相亲来骗钱的酒托,很容易攻击受害者说,你怎么那么小气?其实第一次见面就如此攻击别人是一种侵犯,如果受害者边界也不清晰,一旦被批评或者评价(心理上的侵犯),就会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出讨好对方的事情,而无法坚定的保护自己。
一个健康的关系是双方可以相互尊重,倾听,理解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存在冲突和矛盾都是没有关系,冲突反而是关系升级的机会。
不健康的关系通常有以下的一点或者几点:
1)你感觉到自己无法被倾听,对方很少询问你的想法或倾听你的表达
2)对方只是表达自己,或者自行其是,你的存在只是他的陪衬
3)对方常常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常常评价、苛责、嘲笑自己
4)对方常常贬低自己,或者贬低别人,获得一种自尊感和优越感
5)对方未经允许使用你的东西,侵占你的空间
6)对方对自己有语言的暴力、身体的暴力
对于这样的关系,首要的原则是保护好自己,可以使用心理上或者物理上的距离保护自己,去追求和建立对自己真正有益的关系。
心理上的距离是指对他说的话不接招,提醒自己一条“硬边界”,他怎么看待自己,他说什么那是他的事情,自己如何反应是自己的事情,他攻击和评价自己是他的人格和修养问题,自己感到痛苦是自己需要处理的。
有一个来访者,他的母亲经常攻击她,有一天他终于敢在我面前说,我就当那是一个屁,这样说完以后,她顿时感到轻松了,她不在把自己和别人的评价对等起来。
前面6条我们说的都是别人,如果自己也是那样的人,那么就需要改变了,因为这些会伤害自己的关系,最终也伤害自己。
5)关系中的黄金法则
我以前介绍过主体性思维,就是说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我们自己有的需求,基本上别人也都有,比如期望被倾听,理解,被尊重啊,黄金法则的意思就是我们期望别人给自己的,我们去给别人——己所欲,施予人,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关系本来是一个相互的支持,分享和满足,所以在关系中,我们也需要留意对方的需要和需求,在不勉强、压抑自己的情况去满足别人,比如倾听别人,给予他人关怀,以及恰当的赞赏等。
五、
结语
今天我们分享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滋养的,满意的关系的方法,我也简单的提到了如何识别不健康的,有害的关系,这样可以在关系中有效的保护自己。
我们在关系中生存,关系决定了我们的快乐,幸福,身体健康以及生活的质量,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在建立关系上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