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壹心人6大作业2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最近娱乐圈出了很多看着偶然,实际必然的事情,好几个当红明星纷纷从所谓的神坛跌落下来,国家更是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娱乐圈以及饭圈文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明星的行为频频出格呢?
其实如果分析起来,原因可能有很多,每个人的原因也可能都不相同,但是也有一种感觉,就是好像并没有太意外,无论是偷税漏税的,还是出轨暴力,亦或是民族意识淡薄,好像出现在娱乐圈又有着说不清楚的合理性。
那这种说不清楚的合理性是什么呢?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行业本身就存在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无局限性,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
—百度百科
其实潜规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止是娱乐圈,任何圈层,任何关系中,也都在被潜规则影响着,只是有的时候我们能察觉,有的时候没有察觉罢了。
1
你有哪些“角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角色”,在这些角色的扮演中有规则,也有潜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角色之间的事情。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最早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角色理论是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来研究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极其规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修订版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有些角色是先天就有的,比如生了孩子的人都是父母,也有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比如老师,医生等。
有些角色的行为规范比较明确,比如军人,警察等,有些角色的行为规范比较宽松,比如朋友。有些角色在我们的头脑里意识比较明确,比如演员,而有些角色,我们也在扮演,却未必有感觉,比如男性,女性,孩子,老人等。
我就有很多角色,女性,中年人,母亲,女儿,老婆等等,有些人的角色可能更多,你有仔细地考虑过自己有多少种角色吗?现在不妨好好地思考一下。
2
你的“角色扮演”辛苦吗?
人到中年,有的时候真有一种感觉,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经常会觉得生活好累,情绪偶尔还会失控,说一些自己讨厌的话,做一些自己讨厌的事。
有一次,我忘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对儿子大吼,“别叫我妈妈,我不想给你当妈妈了,太累了!”儿子那天被吓坏了,事后我也很后悔,很自责,给儿子道歉,告诉他妈妈在情绪失控之下说的话不是真的,妈妈没有控制好字的情绪是妈妈的问题,不是你的错。
虽然事后做了弥补,但是还是会内疚,同时也有一种无力感,虽然我知道这么做不对,但是我不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发生。因为我是真的很累,偶尔是真的很崩溃。
我在想,所有的妈妈都这样吗?我观察了下,好像也不全是,有的妈妈就很潇洒,有的就很抑郁,有的觉得应该先照顾好自己,有的就觉得应该为孩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个是对的,哪个又是错的呢?
角色过程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一)角色期望就是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和期望。
(二)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色实践是指在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 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修订版
从角色扮演的理论来看,第一个阶段的角色期待应该没有差别。第二个阶段的角色领悟有重大不同,比如妈妈应该是什么样的?要不要当一个好妈妈?什么样的妈妈才叫好妈妈?
因为第二阶段的重大不同导致了在角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所以就有了有的人觉得很轻松,有的人觉得好辛苦的差别。
我想其他的角色应该也有这样的,角色领悟不同,实践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你的角色扮演得累吗?
3
你的角色扮演失败过吗?
其实在生活中,我很多时候挺悲观的,觉得自己挺失败的,总觉得自己情绪不稳定,不是一个好妈妈;远嫁他乡,不是一个好女儿;没有精力支持老公,不是一个好爱人;忘了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一个好的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似乎我一个角色也没有完全的扮演好,是不是很失败?
其实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类似于我的现象,叫“角色失调”。
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失效,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
(一)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角色间冲突指同一主体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
比如,老师老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是学生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角色内的冲突是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期待所引起的冲突,如教师的社会角色,国家期望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下功夫,而家长和管理部门则要求多做提高升学率的工作,两者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
(二)角色不清: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
(三)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
(四)角色失败:角色承担着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修订版
看到这些理论,感觉自己的感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经历过最严重的角色失调就是角色失败,就是我的弟弟去世了,我就失去了姐姐这个角色,奶奶去世了,我就失去了孙女这个角色。失独家庭的人们,失去了父母这个角色。
剩下的其他三种角色失调都有继续的可能,可能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比如老师,比如妈妈,无论角色间还是角色内冲突都很严重。唯独最后一种,没有了继续的可能,永远的退出。
当然,这些不快乐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也都是我们成长的机遇,在这些纠结磨合中, 在这些痛苦或者眼泪中,我们越来越成熟了。
你在角色扮演的时候有哪些角色失调的时候呢?
4
你被“潜规则”了吗?
我们痛苦的时候,一般就是我们角色扮演失调的时候,无论是哪种角色失调,都会或多或少的给我们带来不舒服。我在想,如果我们遵守所有的规则,会不会就不会角色失调了呢?会不会就不会痛苦了呢?
我仔细想了一下,还是不太可能实现,因为我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很多规则是不清晰的,比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角色期待中,有些角色的期待比较明确,有些就比较模糊了,比如妈妈,这个就没有明确的期待,即便有,妈妈也是相对于孩子来说的,那么满足了社会期待的同时,未必就能满足孩子的期待。
还有就是有些角色,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老婆,怎么才算个还不错的老婆呢?我听过最荒唐的是,要照顾老公所有的感受,怎么才算照顾老公的感受呢?有一个人居然说,如果老公出轨了,你得原谅他,因为他有些需求在家里没有办法满足,但是他又是爱老婆的,所以如果一个女人真的爱他老公的话,就得原谅老公,甚至容忍老公的不忠的行为。
我觉得这就不是正常的角色期待了,如果作为一个女人,这个规则都能容忍,那么婚姻还有什么价值呢?当然,如果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也许可以另当别论。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有些规则如果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角色的另一方还要求我们按这些规则去做的话,那么如果我们也认同,那么一定会让我们的角色扮演失调,这应该算是角色不清了吧。
其实不止老婆,还有很多角色都存在一定的“潜规则”,也不是所有的潜规则都是不好的,但是有一些的确是不好的,你的角色失调里,有没有被“潜规则”呢?
5
如何打破“潜规则”的绑架?
怎么才能在角色扮演里,不被那些不好的潜规则所绑架呢?我觉得还得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去看。
第一,角色期待,这是个谈规则的过程,规则不清晰的角色,比如朋友,朋友的期待可以是无论朋友怎么对你,你都得两肋插刀吗?父母的期待可以是,无论父母感情如何发展,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作为子女,无论父母怎么做,你都得顺着吗?
我觉得,有一个标准,就是在角色扮演者不舒服的情况下,别人可以不顾及他的感受,还要他自己去消化情绪继续扮演好这个角色的话,我觉得这种期待就是不合适的,这种规则,即使是约定俗成,也都是拿不上台面的潜规则,我们要学会识别,并且拒绝。
第二,角色领悟,每个人对角色的领悟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如果我们在角色领悟感觉到了不舒服,那么一定要学会回头去看自己对这个角色领悟的认知过程。找到这个认知过程里存在的问题,然后修通它。
总之,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清晰的规则,一定要看清楚,让好的潜规则成为规则,让不好的潜规则在它的社会期待和角色领悟里失去实践的可能。
最后,希望潜规则越来越少,大家都坦坦荡荡的接受或者拒绝别人的期待!也都能开开心心的去实践自己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