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定义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
患者的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背景/来源
一些理论表示,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容易患病的基因、习得性恐惧、让人不安的思维方式等等。
但这些原因和这种障碍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存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的检验(Barlow,2001)。
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不良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
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否定、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而羞耻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尊重和爱自己。
(Barlow,1995)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病人比控制组的被试者更多地回忆起让自己感受挫败和无力的家庭气氛,父母很少夸奖和赞美自己,对自己的言语态度都是消极的居多。
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需小心,因为这是一个回溯性的研究,是依靠被试的回忆报告所得到的结果。
也许病人正是由于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非常敏感,所以其回忆报告的情况可能距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今后更多地了解这种障碍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案例分享
我曾经有一个大学同学,她就是回避型倾向,从我对她的观察中发现,她非常缺乏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抱有消极态度,尤其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她很少主动的去交朋友,因为主动跟人交往会有受伤的可能性,为了保护自己,她选择不与人主动接近。
如果有人主动跟她示好,她也不会置之不理,但是如果别人离她而去,她不会表现出挽留和在乎的样子。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内心其实是想要与人建立关系的,但是由于他们非常害怕被抛弃,不被喜欢,或者误以为别人都不会真正的爱自己,于是对于拒绝和否定十分的敏感,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回避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回避型很害怕跟人连接,他们非常害怕自己被人嫌弃和抛弃,如果不是感觉到十足的安全和被接纳,他们是不会轻意的与人建立连接的。
她的童年是留守儿童,很小的时候就是奶奶带她,父母双亲都在北京务工,所以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照顾她,她没有跟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父母与她的关系也十分的淡漠,并且也不怎么能看到她,理解她,给她充分的关注和爱。
冷漠是家里常有的气氛,她奶奶体弱多病,或许奶奶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更不用说把注意力分配到她身上,所以整个童年她都充斥在孤独和无力之中,久而久之,她感觉到自己是被抛弃的,是不被爱的,很难与人建立稳定而持久的关系。
在关系中,她不会处理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遇到问题和冲突更多的是回避闪躲的态度,如果处理不好,就选择放弃关系。
跟回避型的人在一起,会感觉到他们情感很淡漠,就算你热情的跟她交往,付出真心,也常常有种走不进她心里的感觉。
遇到关系中的矛盾,回避型倾向的人第一时间会保护自己,而不是面对关系的冲突和问题,她会选择走得远远的,如果你不去主动跟她和解说明事情原委,恐怕她会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永远都不会主动道歉或者沟通问题,她会以隔离的状态来应对,让关系的另一方感觉到非常不被重视。
但是如果了解了他们的内心,知道他们性格和症状的来源,就不会那么被伤害了,至少你会明白他们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内心有许多伤痛,所以选择用这种淡漠的方式保护自己。
相关科普
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回避型倾向,可以参考下面这份回避型诊断标准表,这也只是参考,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还需要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让医生帮助你做更精准的分析。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如下:
普遍的社会性抑制,觉得自己缺乏能力,对负面的评价过度敏感,于成年早期发病,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至少表现出下列7项中的4项:
1. 因畏惧批评、否定或者拒绝而回避涉及较多人际关系交往的职业活动
2. 除非确信对方喜欢自己,否则不愿意与他人有关联
3. 因为害怕出丑或者被羞辱,面对关系亲密的人也会过分客气
4. 在社会交往中,过分重视批评以及拒绝
5. 因为觉得自己缺乏能力,不愿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6. 认为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一无是处,或是比其他人差得多
7. 因为害怕出丑,极不愿意冒险,或者是参加新的活动
个人见解
最后想要给出一些针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建议。
如果你自己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或者具备回避型倾向,那么这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走出阴霾。
有回避型的人都非常害怕别人否定和打击自己,或许是因为过去没有建立起安全的关系模式,在关系中受到过很大的伤害,于是发展出很强的自我防御机制,但是一直活在这种自我保护的恐惧中其实是很难受的,也无法真正的跟世界互动,如果你也是回避型人格,你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刻意练习,帮助自己走出来。
首先,学会挑选关系。
我相信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喜欢否定和打击别人的,也有很多人是善意和温暖的,多去靠近这样的群体,靠近之后不用强迫自己非得跟他们建立关系,只是循序渐进的做一些事情,在安全范围内练习,如果遇到挫败,可以允许自己退回到安全的心理区域。
其次,对于自己回避的特质,用慈悲和接纳的状态去对待自己。
很多回避型的人都会对自己的特质不接纳,毕竟现在社会都更偏爱性格外向,愿意跟人建立关系的人,在职场和学校,人们都觉得外向的,喜欢表现自己的人有更多潜力,导致很多回避型的人都会非常讨厌自己的回避特质,从而在心理上造成更多的痛苦和伤害。
接纳自己的经历和症状可以减轻这种内耗的痛苦和伤害,对真正走出回避型反而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的身边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首先,学会尊重回避型人格患者的意愿和症状。
要防止回避型人格障碍最关键的就是要尊重一个人的自主性和意愿。
在言语和行为上不要随意去否定他们,或者打击和批评他们的症状,否则对方会陷入到双重的打击中。
其次,多给予回避型人格障碍一些自由和空间,不要强迫他们。
很多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都是因为早年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压抑的部分,导致他们非常想要回避创伤体验以及持续性的压力。
从某种角度看,回避是保护自己的自然机制,许多患者在回避了刺激源之后,精神状态就会转好,所以,周围人不要对他们太心急,多让他们休息,还他们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非常重要,要是不理解他们,对他们进行逼迫,只会加重他们的创伤感受和压力刺激,症状又会进一步加强。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会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轻松,每当他们感受到轻松和自由,请不要着急推进事情走向,很多回避型人格的家人或者朋友,会在回避型患者稍微有好转的时候就急于要求他们更进一步,这会加重他们的不适和对你不信任。
稍有好转就急于推进,会导致回避型患者突然遇到更大的挫折和打击,加深过往挫败和无力的体验,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回避状态。
从关系的角度,如果你在他好转之后急于要求他,会让患者感觉到你不是真正的接纳和接受他,而是带着某种策略和目的在跟他相处,造成患者心理上对家人和身边人进一步的不信任,而不信任会加深患者的症状,会让他更深信,他人不是真正的爱自己,自己不是真正的被喜欢、被理解、被接纳。
所以,如果你真正的想要帮助身边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走出阴霾,需要真正的给予对方接纳和信任,多去包容和肯定他,多一些耐心给到他,不把急于想要他走出来,赶紧好起来作为首要目的,而是真正的从心里尊重他的症状,尊重他的节奏,给予持续鼓励和抱持的状态,他们会一点点的找回一些自信和信任,最终走出自己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