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心人7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79746
以下这些情形,也许你跟我一样也曾经经历过:
化个妆神采奕奕上班去,半天后才发现自己的睫毛膏化了,羞愧得想隐形;
在公司同事和领导面前发言时,一时口误说错了什么,空气突然安静;
跟爱人亲密的自拍照想发给对方,却手滑发到了公司群;
跟朋友一起玩耍时,做出个什么动作让朋友误解,突然感到尴尬无措;
在地铁上给一个大肚子的女性让座,最怕对方跟你说“我不是孕妇”;
……
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01
现在很多人多少都有一点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进行交际,害怕在公共场合出现。其实这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担心会发生一些让人尴尬的事情而无法面对和处理。
《纽约》杂志前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梅丽莎·达尔也有着让她不堪回首的许多尴尬时刻。她也一直在钻研这门“尴尬学”——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尴尬时刻?如何有效化解淤积在心中难以消散的懊悔羞愧感受?
梅丽莎把她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到了这本书里——《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书名就是化解尴尬的“终极秘笈”。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跟随梅丽莎的诸多亲身经历的尴尬时刻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地体验各色各样的尴尬情形,从中领悟到有效化解尴尬的方法,最终做到——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02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些演员在拍摄现场的视频,看着他们努力地扮演出剧中的角色对着摄像机进行表演,不禁感叹于他们强大的职业信念感。
假装成一个不是自己的虚假角色,在一大帮人面前对着镜头表演出来,他们不会感到奇怪吗?不会觉得尴尬吗?如果是我的话可就尴尬死了,别说什么表演,就是给自己录个音或拍个小视频,都不大行。
也许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录下自己的一段音频或者拍下自己的一段视频,回过头来重新听一遍、看一遍时,便会觉得奇奇怪怪,很是陌生,这都不像是自己了,还可能会觉得有几分尴尬。
当面对他人时,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努力地把自己所想象的、想要呈现的自我形象表现出来,把一些不好的方面伪装成好的样子,在他人面前树立起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
但是,我们的自我认知跟别人对我们的认知有着巨大的区别,存在着一种“无法逾越的鸿沟”。我自己眼中的“我”,往往并不是别人眼中的“我”,这里面存在着许多差距。所以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出现各种误解以及由此引发的尴尬时刻。
我们种种的表现都是在为抹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这道“鸿沟”而努力。当我们努力呈现的样子跟别人看到的不同时,就不免会感到很尴尬了,好像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底细和伪装。
面孔会“背叛”我们,微表情、情绪表现、无意识行为等,都会把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宣扬出去。甚至在我们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一些能检测分析生理变化和表情的高科技技术便把我们的内心“出卖”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但是好难,心好累啊!
03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会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本能追求群体归属感,希望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接纳,努力融入群体,避免遭遇社交孤立。
维护自己的社会角色、避免社交孤立,便成为维持良好形象、维护社交关系、避免尴尬发生的最大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聚光灯效应”的认知偏差,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或外表的关注程度。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自作多情”,觉得别人会特别关注自己,会看到自己身上所有的细节。然而并不是。
但正是这种认知偏差,让我们不自觉地放大了自己的某些自认为不好的表现,使自己常常感到焦虑无措,担心让大家产生不好的印象或是不被接纳,也很容易引发让自己懊悔不已的尴尬情绪。
可以说,尴尬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我们过度关注自我。而一旦我们能做到“自我漠视”,把对自己的关注转移到其他地方、别人身上,那么这种尴尬的情绪便会有所减轻。
04
情绪是大脑理解身体感觉的方式。如果能更加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感,会提高你准确解读他人情感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共情力。
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一些尴尬的行为表现,或是一些尴尬的影视剧情,也会忍不住感到尴尬,脚趾能抠出一座别墅。这是一种共情性尴尬。梅丽莎认为,为别人感到尴尬,可以在下次为自己感到尴尬时消除一些情绪上的负担。
在社交中会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的、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些都会让我们无法及时应对而产生尴尬,也会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如果我们能预先进行一下提示,说一句“这可能有点尴尬啊”,等于是提前为自己做一个确定的预告和解围,跳出尴尬的陷阱。
梅丽莎经历过很多演讲活动,她常常会跟观众们一起分享她的耻辱和尴尬事件。这也帮助她不再为过去遭遇的尴尬而感到尴尬。
一旦我们能够坦然地看待和接纳自己的尴尬表现,并主动进行自嘲,放声大笑,那么我们就能摆脱尴尬的桎梏,变得自由了。
那么,就让我们坦然地放声嘲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