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不自信,都源于这个问题 | 好课笔记 Vol.4

『 好 课 笔 记 』第 04 期


本文编摘自壹心理付费精品课
王亚南老师《21天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第1部分第2课时课程笔录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那些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回复看了很扎心:

一直觉得我不重要

从来也不会跟人提要求

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

经常怀疑自己,不敢做决定

随和,很少拒绝别人,偶尔吃亏也总是默默接受

被人夸和关注永远受宠若惊,焦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

不会主动喜欢人,主动也是暗恋,暗恋也不会表白

怕失败,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旧失败

留言里,很多人都说自己几条全中:


我就是那个从小到大都没有自信的孩子,直到现在,也许永远。做事情总是畏畏缩缩,非常紧张。


更可怕的是,尽管我曾告诫自己决不能让我的孩子重蹈覆辙,可还是在无意识中复制了我的原生家庭,我明知道这样下去孩子将是我的翻版,可是却无能为力。

我是新西兰临床咨询师王亚南,在我5000小时的咨询时长中,我发现,类似以上不自信的外在表现,根源都来自于内在深入骨髓的低自尊


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品质和价值”抱有负面的核心信念,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能力不行、配不上美好的人和事物。 

 01 

溯源:

你的过去是如何让你不自信的?

我们最无法回避的就是自己的过去,我们今天所有的看法、观点,都是从过去的经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而这种累积过程,往往是以一种被动输入的方式来进行的。

童年每一个你我,都像是一块海绵,不加区别地、被动地吸收来自环境的反馈信息,比如家庭成员、一起玩耍的伙伴、学校的老师同学等等,从而得到关于“我是谁”、“我表现的好不好”等等对自己的认识。

所以如果一个人成年之后,自我认知呈现出比较负面、消极的状态,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吸收了过多的消极体验和感受。


这样的负面体验主要包括3种:被否定、被忽视、被发泄。

1、被否定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是过度挑剔和苛责的,那么他成年之后的自尊水平极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很难正常地发展起来。

在这样的家庭中,幼小的我们常常被否定、责备甚至惩罚,比如即使自己已经很努力还是得不到家长认可,总是被批评为什么拿不到第一名,总听到隔壁家的孩子就是比你好等等。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觉得即使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让步,也不能被接受,也不能被接纳,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为了生存,为了在大人眼中自己是一个很乖很好的形象,我们只能不断的去迎合,不断的修正自己。慢慢地,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最终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而去认同那些否定他的人。


如果对方说我否定你、惩罚你,是因为你不好、你不乖、你笨等等,这些话就将被我们无意识地当作事实默记下来,开始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2、被忽视

如果小时候我们体会到的各种感受,父母看不到或者不认可,我们就将体验到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会更加复杂。

很多父母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的要求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标准去做。

我的咨询室曾经接待过这一个孩子:


小孩本身比较内向、害羞腼腆,但他的父母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吃得开,就一定要外向,一定要能跟别人搞好关系。他可能会命令孩子,你必须活泼外向,你必须见了人就要打招呼。

但孩子的性格本身并不是这样,所以他在见到别人的时候,常常表现不到父母所期待的样子,父母严厉的批评他,导致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再听从自己的感受,也不再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心里产生了无数的困惑,最终都解释成“这一切都是我不好,是我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

因此,我们小时候内心的感受,不能被最亲近的人看到,渐渐地,“我不够好、我不能被别人喜欢、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负面的认知就会在我们心里慢慢发芽。


长大后,也就无意识回避和别人沟通,觉得没有人能够听自己说话,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自己也根本不值得别人花太多时间去了解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

3、被发泄

我们可能都听过一句俗话,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是很感性的,女儿和妈妈可以说体己话,互相成为对方的情感支持。


但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女儿和妈妈都是情感成熟、心理成熟的条件下才可以。


有的照顾者因为自己并不具备很好的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或者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孩子会被当做情感垃圾桶或者情绪发泄对象。

有一对母女,孩子是妈妈常常可以聊天的对象,但问题在于,母女俩的这种“聊天”,大都是妈妈在生活当中的不满,情感上的困惑,对伴侣的不满,或者对家庭的抱怨。她有时候是跟孩子诉说,有时候是控制不住地向孩子发泄,更有时候会表达我之所以忍受这些都是为了你。

孩子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心理成熟度,还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那么当他看到大人在难过,他就会承受他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认为自己需要对大人的不幸负责,需要去解决大人的问题。 同时又觉得无能为力,产生自责、都是我的错等等负面感受。


 02 

觉察:

潜意识的冰山让你连幸福都害怕?

在咨询当中,经常会遇到有人跟我说,我是一个特别善于遗忘过去的人,我一直都是面向未来的,并不是因为过去影响了我。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跟他解释,过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时间流逝,它就一定会减弱对我们的影响。它更像隐藏在海平面下面的冰山,在潜意识当中会发挥它的作用,塑造出一系列对我们自己的核心负面认知。

哪怕我们拼尽全力的去证明给周围的人和自己看,我不是这样的,我其实也有价值,但是都难以去对抗心里根深蒂固的核心负面自我认知。

即便努力达成一点小成就,我们对自己成功的认识也是非常脆弱的。很有可能别一句很挑剔的话,就会把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绩、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打回原形,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人,再也不敢去挑战任何的困难。

核心负面自我认知,还让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起步阶段就做出一个负面的预期,带来额外的焦虑压力,更容易、把事情办砸。然后负面预期的实现会让我们更加怀疑否定自己。

这种“否定怀疑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办砸——负面预期实现——否定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怪圈会一次次地重演。

低自尊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限制,让我们怀着莫名的恐惧,甚至连好的机会和幸福都会害怕。

 03 

改变:

如何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事实上,很多低自尊的人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不认可自己的优秀而已。因此想要走出低自尊的阴影,最关键的就是去克服已经内化成思维习惯的“我不行”、“我不配”、“我就是个loser”这类负面的核心信念。

低自尊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惯性,想要改变低自尊的状态,看似复杂,却也简单。那么:

如何摆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如何走出童年经历对我们的影响?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如何和习惯性不快乐说再见?

归根结底,是要用新的思维习惯去取代低自尊的认知怪圈。

当然,一种思维习惯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想要重建也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真正走出低自尊,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方法下,系统地练习从而找回自信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可以为想要改变的大家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导和思维工具:

评估——破除——重建

1.【评估】→准确评估自己的自尊水平,制定合适自己的改善计划

2.【破除】通过课程匹配训练,彻底破除低自尊的负面信念

3.【重建保持健康的自尊水平,既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分自恋


以上内容,整理自国际机构BACB认证的行为矫正师王亚南老师付费精品课程《21天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笔录。


王亚南 

国际机构BACB认证的行为矫正师

MNCP英国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会员

SAC新加坡心理咨询协会注册会员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临床咨询硕士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能用我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走出低自尊,从根源入手,通过系统练习,重新构建一个积极的思维模式,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课程已经帮助3100+人,逐渐找到自信↓↓↓


另外,我们还为你准备了课程专属互动社群,你可以老师直接互动:

1.【测试】→自尊水平测试,用以跟进你的学习成效

2.【倾诉日】大家倾诉自己,获得接纳支持

3.【读书日】在领读者的带领下我们一起阅读推荐书籍,共同进步

4.【圆桌会议】针对大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探讨,老师答疑解惑

社群学员评论,现在仅剩200个名额↓↓↓



扫码立即参加

↓ 成为自信的人 ↓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