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你会为对方改变吗?
恋爱中就是要做自己,千万不能为了对方改变自己?
为了对方改变自己,就是在讨好对方,就是辜负了自己?
还是说改变就是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改变自己去讨好,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本期“心理周报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老师,一起聊聊【改变】的话题~
(文稿经过编辑,音频可在文末扫码领取)
改变背后是权利之争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我们可以做到理性,我们可以公平地对待关系。
但当我们真的面对一地鸡毛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变得像小孩子一样软硬不吃,很多人都会心理不平衡,感觉很委屈:为什么一定要我先变,凭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改变?
赵今朝:
在冲突过程中通常涉及的一个点就是: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在家庭中引起争吵的事,往往就是家务琐事,谁去倒垃圾,甚至垃圾袋的带子怎么系,是最容易爆发冲突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不断地会因为这种事情发生争吵。
表面上看到的是谁去倒垃圾的问题,背后的想法,有可能是事情必须按我的来,我期望事情是这个样子做,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的习惯,谁在这个家里说了算,谁有掌控感,或者是说从我原来的生活里面带来的这些习惯,你接不接受。
我们看起来有点上纲上线,但它是潜在于我们很多日常争吵里深层次的东西。
田真明:
我觉得可能改变伴侣,是一件需要去多维度思考的事情。
第一步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改变伴侣,这个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是自己需求的话,我觉得如果我们不去做自我成长,不把自己内心的这个部分的矛盾去解决,或者是缓解。
那可能换一段关系或换一个人,还是会有同样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存在。那可能在想要改变别人之前,先去做勇敢的小尝试,思考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
赵今朝:
大家想一想,像小孩儿一样,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幼稚。
但它恰恰也是亲密关系中特别美好的一部分,有那么一个人,有那么一段关系,让我们可以卸下心防。
回到小时候没有防御,可以为所欲为的状态,这其实听起来也蛮美好的。
像小孩儿一样,未必是件坏事儿,我们经常把像小孩儿一样理解成无理取闹,但那恰恰也是一个你可以放松的状态。在这种理解之上跟彼此说,我理解自己看起来所谓幼稚的状态,我也理解对方看起来幼稚的状态。
伴侣关系的调查发现,一个不好的争吵,需要15到25次愉快和开心的对话去弥合,才能回到去没吵架之前的状态,多么得不偿失。
希望大家多用轻松愉悦的方式来退一步,不只是很认真地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想法。这种轻松快乐,这种开玩笑的对话,让大家觉得这个关系有意思,我们才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
有边界的改变才尊重自己
即使在亲密关系中,双方仍是独立的个体,除非对方有原则性问题,否则不要试图改造对方。
过强的“控制欲”容易造成两个人的关系紧张,也容易使对方在这段关系中迷失自我。
田真明:
《煤气灯效应》这本书里面有特别多具有实操性的判断标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看清楚关系。
他把整个两性关系之间的这种power struggle(力量的争夺)分成3个阶段,其中如果你已经进入到第一个阶段,或者这个边界已经不太健康的标准,有比如说,
你们经常争论谁对谁错;
你发现自己会越来越少地考虑自己喜欢什么;
越来越多地考虑他的话到底对不对;
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在评判你;
经常感觉到对方在扭曲现实;
他记起的或者描述的事情跟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出入的;
或者是他看问题的方式,经常让你觉得无法理解;
我相信这些是一些特别日常中会遇到的,非常基于现实的一些情况。如果对于边界感,这种伴侣之间的力量争夺,有兴趣的听众们,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本书《煤气灯效应》。
赵今朝:
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并没有得到100%完美的回应。家长也有自己很忙的事情,没有办法那么事无巨细地顾及到大家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习惯性的忽略自己的需求。
所以很多时候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或者说成长为一个好的大人的过程中,就包含着:
我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我知道我想吃什么,我想喝什么,现在想要干什么,我不想干什么,我想要表达什么,我怎么样让自己更舒服的表达出来。
这个跟自己建立联系,好好地跟自己相处,尊重自己的过程,是成熟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
僵化的关系如何调整
当我们带着期待看待亲密关系时,也就无法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方,无法接受真实的对方,就像一个锁链试图去禁锢住对方,来达到自己的需求。
伴侣之间确实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改变得了对方,或者说不一定要改变的是他,而是我们之间互动的模式。
田真明:
在沟通里面,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矛头指向对方:你做的什么什么不好,你怎么怎么样。
但在表达的时候,如果我们是从自己出发,我感觉很糟糕,以我为中心来表述我们的感受,可能会对于降低对方的防御,降低对方这种战斗欲。
那另一点,我们要尽可能地稍微坚定一点,经常有时有时候会看到,我们为了避免对方可能会产生被拒绝的伤心,或者是之类负面情绪,我们可能会把话讲得非常的模棱两可。
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能不能去,或者是也许,可能这样的词汇表达,其实这样的话很容易埋下一个未来争吵的影子。
因为可能对方听到的是,你可以,但其实你想表达是你不行。
那到底是怎么样,我们用非常坚定清晰的话语把它表达出来,如果不行的话,就告诉对方,这是不行的,我不能做到,我们来想别的办法。
赵今朝:
有负面影响的沟通方式,第一个就是升级,你是傻子,你更傻,然后两个人,你是犯了错,是你犯的错还少吗?两个人互相的升级就骂起来了。
第二种互相贬低,你这个不行,你工作不行,我还工作不行,你关系处理的还不行,怎么怎么样,互相贬低,这也是特别有伤害性的一个方式。
第三个就是撤退,我跟你说话你不听,你没反应,我自己跟个傻子一样,一遍遍重复,就是从沟通之中撤走,消失了,让对方觉得,发生什么了,我是一个人在这儿唱独角戏吗。
第四个是负面解读,明明对方做了一个挺好的事情,我帮你把电脑修好了什么之类的,然后你去做一个负面解读,你觉得我是干不了这个事儿,是我非得靠你吗?
这种负面解读的四个方式,大家尽可能去避免。 关于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我看到的一个比较多的比例,就是三七开,就是说你的语言信息只能传达32%左右;非语言信息,大概是68%左右。
所以你嘴上说着最温柔的话,结果抱歉怎么怎么样,那肯定达不到很好交流的效果。
有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跟我来访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说我咨询室里确实没有大的镜子,但我很想说如果现在有一面大镜子让你看看,你现在说话的这个神态和动作,真的是你想表达的东西吗?
如果你真的说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样去传达,哪怕做出一个温暖的微笑,做出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一个身体语言的表示,就把你握着的拳放松,然后稍微带一点笑容等等的。
哪怕当时不是那么想要笑,其实这也是辩证行为疗法的一个小的技巧,就是有的时候你先做出这样的一个状态,你想要呈现,但是现在好像还比较难传达的状态。
你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来,对方会接收到你的信号,他们的语气会软下来,他们会给你一个正面的反馈说,其实这事儿我也有错。一旦开始了正向的循环,你也更好把你的东西传达出去了。
书籍安利
《 煤气灯效应》:这本书里面有特别多具有实操性的判断标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看清楚关系。
《爱的五种语言》:推荐2012年出版的,亚马逊畅销书翻译成中文,有讲很多你为什么在关系中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情,怎么样更好了解自己,觉察自己。
《attached》:中文名是“读懂恋人心”,我跟很多来访都推荐过,他们也有很好的反馈,所以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与其说是读懂恋人心,不如说是帮你读懂你自己的心,别因为名字错过了它。
写在最后
理解彼此的不同,看见差异背后的共识。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想想我们背后的需求,允许对方的不改变,放下控制和要求。
当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这段亲密关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 The End –
『心理周报播客』特别策划“伴侣改变”讨论会,扫码进群分享~~
好好聊心理,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之间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以心理学的第三视角,拆解社会生活话题,用独特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创作属于生活的BGM。
⭐长按图片,领取音频⭐
(限时领取免费精华笔记、限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