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惜取眼前人,别把拥有视为理所当然

文:meiyayibu
来源:meiya(ID:OneStepUp)


关于“失去后才懂珍惜”的几个心理学解释

最近我用来写作的笔记本电脑总是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无论是保存文档,还是点击网页,反应速度都很慢。搞IT的丈夫大卫说电脑的风扇坏了,如果要换一个风扇至少要花八百或一千。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哟,好贵啊!因为当初电脑是他买的,我便问,这个电脑用了多少年了?他找出网购记录,答,快6年了。


没想到这台电脑陪伴我6年了,这6年里我每写的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功劳呢!

在这之前大卫也帮我重装过系统,扩充过硬盘,相当于我的网管。怎样可以延长这个笔记本的使用寿命?我问大卫。他说,电脑你不用的时候可以休眠或者关机,不要一直开着,这样会让风扇转个不停的。

于是,这几天我不用电脑的时候都会休眠或关机,使用时,也经常关注电脑风扇是否又发出很大的噪音。现在写这篇文章时,我隐隐地担心,不知道这台电脑什么时候会报废。

认真一想,我之前对这个电脑的使用寿命和情况一点都不在意。

过去两年,我都没怎么关过机,日日夜夜都开着,电脑散热的风扇也开着。之前电脑在使用过程中还出现过度发热的情况,这个热气把一旁玻璃杯中的凉白开都加热了。我很长时间才会清理一次电脑中的垃圾,电脑桌面更是被各种图片和文档堆满了。可以说,过去的我一点都不怎么在意我的电脑,还常常想,要有钱了,我要换台漂亮的苹果笔记本。

可如今为什么我会这么在意这台用了6年的电脑呢?

因为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嘛。

为什么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呢?

1、因为“失去”后打破了“拥有”的常规状态,打破了我们心理上的“适应原则”,我们在心理上开始不适应了。

积极心理学中提出一个幸福的“适应原则”,指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而后会逐渐“习惯化”,对刺激的反应趋于缓和。


一句话总结:“习惯成自然。”

“失去”(失去某物,失去某个人或者某段关系)就是一个新的刺激,会让我们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反应,打破我们之前对“拥有”(拥有某物,拥有某个人或者某段关系)的适应和习惯。

原来拥有你的时候,我因为适应和习惯了你的好,所以不觉得你有多好,失去后,我才发现没有你的日子多难过,才看到你的好,于是失去你后才让我更懂得珍惜。

2、匮乏心理,失去让匮乏感凸显。

想象一下,假如我的这台笔记本电脑坏了,但是家里还有好几台苹果电脑在等着我临幸,我可能就没有这种“因为电脑快坏了,忽然很珍惜”的感觉。

就像网络段子说的,失恋最痛苦的地方在于青黄不接,如果大好鲜肉随你挑,何必在乎那沙雕。


匮乏感,让我们对自己即将失去的某物变得在乎。曾经拥有之物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需求,因为暂时没有替代物而让我们变得紧张。所到底,我们不是真的在意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更在意我们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人类,拥有自私的基因。


也因为匮乏感,我们很多人明明不喜欢一个东西,不喜欢一个人了,心里早就想转身离开了,却一直霸占着不肯放手。或者面对一段糟糕的关系,在即将结束时却因为匮乏感而极力挽留。有的人还误把这匮乏当成真爱,在其中迷失了自己。

3、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宁可冒更大的风险也要避免损失。

我们心理学领域中有个大牛,叫卡尼曼,是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教授,他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

有一个这样一个实验,你可以跟着做做看看:

一是有两个选择,选择A是肯定赢1000元,选择B是50%可能赢2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

二是有这样两个选择,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元,选择B是50%可能你损失2000元,50%可能你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选择B。

可是,细想一下你会发现,一和二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以赢得2000元为期待,那么,“一”中的A——肯定赢1000元,也就意味着肯定损失1000元;“一“中的B——50%赢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不损失钱;50%什么也得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损失2000元。

可是,明明同样的选项,因为表述不同,大家的选择却大相径庭。

卡尼曼根据很多类似的实验提出了“前景理论”。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

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称之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


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


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


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来源百度百科)

前景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因为相比拥有或得到,我们对失去更加敏感,我们非常厌恶损失,也会想方设法规避损失。很多时候,就算失去后还可能得到更多,但是我们依然对失去更在意。失去的是确定的好处,即将得到的好处却是不确定的。人们在拥有与失去的这种对比中,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失去后再珍惜,有时会太晚

最近我做的几个咨询,很有意思,跟“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很有关系。

A是一个女生,家境优越,人也长得漂亮,但性格强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她对老公是各种看不上,觉得他家境普通,不会赚钱,从气质到谈吐都很土,人长得也不好看。


结婚5年,她始终对老公很嫌弃,经常否定、批评、打击他,一直也不敢要小孩,因为她从结婚第一年起就在考虑要不要离婚。

忽然有一天,这位老实土气的老公毫无征兆地提出离婚,并且坦言自己爱上了其他女人。在和这位女士接触、聊天的过程中,他看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受够了老婆对自己的鄙视和否定。他想要和一个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温柔女性组建家庭,哪怕净身出户他都要离这个婚。

一直想提离婚的A,被打个措手不及,方寸大乱,她完全没有想到丈夫会为了一个还没有上过床,只是聊了几次天的女人和自己离婚,而且还愿意净身出户。


她各种痛苦纠结,也开始看见自己老公的各种好,为人宽厚善良、温柔体贴、懂得关心和照顾人,有责任心,人品好等。


她不愿意离婚,也不舍得老公,更放弃不了多年的夫妻感情。

B也是一个女生,31岁,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和男朋友恋爱了7年,同居也有三年了,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很多的人生风雨。女生陪男方经历了父亲患癌去世,自己创业失败等打击,男方也陪女生经历了弟弟赌博欠债抵押父母房子的焦灼,职业发展多年找不到方向的迷茫等人生的艰难。

过了30岁,两个人年纪也不小了,感情多年来也挺稳定,双方父母开始经常催他们结婚,但是男生就是迟迟不愿意结婚,即便女生多次明示暗示都从不主动提结婚的事情,最后男方迫于双方父母的压力,约了两家人一起吃饭,确定了结婚日期。

但是,就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男生的态度很消极,很多事情推三阻四,他用很累很忙做借口一再推迟婚纱照的拍摄,之前和女方说好的彩礼也打了对折,男方还提出结婚后,女方就要立刻辞职备孕生孩子。


要放弃个人的职业发展,成为家庭主妇,是B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她觉得那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付出和牺牲。

这些事情累积起来,让B非常伤心。她想到在一起这么久,最后要逼着对方才肯和自己结婚,虽然她也不是非结婚不可,但是这个男人连结婚的承诺都不愿意给自己。相比结婚的承诺,她更看重男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否重视和真诚。

在婚礼还有三个月就要举行时,满心疲惫的B,搬出了两人同居的房子,她对男友,和这段7年长跑的亲密关系都感到失望至极。


她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委屈,提出了分手,也取消了婚期,并且态度非常坚决。

没想到这时B的前男友,就是曾经的未婚夫,开始非常不舍得B,各种反思、道歉,又是送花,又是送大钻戒,B出门旅行散心也打飞的去找她,还说B想怎么办婚礼就怎么办,只要B愿意和自己结婚,自己婚前买的房子也可以写上B的名字。

后来,A和B的故事怎么样呢?

A从丈夫提出离婚之际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很依赖丈夫,很需要丈夫,她对他其实有着很深的情感而不自知,不然也不会纠结5年都不提离婚。同时,A开始反思自己,进行自我成长,慢慢改善和丈夫的沟通方式,学习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和关心他人。


最后她说服丈夫再给彼此一年的时间,大家重新开始,换一种方式相处,如果到时丈夫觉得这样的婚姻关系还不是他想要的,他们再离婚。

B接受了前男友的道歉,但是她觉得一切都太晚了,她真的不想也无法和前男友破镜重圆,重新开始。就像《半生缘》中失散了十几年的恋人顾曼桢与沈世钧,别后重逢时,曼桢说的那句话:“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迟到太久就不必到了。有些东西来的太晚,就算是非常好的东西,你得到了也会没有期待和惊喜的,甚至都不想要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站在原地等那个迟到太久的人。

 B还认为,就算两个人重新在一起,曾经的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解决。他们两个人的时机和节奏总不在一个点上,你热情时,我冷淡,我想结婚的时候,你却很抗拒,当我决意离开时,你却苦苦挽留,最后彼此还是会错过。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两个人巨大的差异,性格差异、三观差异、各方面都不是那么契合。之所以能谈7年恋爱,更多的是B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直在委曲求全。而现在她只想更多地考虑自己,过更自由随性的生活。

真正的成熟,是在拥有时便懂得珍惜

一段关系出了问题,双方都有责任,A和B前男友的问题是仗着被爱,肆意挥霍伴侣给的爱,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失去后才追悔莫及,B和A的丈夫的问题是处在不对等的关系中,长期隐忍,压抑自己,委曲求全,最后用决绝的方式爆发出来。

A和B的故事正应了那句古诗“满目青山空望眼,劝君惜取眼前人”。


不要等到失去后再珍惜,因为很多东西失去后,不是你想珍惜就能珍惜的。很多时候是你再珍惜也没有用了。

我认为人的成长有两种,一种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经历、优势和人性弱点、局限性的认识和接纳;另一种是改变自己,懂得自律,学会延迟满足感,对自己的缺点、弱势进行改善,跳出舒适圈,对自己的局限性尝试突破等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是反人性的。

一个人体验过失去后的痛苦,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说明他顺应心理学规律,顺应自己的人性,而真正成熟的人是在拥有时便懂得珍惜。


“失去后才懂珍惜”这是很多人都能做得到的,而“珍惜当下的拥有”却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因为这要对抗我们的人性。

愿你能成为少数人,成熟到:不把习惯当自然,活在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这世间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只是暂时的,爱人、孩子、生命健康、事业成就……终归要失去,尘归尘,土归土,而珍惜只是延缓这失去,但这却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作者简介:meiya,畅销书作者,书评人,心理咨询师,四年咨询经验,个人咨询与团队带领时间1500+,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等多部作品。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