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决定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曾经的那个孩子。这个孩子,造就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作为一名从业近10年的心理咨询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你和世界的关系,来自你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你内在的孩子,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


因此,要真正的认识自己,要先搞清楚自己心中的那个孩子;要想真正的活出自己,也要先让那个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长,而不再是父母或者任何人的方式。


01

选择心理学,

是遵从内心的声音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服从被视为适应良好的标志,做“好孩子”是获得父母和老师认可的途径,于是很多小孩从小就学会听话。但是做“好孩子”的过程,也是让我们逐渐偏离自己的过程。


偏离得太多,可能就弄丢了自己,哪怕小时候不察觉,成年之后也会尝到苦果。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好孩子”,从小到大,我学习认真努力,对待父母的要求,我一一听从,并且早早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毕业后按照父母意愿进了一家国企,勤恳工作。


十年前的我,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承担着不必要的责任;生活中,也似乎在为别人而活。我的妹妹嫁到了外地,不方便带孩子,于是把她的孩子交给我和母亲抚养。我每天上班下班,接送孩子,看不见期待和希望。


那是我人生中极为压抑的一段时光,充满愤怒和委屈,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但我不知道向谁去讨回。


对待恋情,我对伴侣极为挑剔和不满,动辄就发脾气,事后又很内疚;


对待小孩,只要看见不满意的行为,就会指责和批评,让孩子也变得极为敏感。


对于父母的要求,我觉得愤怒、委屈,但却不敢拒绝,只会硬着头皮去做;


对于工作,我无数次萌发辞职的念头,但又一次次被他人劝说,铁饭碗的重要性。


我讨厌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理智上知道自己需要调整,而被情绪淹没的时候,一切又回到原点。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心理学。


最初学习心理学,是基于一个选择。工作之余,我一直保持学习。在其他考试和心理咨询师考试之间,我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仿佛是一种内在声音的召唤。最初并不是因为我想从事这个职业,而是我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完成“自救”和探索自己。


我想明白,是什么让我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为什么我总是情绪失控;为什么我不开心……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作为咨询师的我,是如何认识自己并与自己和解的。


02

了解自己,

是和解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受益最大的不只是学习,还有自己的个人体验。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动力学流派的咨询师,需要在系统培训、督导、个人体验三驾马车的模式下成长。


于是,在经过同行的推荐与综合评估,我开始了与我的分析师一起探索自我的日子。这段日子,彻底地改变了我。


a. 觉察


刚开始咨询时,我总是会跟分析师谈我的工作状态,抱怨没有被公平对待,我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认可。


分析师让我去觉察自己这些诉说背后是怎样的情绪和感受。但是我很难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我习惯了用自动化的思维去判断、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经常询问我的分析师:“我该怎么去改变现在的状态?”


而我的分析师给我的回应是:“是什么让你变成现在的状态?


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甚至一度对分析师感觉失望。直到有一次,我说到我总是熬夜,早起困难,迟到是常态。分析师让我对此进行自由联想,表达感受。


她对我说:“听起来你总是迟到却又没有耽误过重要的工作,但又总是沉浸在不应该迟到的自责中,是什么需要让你承受如此的痛苦?”


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可能是我对单位的不满吧,总是给我承诺和任务,却又一次又一次的让我失望和愤怒。”

“总是给你承诺和任务,又总是让你失望和愤怒,这样的感觉听起来很熟悉。”

“是的。”


那一次,我从工作开始谈了原生家庭。

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被教育要承担和分享,我不仅要照顾妹妹,还要做妹妹的榜样。所以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总是先责怪我没有做好,不懂得替他们分担。

久而久之,我习惯了主动承担,同时也习惯隐忍情绪去迁就对方。


咨询让我发现,承担和迁就是我与外界互动的主要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我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即使感受到了情绪,也只会合理化的去自我平衡。


我内在的模式认为:我的情绪是可以被忽略的,外界需要的只是我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中可以获得肯定和赞美,这也是我内在动力的来源。

一旦没有平台让我去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依赖于外界的动力就不复存在,所以产出了“无用感”,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负面的情绪体验中。

b. 表达

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


在现实中,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真理般的存在,对于孩子来说,让父母失望就是最“坏”的行为,于是孩子会慢慢的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远离自己本来的位置。

在后来的咨询中,我有了勇气去讨论这些对父母“负面的”情绪,允许自己去表达愤怒,甚至是恨。


长期的“承担者”角色,让我不断的去付出和分享。如果我不去承担,父母会认为我是“自私”,我会被道德谴责,感觉到强烈内疚。但是承担的后果是,我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甚至不敢拥有自己的存款,因为一旦有了积蓄,就需要为原生家庭去做些什么,把这些钱花掉才能让自己心安。

分析师帮助我看见在我的“付出”背后,是委屈、愤怒、无力的情绪,同时也是我希望被看见,被肯定和被爱的渴望。这是我内心那个小孩的渴望,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背负,就是因为我还没有做到在心理上与父母完成分离。

c. 内化


后来的咨询中,分析师和我用了很长时间去讨论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个体化。

在一次次的表达后,我慢慢的接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害怕失去父母的肯定和爱,这使我无法在心理上与原生家庭“分离”,只能一次又一次去满足父母的要求。

在体验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去尝试“拒绝”,去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再强迫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


这个过程很艰难,我仍然会习惯性的去接受安排,自我觉察后才开始懂得拒绝,反反复复的体验,像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迈出一步又习惯性的要去寻找大人的手。

但是,我知道,我内心那个孩子正在长大,正在迈出自己真正想走的那些步伐。


因此,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我变得柔软,不再有那么多的愤怒和埋怨。

遇事时,我会先觉察内在感受,问自己“这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情吗”,如果答案是不,我会告诉自己,拒绝是可以的在与父母激烈的“讨论”后,我将妹妹的孩子交回他们自己抚养和教育,我从中抽离出来;

面对工作,我理清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再过度的去承担别人的事情;并且我遵从内心声音,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并且将之视为终身发展的事业。

当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的时候,内在的动力就会激活,并且迸发出无限的活力。

我很庆幸,我终于活出了自己。


如果不是遇上心理学,如果没有开始接受心理分析,我可能还困在我无法理解的情绪里,困在父母的要求里……我不会明白原来为自己而活,是如此精彩和充满力量的体验。

心理咨询如何让改变发生?


也许有很多人会问,心理咨询看起来只是单纯聊天,怎么让来访者那么巨大的改变呢?


首先,咨询师提供安全的环境,共情式的倾听。


改变的发生是每个人内在的动力发生了变化。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了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去诉说和表达压抑的情绪,看见自己长期以来不断重复的模式,并且去发现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模式背后的动力。成长与改变都是痛苦的,而痛苦也是改变的动力。


大部分咨询时间,都是来访者在诉说,咨询师并不做太多言语回应,而是给予共情式的倾听这种倾听是在真正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的“共情”,而并非在日常中教科书式的“套话”。


其次,保持中立,咨询室中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

咨询师需要在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带有价值性的评价。新手咨询师在工作中,往往会在来访者的请求下,不自觉的做出评价或者给出建议,这些都需要咨询师在工作中保持对自我的觉察。


咨询室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跟随、鼓励、分析和讨论。


最后,自我成长,用生命影响生命


心理咨询行业有一句话:你能走多远,就能帮助你的来访者走多远。


心理咨询是一个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


咨询师需要作为来访者去体验去成长,才能更好的共情来访者,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去改变。


我深信,每个来访者心中那个孩子都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只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去了解他,去倾听他,去让他迸发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改变才会发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和解。


如果你心中的那个孩子,也习惯了服从和听话,却唯独忘记为自己而活;


如果你心中的那个孩子,也是受伤的和无力的……


那么,也许是时候走进咨询室,迎来属于自己的改变。



文:许静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