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离婚 | 选择放弃,也是一种勇敢

文:周小宽
来源:周小宽(ID:xiaokuanjoy)

01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活得很累,

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为自己圈定了很多的“不可能”,

因为有太多不可能,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

往往将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其实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是因为一开始你已经封锁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只能看到眼前的一条路,

而那条路恰恰就是你最难熬的一条路。

昨晚,一个挺出名的人,发布了她要离婚的消息。这个消息其实前两天就已经开始发酵,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

 

可想而知,有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情,带一点幸灾乐祸的感觉,看热闹不嫌事大。

但我想也会有非常多的人去支持她,

甚至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支持。

 

我读了咪蒙写的那篇推送,推送的题目《是的,我要离婚了》。

我觉得咪蒙作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出名的一个人物,她在那篇文章中对于离婚的认知传达出了几个我认为是“很积极的信息”。

 

她在文章中说,离婚不一定是一件坏的事情。

她说她和她的丈夫曾经非常相爱,但是当这种爱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淡,沟通变得越来越少的时候,他们去面对了这件事情,他们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并没有将彼此的爱情和这种关系变得更好。

所以他们在彼此都受到了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选择,结束婚姻。

 

她这样的描述其实是告诉大家,离婚可以是一种选择。

当你觉得这个关系不太适宜当下的你的时候,

或者说你身处这样的关系,达不到你对生活的要求的时候,

改变就是一个选择而已,

和道德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传达,是给自己的一种松绑。

有什么不好呢?

面对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给自己松绑,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的可能。

 

当然,每一个人对于婚姻的定义都不同,

“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感觉,或者没有那么深刻的链接,要不要去离婚呢?”

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它的答案就是属于每一个个体的。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是有选择权的。

 

02

当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在一个推送里面这样坦然去写的时候,

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它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实我们可以对生活提出自己的要求,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们可以保有一个自己的选项。

即使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仍然会认为,

只要没有外遇,只要没有暴力,没有虐待,

我们就应该呆在一个婚姻中,平平淡淡,不死不活,就这样过下去就好。

但我很高兴的发现,在现在这种思路和想法成为了选择之一。

而不是全部。

也就是说你可以认同这些人这样的观点,过这样的生活,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

比如就像咪蒙这样,她认为爱情在婚姻中很重要,她不需要说服所有的人都同意她这个观点。

如果她自己能够坚持她的观点,那么她在做这个决定和完成这个决定以及后续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时,她就能在内心保持住自己的稳定和平静。

 

她在文章中说道,“我只是离婚了,但我仍然相信爱情。我离婚了,但我仍然爱这个世界。”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这句话对于这个人来说客观上有多大的真实性,很多人总是倾向于不相信公众人物所表达的,

但假如,她真的是这样觉得,假如对一个人而言,

离开了一段她不满意的婚姻,她可以更爱这个世界,她可以仍然相信爱情。

这不是挺美好的一件事吗?

最关键的点在于,当她这样干了,她就给自己的生活又重燃了希望。

而希望是活下去的动力。

是生命力的保障。

03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大家会把自己面前的视野弄得特别狭窄,

这个狭窄有可能是你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导致也有可能是传统文化,

更有可能是你周围的环境,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父母和亲戚共同导致的。

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活出自己,是需要建立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则是,

我们需要抱着不评判的态度去接纳更多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无数种选择。

无数种,而你可以从中选出你要的那一种。

就是这种态度。

就好像我们走进超市买东西,我拿着一百元钱,我知道货架上所有低于一百元的商品我都可以购买。

人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被一些固有的“他人经验”捆绑,代替了自己的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不假思索地继承了他人的看法,

我们因为这些固有经验而逼自己把进入超市时的选项删到只有十种,五种,三种,甚至一种。

 

我们常常谈论自我和自由。

但是如果你对于各种选择的认知,狭窄到只有三种,只有两种,只有一种,当然你也就活得没有自由,当然你也就很难活出自我。

 

咪蒙的离婚事件,她对于这件事件的解读,透露出一种自我的态度。

她给了自己一个很肯定的私人选项。

无论你赞不赞同她的选择,无论你赞不赞同她的道理,

她在她的世界里可以站得住脚,这就够了。

 

她谈到了她的孩子,就是那个她曾经常常提到的非常可爱帅气的小男孩,名字叫唯唐。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她对唯唐解释了离婚,

“我和你爸爸的感情变淡了,但我们对你的爱没有变,一点也没有变,以后也不会变,我们会一直守护你。”

这可能是一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里,大家更推崇的一种对婚姻的处理和态度。

但曾经我们,对于这种态度和说法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很多人都认为,唯有维持完整的家庭,才是对孩子的保护。

并对这个观点,不加论证毫不怀疑。

 

而现在我们看到,那只是一种你从不曾怀疑的认知而已,

你没有去证明它的正确与错误。

你没有对这个认知进行你个人的思考,就毫不怀疑的认为它是对的。

 

所以当有的人没有办法做到很好地去维系婚姻时,却又逼自己一直待在婚姻里。

这样的人生为了表面的完整而把生活变成了忍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假如父母,每天都像煎熬一样在忍受着日子,而且这个日子一眼望不到头,

或者说,孩子感受到,是自己令父母不得不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那么这样的家庭和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

 

04

我们其实可以在生活中活得更自由一些,

这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去体验自己的内心,提出问题,扩宽思路,让我们认知的视野不要那么狭窄。

 

有一种锻炼视野的方法,一种扩宽认知的方法,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用。

那就是将作出评判、作出判断的这种思维方式,改成“提问”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下一个结论之前,

当我们说不可能之前,

我们需要对自己提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去问一下,

「为什么不可能?」

「为什么你如此坚定的认为你没有别的选择?」

「究竟是你说的原因,还是别的?」

「是因为恐惧吗?」

「还是因为你从来就没有自己去思考?」

「是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你不想犯错,不想承担任何选择的结果,所以才会不假思索地继承别人的观点?」

 

如果我们更多的去做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提问,保有这种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对生活的好奇心,

可能我们就会比较少的陷入那种受害者的思维,

可能我们就会少一些抱怨。

即使我们深处逆境之中,仍然能够拥有一些希望和力量。

因为我是一个可以提问的人,而不是一个只能去忍受的人,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以提问意味着你拥有多种可能,

而忍受则意味着你是完全无力的被动的。在人生当中,你什么都不是。

 

无论在什么关系,什么局面什么选择中,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力量,面前只有一条路的时候,

我想你都不会很开心。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选择了什么,

也许,即便感情出现很大问题,不离婚对你才是更合适的,

不一定每个人都像咪蒙那样,觉得离婚就非常棒。

但是至少当你去思考、提问、允许更多选项进入你的认知视野的时候,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我是有选择的——这种感觉才是掌控。

 

做一个主动的去选择的人,而非被动的去忍受的人,让自己活得有希望。这比所谓的“好”还重要。

离婚如果是一种放弃,那么有能力选择放弃,也同样是一种勇敢。

作者简介:周小宽,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微信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