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出炉!这些教育能令孩子更优秀

我国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该如何解决?

很多父母不断“鸡娃”,到底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到底哪些因素才能保证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获得幸福感?

今年4月,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北师大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下简称《报告》)。

这个《报告》不但回答了以上问题,还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启发性的、甚至是发人深省的答案。

第一,农村孩子的手机依赖比城市孩子更严重,而且这与父母、老师是否给予充足的关注有关。


按理来说,城市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更好,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率比农村更高,可为什么农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更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指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时间更少。而且很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根本谈不上陪伴。相比之下,城市父母更能有意识、有能力、有时间给予孩子关注。

而且,《报告》里没有提到的一点是,城市里的图书馆、博物馆等亲子活动资源更丰富,这也会减少孩子沉迷手机的发生率。

所以,孩子是否会沉迷手机,并不是他们是否拥有手机决定的;而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养育者充足的陪伴、关注,内心是否感到孤独、空虚有关。

《报告》还发现,如果父母也沉迷手机,其子女也沉迷手机的比例几乎翻倍。

这些发现都值得父母们深思!

第二,过度“鸡娃”反而会令成绩下降。


如今很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成绩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得美好的人生,甚至实现阶层的跃升、改变命运。他们不断“鸡娃”,孩子的空余时间几乎塞满了辅导班。

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的方法真的科学吗?《报告》的研究结果狠狠地打了这部分家长的脸。

《报告》显示,对于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学生来说,参加校外补课越长,学业成绩却不增反降。

刘坚教授解释,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校外辅导班和作业还容易挤压了学生们本就不多的睡眠时间,导致白天学习效率低,成绩表现不理想,然后家长报更多的补习班,老师布置更多作业。导致恶性循环,欲速则不达。

刘坚教授还提醒,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如果学生缺乏这些积极的心理因素,肯定难以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在最近的热播剧《小舍得》中,女主角田雨岚通过各种方式“鸡娃”,孩子的成绩一度非常优秀,她也倍感自豪。可最终儿子承受不住高压,情绪崩溃,出现幻觉等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

还有,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来看,很多孩子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其主要原因在于出现了“学习障碍”。而学习障碍背后的主要根源,就是孩子遭受了不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但很多父母未认识到这一点,仍然指责孩子不够努力,最终适得其反,导致了更严重的结果。

我们在临床中接诊的大量青少年患者,其父母对他们的成绩要求极高,却没有意识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更不懂得引导孩子们塑造“高逆商”。在小学阶段,孩子比较聪明,学业难度较低,孩子在父母的鸡娃下,表现优异,甚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

但是到了中学时期,学业难度加大,竞争更激烈,这些孩子出现了严重学习障碍,成绩一落千丈。这时,父母还不断为孩子施加压力。最终孩子不堪重负,罹患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现在,教育“内卷”的现象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校外辅导班的开展受到很多限制。如果有一天,校外辅导班不能成为孩子提升成绩的有效工具,父母和孩子该怎么办?

更长远、更符合孩子心身成长规律的办法,是父母一定要掌握学习障碍的相关知识,从心理根源上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我们曾接诊的初中生阿亮,他曾是一名班级排名倒数的“学渣”。经过10次学习障碍的深度催眠心理干预后,他逐渐调整出了高效学习状态。一个学期后,阿亮的成绩冲进班级前10名,实现“逆袭”。

虽然阿亮的例子带有不少特殊性,不能照搬。但这起码意味着孩子提升成绩并不只有上课外辅导班这一条路。

第三,5个要素可保障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并更有可能获得优秀的成绩。


《报告》称,这5个元素是充足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坚持阅读丰富亲子活动

具体来说,充足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主要是保证孩子大脑、身体的健康发育;

丰富亲子活动极有利于培养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坚持阅读可以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令学生们提升认知层次、丰富知识面。而且,如果孩子能从书本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提出的这5个基本“保障”,可以说是非常具体、有指引性了。希望家长们积极参考,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最后,《报告》还提到了“抗逆学生”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后1/4,却能克服相对不利的成长环境,在学业成绩上进入前1/4的学生。


很多人说,现在的教育越来越资源化,孩子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拼钱”,豪门反而容易出贵子。可为什么这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反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报告》指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良好,学校注重文化建设,老师掌握得当的教学方式,这会显著提高“抗逆学生”的比例。

换言之,穷人家的孩子能不能“逆袭”,这与家庭经济条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关。


如果家庭氛围融洽,亲子关系良好,孩子也喜欢学校和老师,他们就能够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学习效率更高,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我想起了最近了解到的一本家庭教育好书——《我的事业是父亲》。该书作者蔡笑晚先生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家境非常普通。可他的6个孩子中有5个成为了博士,1个考取了硕士。他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是好是差,无论孩子是否将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作为目标,只有他们拥有真正健康的心身状态,有极高的逆商,他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幸福感。

无论学生出现了学习障碍、手机依赖、网络成瘾,还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有暴力倾向,都要从心理社会因素上寻找根源,从根源上发现,从根源上解决。

(本文来源公众号: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何日辉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