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子瑶
设计:TT
排版:TT
主播:Enya
责编:思潇
来源:微信公众号: 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北京冬奥会开始了,像这样全球性的体育盛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我们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奖牌,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在体育场上缓缓升起的那一刻。
2016年,当中国女排拿下关键一分,重新站到冠军的领奖台上时,全国都为之沸腾,仿佛这块金牌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2018年,在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武大靖扛下巨大的压力,干干净净的冲线时,从解说员到观众全部激动呐喊,希望能让全场都知道:那是我们中国的运动员。
为什么当别的国家的运动员拿到奖牌时,我们顶多是感到佩服,但是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拿到奖牌时,我们会如此激动,并且感到骄傲与自豪?
心理学也许早就为这样的现象给出了答案:内团体与外团体。
01
什么是内团体与外团体?(ingroup & outgroup)
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中,不同的身份标签是区分群体的重要标准。在原始社会中,性别是主要的区分标准:人们被分成男人和女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身份认知开始出现,人们在社会中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标签”:种族、国籍、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等等。
这些标签的发明来源于人类最本能的归属感。现代人们为了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同伴,并且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会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并将自己归类于不同的社会群组中,比如中国人、汉族、中产阶级、蓝领族、90后等等。一个人可以拥有许多不同的标签,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周围环境的不同,人们的身份认知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在学校中,大家喜欢把自己按照年级分类;在国外,大家更有可能把自己按照国籍分类…
即使人们的“身份标签”可以随着身处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与我们共享同一种标签的人,会被认为是自己的同伴,因为他们与我们在同一个团体中,即内团体(ingroup);而缺少这种共享标签的人,则会被我们排除在团体之外,即外团体(outgroup)。比如,在国外,周围的中国人就是我们的内团体,因为我们共享同一种国籍身份,其他的外国人就是我们的外团体,因为他们并没有与我们共享“中国人”的身份认知。
那么,内团体与外团体又是如何解释我们对本国运动员的骄傲与自豪呢?
02
社会认知理论 (Social IdentityTheory)
在社会中,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内团体与外团体,它们的出现与维系象征着特定的社会价值。根据Taijel和Turner的社会认知理论,人们在社会中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提升自尊感 (Self-Esteem),不同的社会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护并且提升自己的自尊。
Taijel和Turner认为,人们在社会中提升自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 个人成就:当个人取得符合社会期待的成就时,我们会接收到来自社会的赞美和鼓励,这些赞美可以提升我们个人的身份认知和自尊感。比如,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获得了奖学金,从而提升了我的自尊感;
2. 集体成就:当我们所在的团体获得荣誉时,我们会习惯通过自己与团体的连接,而把这些荣誉感延伸到自己身上。当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获得成功时,我们会把他们获得的成就延伸到自己身上,从而提升自己的自尊感。因此,当中国的运动员获胜时,大家想到的不是“xxx运动员胜利了!”,而是“中国的运动员胜利了!”。而“中国人”这一共享身份,让我们也能感受到同等的骄傲与自豪。
03
什么是内团体偏私?(ingroup favoritism)
由于人们在社会中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得自尊感,团体获得的荣誉可以让我们延伸到个人身上,所以人们会积极的为团体寻找荣誉感,更强调自己所属的团体优势而忽略劣势,这就叫做内团体偏私 (ingroup favoritism)。
在国际的体育赛事上,我们往往会着重关注我国擅长的体育项目,比如跳水、排球等,而其他相对来说不是很擅长的运动,往往很难引起全民关注。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团体偏私。因为我们知道,在跳水、排球这样的比赛中,我们的运动员更有可能获得胜利,所以我们更倾向去关注这方面的比赛,来强调我们的团体荣誉,从而增加我们个人的自尊感,反之亦然。
同样的,我们也会去着重关注其他团体的弱势,以此来增加自己团体的成就感。比如,当别的国家的跳水队表现得不好时,网络上就会疯狂流传与之相关的搞笑视频,由此引发热烈的关注与讨论,仿佛这样强烈的对比可以愈发强调我们国家跳水队的优秀和完美。
这一切,都是我们对自己团体的偏爱造成的。
偏私同伴的本能是刻在我们DNA中的,当我们的同伴获得成就时,我们也会感受到骄傲和自豪,这也许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我们同样要明白,对于同伴的偏爱也属于一种偏见,这样的偏见会让我们失去客观的判断。
我们需要明白,除了关注自己的强项和别人的弱项,自尊感也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成就来提升。没有必要拿着自己的强项去看低他人的弱项,也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团体输赢而气恼,埋怨,甚至争吵。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提升自己,让自尊在自己的成就中增长,而不是依赖团体内其他人的成功,来为自己营造一种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