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被心理学安排得明明白白

文:河豚少女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最近“安排”这个梗火了又火,“原本安排”的意思是处理,“安排上了”的意思就是处理好了。

但现在安排则有了多种引申义,在专栏君心中,“安排”已经和“做”一样变成了一个万能的动词。比如打游戏的时候,如果说对面把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意思就是我们被对面打崩了;比如学堂君今天把专栏君安排了,意思就是学堂君放假就出去玩没有稿子了只好让专栏君瞎编赶稿了。

所以今天,专栏君决定就给大家说说学堂君心理学是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的吧!

空间物理秩序星座怎么这么准?

巴纳姆效应:安排

“老板是处女座怎么办,急,在线等”

“白羊座为什么这么多渣男?”

“千万别和摩羯座的女人谈恋爱!”

在我们年少无知的时候都相信过星座。在专栏君初中的时候,仿佛手里有一本星座血型的书就能迅速成为女生的核心,甚至还有暗恋隔壁班班花的男生来偷偷问专栏君白羊座和天秤座合不合。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星座其实都是骗人的,不管是上升星座还是太阳星座统统都是玄学,所有关于星座的解读都是模糊不清的、广泛的、普遍的,而我们却会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描述准确地概况了自己的特点。

心理学家弗拉将这种效应命名为巴纳姆效应,他曾经对一些学生进行人格测试,却给了他们同样的反馈,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份报告说的就是他们自己[1]。

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从外表来看,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心却常常焦虑不安。有时候,你会强烈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正确的事情。你倾向于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和变得丰富多彩,在遇到约束和限制时你会感到不满。你很自豪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说法。不过,你也觉得在别人面前过于直言不讳并不是明智之举。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也乐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候你却很内向,比较小心谨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些看起来相当不切实际[2]。

弗拉给学生的反馈,专栏君觉得这说的也是专栏君本君…

转发锦鲤就能考好?

斯金纳的鸽子:安排

“转发这条锦鲤,明天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开心事”

“转发这个杨超越,期末考试不用努力也能拿第三”

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长大转锦鲤。前一段时间期末考试的时候,专栏君在空间和票圈里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锦鲤,有金色的,有黑色的,还有人形锦鲤杨超越……很多博主都会说,这条锦鲤是真的有用!我上个学期转了,期末考试真的没有挂科!但这其实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迷信行为。

斯金纳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笼子里养了8只鸽子,然后每15秒钟给鸽子一次食物,最后斯金纳发现,8只鸽子中的6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一套动作来“迎接”食物的到来,有的鸽子会在两次投食的间隔转两三圈,有的鸽子会反复将头伸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鸽子认为是自己的“舞蹈”带来了食物,但其实食物是定时投喂的[3]。

转发锦鲤就像鸽子的舞蹈一样,虽然看起来好像是锦鲤起了作用,但实际上和锦鲤关系并不大。转发锦鲤不会保证你不复习不挂科,转发杨超越也不会。

弹性工作真爽?

工作生活界限:安排

“我在家上班,想几点起床几点起床”

“我的时间随我安排”

在专栏君小的时候,弹性工作时间是少数的“新新人类”才会做出的选择;而现在,大家仿佛越来越嫌弃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日子,而更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但弹性工作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吗?

2018年发表在Personnel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发现,弹性工作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它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4]。弹性工作时间可能会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如果你的老板能够容忍你上午睡觉下午工作的话,可能他对于晚上十点给你安排工作也毫无愧疚。换句话来说,弹性工作时间既对于员工是弹性的,对于老板来说也是弹性的,就像专栏君虽然可以自己想写稿了再写,但开天窗的时候也要立刻顶上一样。

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

强化理论:安排

“啊!我好非!我怎么抽卡都抽不中!”

“我一定要打到王者!”

相比于写稿来说,游戏对专栏君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吸引力。曾经学堂君也说过游戏中的强迫心理,但实际上,吸引我们玩游戏的不仅仅是强迫心理,更在于游戏给我们的反馈。

如果我们玩抽卡游戏,那么抽出的无论是R卡、SR卡还是SSR卡都是对我们抽卡行为的一种反馈,如果我们玩MOBA类游戏,那么我们补每一个兵得到的金币,释放技能之后对手掉的每一滴血都是对我们操作的反馈。

斯金纳的另一个实验中,将小白鼠放进了一个箱子中(这种箱子后来被称为斯金纳箱),开始的时候,只要小鼠按下杠杆,就会得到食物。但后来,斯金纳仅仅在某些小鼠按下杠杆的时候给予食物,结果发现,小鼠更加频繁地按下杠杆,直到得到食物[5]。

在很多游戏中,专栏君就仿佛小白鼠一样,疯狂抽卡直到抽出SSR以证明自己的血统,试图补最后一刀来获得更多的金币。

养娃,给钱就够了……吗?

哈洛的恒河猴:安排

“我努力上班挣钱,怎么孩子一点都不理解我非要缠着我呢?”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心理上的支持呢?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认为,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该和他们有太多的亲密接触,然而哈洛在恒河猴身上做的实验则证明这种观点是有很大的不足的。

哈洛为刚出生的小恒河猴和做了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绒布包裹着的,而另一个“妈妈”则是有奶瓶的,结果发现,小恒河猴更喜欢在绒布妈妈周围玩耍,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会去找有奶瓶的妈妈吃奶,随后很快就返回到绒布妈妈这里[6]。

随后哈洛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妈妈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接触的,这种接触带来了孩子需要的安慰感。

挫折教育真的好吗?

习得性无助:安排

“不能让孩子一帆风顺,得多让他经历挫折。”

“小孩嘛,就是得多打压才能成长”

很多家长信奉挫折教育,认为孩子应该只有在家经历了足够的打击之后,到社会上才能适应。但其实这种打击可能会带来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把一条狗关在了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开始的时候这只狗会尽力逃跑,重复了很多次之后,铃声响的时候狗就会倒地呻吟,这时候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试图逃跑了[7]。同样,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很多挫折,那么他可能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陷入悲伤之中。

参考文献:
[1]Rosen, G. M. (2015). Barnum Effect. The 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2]怀斯曼. (2009). 怪诞心理学.天津出版社:天津.
[3]罗杰, 霍克, 白学军. (2010). 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4]Edward Hyatt, & Erica Coslor. (2018). Compressed lives: how “flexible” are employer-imposed compressed work schedules?. Personnel Review,47(2).
[5]姚梅林. (2006). 学习心理学 : 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3(12), 673.
[7]Abramson, L. Y., Seligman, M. E., & Teasdale, J. 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1), 49.

公众号介绍: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