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一群幼鼠分为两组喂养。
甲组采用“优惠待遇”,每天提供充足的食物,让它们终日饱食。
乙组采用“歧视待遇”,每天只给60%的食物,让它们饿着肚子。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
甲组老鼠的寿命难逾千日,乙组老鼠则活了2000多日,才“寿终正寝”,而且它们的毛皮光滑、皮肤紧致、行动敏捷,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都比“饱鼠”强。
这就是著名的“饿鼠效应”: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放纵,早衰短命。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凡事太用力,反而使不上力。
90岁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奶奶曾说:
“只要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地活下去,绝大数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好的人生,其实不必太用力。
强极则损,弓满则折。
适度而为,适可而止,人生才能走得更稳、更久、更好。
01
工作过度,身体堪忧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位38岁的男子想在过年之前买辆车,但还差一点钱。
为了在年底前把车钱给凑齐,他熬夜加班,拼命工作,在连续熬夜十多天之后,竟一睡不起,被送进了ICU。
经多方会诊之后,才确认是得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严重的话,还会有猝死为危险。
好在男人经过3天治疗,终于醒了过来,身体虽无大碍,但却失去了一段记忆。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努力拼搏不是坏事,但努力到搭上一条命,就太不值了。
努力赚钱,也要有命花钱。
复旦大学教师于娟拥有令人羡慕的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性格好强的她,为了在两三年内当上副教授,玩命写文章、搞课题。
在长期熬夜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32岁便英年早逝。
得病之后的她曾写下长达一年多的病中日记。
经过不断反思之后,她发现自己以前做事总喜欢大刀阔斧,临时突击,而不懂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她自嘲自己是2W女,每次都是考前两周才开始埋头苦学。
最夸张的一次,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连看两天半就跑去考试。
虽然突击努力的结果不差,但这种往死里折腾自己的工作方式,对身体真的是一种折损。
她感叹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人若是失去了健康,拥有再多都是浮云。
“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人生其实不必太着急,细水长流,努力适度,总能获得回报。
02
思虑过重,精神崩溃
最近很流行“精神内耗”一词,指的是:
“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的时候,人就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长期内耗会让人感觉疲惫。”
所谓精神内耗,简单来说,就是思虑过度。
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想很多,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烦恼,越想越迷茫。
结果精力都在反复思虑中耗费光了,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
在中岛敦的小说《山月记》中,主人公李征自幼博学多才,20岁就考进了进士榜,升任为江南尉。
少年得志,本应是前程似锦。可他天性狷介,自持甚高,不甘心做个小吏,每日在大官面前卑躬屈膝。
为了能够扬名于世,实现他的诗人梦,他辞去了官位,回到家乡,闭门写诗。
然而以诗成名,并非易事。
几年之后,诗人梦没实现,他的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穷困潦倒。
为了妻儿生计,他不得不出来工作,当了个地方小官。
看到曾经的同僚如今身居高位,他却不得不受命于从前自己看不起的那些人,他的内心陷入了纠结:
“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
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他不断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拉扯,消磨了时光,仍一事无成。
郁郁寡欢的生活,最终让他发了疯,失了人性,变成了一只虎。
伊索寓言中有言: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想太多,也是因为贪婪。
贪婪者总是一贫如洗,“专一”的人才能登峰造极。
03
好的人生,不必太用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过一个概念,叫20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大约间隔3000英里,而且地貌复杂,天气多变。
如果要走完全程,最佳方案是什么?
为了得到答案,吉姆·柯林斯组织了3组人进行实验。
第一组天气好就每日行进40英里,天气坏就休息,不前进。
第二组无论天气如何,每天行进60英里。
第三组无论天气晴朗还是恶劣,每天只行进20英里。
实验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先达到终点的既不是第一组,也不是第二组,而是速度最慢的第三组。
第一组用力过猛,提前透支了自己,就会渐渐松懈,失去斗志。
第二组急于求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无法坚定地实施计划。
想要做好一件事,其实不必太用力。
村上春树在正式成为小说家之后,发现长期伏案写作对他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便长久写作下去,33岁那年,他开始跑步,每天十公里,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
就这样坚持了30多年。
对于坚持跑步这件事,总有人向他表示出钦佩:“你真是个意志超人啊!”
但在他看来,跑步和意志并没有多大关联。
跑步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有益健康的体育锻炼,更是一种“活着”的隐喻:每日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是一丁点儿。
对于那些嘲笑坚持跑步的人,他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好的人生其实不必太用力。
找到自己的优势,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是靠一时的拼搏,而是量力而行,稳步前进。
04
写在最后
日本治愈禅师名取芳彦曾说:“某种程度的适度反而强大,也正因为这种强大,才能做到适度。”
工作放松一点,身体健康,才能走得更久。
做人简单一点,清空杂念,才能潜心专力。
脚步放缓一点,只要不放弃,总会厚积薄发。
好的人生不必太用力,适度就好。
人生有度,后劲更足,后路更宽,走得更久。
关注我,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