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也容易掉进陷阱|心理词条

  • 你正在减肥,却在前一晚跟朋友撸了串儿,你这样安慰自己“偶尔吃一次也不会长肉的”;

  • 和伴侣发生争执,也意识到自己的错了,却说“如果不是你,就不会导致现在的结果”;

  • 年终评先进,心仪许久的荣誉,却被同事拿下了,你暗示自己“不过是个名儿,没啥用”。

 

在任何决策中,我们所选择的那个不是完好的,所放弃的那个也不是不好的,而决策之后,大脑的“合理化”未被满足,产生认知失调,为了降低这种不舒适感,我们会改变对所选事物和放弃事物的感觉。

 

这就是决策后效应在发挥作用,它的是个体对自己曾选择过的事物会给予较高评价的倾向。

 


01

基本概念

 

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关于阐述人的态度的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也就是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区分出了4种失调:

 

  • 决策后失调当一个人必须在各有优缺点的两者间做出选择时,选择后的失调

  • 强制服从失调当一个人受外力影响而采取与意念相反的行为时产生的这种失调

  • 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接触新信息可能是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

  • 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个人的认识受到群体成员的反对,或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要求接受新信息时产生的这种失调

 

人们在几件各有利弊的事情中,要做出唯一的选择,这是个决断过程。如果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那么选择者便会觉得难以决断其优劣。但是,作出选择之后,他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会发生改变。

 

举一个例子方便大家来理解:

 

 二胎家庭,妈妈看到哥哥和弟弟发生了肢体冲突,在妈妈的认知里,弟弟是弱小的一方,多数情况下,妈妈会觉得是哥哥欺负了弟弟,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往往会选择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哥哥。

 

在这个例子中,其实哥哥和弟弟都有错,且错误同等大小,由于妈妈认知中弟弟是弱小的,是更需要保护的孩子,如果妈妈惩罚弟弟的话,她的认知与行为就会不一致,也就是认知失调,就会产生不舒适感,甚至心有愧疚。

 

人们为了避免认知失调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就会下意识地避免认知失调的产生。所以多数情况下,妈妈会选择批评哥哥。

 

每个人的心理空间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这些因素是人对外部世界和对自我的种种认识,包括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等多种方面,也可能是对未来事件的期待。而增强信念就是为了削弱失调感,因为大脑有“合理化”的需求。

 

合理化,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他的动机不能实现,或者不能符合社会规范、目标不能实现,为了安慰自己,找一些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掩饰自己因为过失、因为失败而导致的痛苦,这种方法叫“合理化”。

 


尤其失误决策后认知失调,它是属于认知失调的一种,是指人们擅长为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却不擅长去做自己应该做的行为。

 

02

经典实验

 

心理学家Brehm1956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中,女大学生购物后会从8种商品(烤面包机、收音机、秒表等)中得到1件赠品。实验者事先已经让这些女大学生对这8种商品进行偏好打分排序。

 

他设计了三种情境:

 

  • 让女大学生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

  • 让她们在最想要和不大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

 

  • 让她们直接拿走最想要的1种;

 

然后,实验者把这8种商品混搭在其他40种商品中,让女大学生重新对这些商品打分。

 

结果发现,在商品的二次评价中,她们对自己所选的相比第一次打分变高了,而没有选的变低了。同时,2种供选择的商品偏好越接近,二次评价中打分变化的就越明显。

 

在最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失调程度最高,“说不定选另一个比较好”的想法最明显;在最想要和不特别想要的2种商品中选1种,失调程度较低;直接拿最想要的1种商品,没有失调。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在两种喜欢的选择中做出决策,他常常会通过高度肯定自己的选项,贬低自己放弃的选项来解决失调。

 

03

大脑的合理化需求

 

可如果喜爱的两种选择中,有一种是客观上不应选而你却选了的呢?在这种已无法改变行为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改变想法来缓解认知失调。

 

比如开篇举的生活小案例,用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挫败感,或无助、无耐的痛苦感受。人总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总会找出某个理由,因此看不到事实。

 

合理化的3种表现方式:

 

1.酸葡萄式:

 

《伊索寓言》有一则关于狐狸的故事,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它就会认为葡萄是酸的。

 

人也一样,当达不到目标、或不能获取时,我们就会以贬义、打击、攻击这个目标,这种合理化的模式,就像那个狐狸对待摘不到的葡萄一样,就会认为它是酸的。

 

2.甜柠檬式: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肚子饿了,走到柠檬树旁吃了下去,它告诉身边的朋友,柠檬是甜的,其实柠檬是酸的。

 

我们有多少人和这只狐狸一样,当我们无法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然后我们不得不接受某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时,我们会安慰自己说这个不喜欢的东西是我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话,就能够减低内心因为失望而导致的痛苦。这种防御机制,会阻碍我们生活追求进步,无法追求更好的生活。

 

3.推卸责任:

 

这种防御机制就很常见了,当一个人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往会把这个责任推给某个人、或者环境。

 

因此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短暂的平静,这种把责任推给外在的合理化方式叫推卸责任。

 

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减低内心的痛苦,这没有问题、无可厚非,但如果在长期不觉察的时候使用,并且上瘾的话,这就变成阿Q了,自我安慰、甚至自我欺骗了!

 

以上3种合理化,其实都是在说谎,都是在欺骗自己,骗别人很容易被识破,但骗自己危害很深,因为你很可能骗自己一辈子。

 

“合理化”其实就是在说谎,它会消耗我们的能量,需要我们通过觉察去识别它。说谎本身没有错,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说谎的话,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04

如何识别“谎言”

 

那么,该如何应对失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呢?

 

那就是将“合理化”转变为“理性”。

 

理性,就是看清真相,做最优选择,从各个维度看清楚自己选择的优劣,然后做最佳选择的过程。

 

1.知足常乐

 

不是简单地接受现在的一切,而是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可参照我的文章心理学让你看清自己的模式:为什么会骗自己),去勇敢地改变那些自己可以改变的,平静地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

 

2.接纳接受

 

接纳是有时间框架的,对过去宽容接纳,对未来持开放的态度,相信未来有更多可能的改变。

 

接纳的是人,而不是事,哪怕我过去一无是处,但我还是喜欢和接纳我这个人。

 

接纳就是把自己现有的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楚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作者:放~飞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