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定义
马斯洛用“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这个术语来指称这样一种经验:
“无限宽广的地平线在眼前展开、同时出现的未曾有过的更有力和更无助的感受、极度的狂喜、迷茫、敬畏感、失落于时间与空间之中的感受,最后,意识到发生了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的感受。”
在马斯洛看来,被称为“高峰体验”的这种神秘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在这短暂的时刻里,体验者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人的自我概念消失,个体不再感到与世界有任何距离,而是与世界融为一体,他们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一世界,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他们似乎能够感到遮掩知识的帷幕似乎一下子拉开了,自己窥见到了终极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和奥秘。
马斯洛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说,这种体验虽然一般都很短暂,但却往往是个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它同时是一种“目的体验”、“终极体验”或“存在体验”。
在这时刻,个人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挣脱了功利取向的束缚,超越了匮乏性认知的确狭,进入到存在认知的新境界,领悟到了“存在性价值”。
02
伊始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背后的哲学理念是现象学,所以在现象层面描述观察到了什么。那又是什么样的机遇之下马斯洛开始研究这个了呢?
以下有一段对于马斯洛的采访,描述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当他经过一次街头游行时,突然产生的一种难以抗拒的体验,诠释了马斯洛研究这些理论的初心:
“那一刻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也决定了我此后将做的事。自从1941年的那次经历后,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可供研究和实验的人性理论。
我想要证明人类能够做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好的事。我试图找到一个切入口,一种普世认同的思想体系的基础。这种理论应该不分国界。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思想体系,你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宗教,它可以把全人类团结起来。一种对于扎德共和国与美国同样适用,一种可供我们有理想的年轻人去相信的体系。这些年轻人正在寻找一些能让他们全情投入的东西。教堂对此无所助益。”
03
高原体验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在性格上的瞬间变化,而对自我实现者来说是持久的人格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峰体验本身会变得越来越少和弱,取而代之的,结果是某种具有同样价值的关于洞察和深层经验的生活的沉淀物。马斯洛称这种更为持久的现象为“高原体验”(High-Plateau Experience)。
“高原体验”比”高峰体验”更为主动,而且总是拥有一种认知的因素,高原体验由一种持续的启发感组成,并在日常的事物中能看到不可思议的东西。尽管它也许不如”高峰体验”那么深刻和触动人心,但它却更为平静。它也包含一种悲伤的因素。
马斯洛说,因为在“可见的永生中”,我们会更多地意识到我们本身的死亡以及所有事物的短暂。因此,在我们珍爱时刻的享乐中有某种辛酸的东西,摆脱竞争或为未来盘算。
04
宗教
有趣的是,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象征,这种古代用来通向不朽,通向天堂的建筑。该理论回答了要成为一个理想的人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又或者说什么条件没有满足使人变成了不完善的人。
而高峰体验理论则诞生于对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之中。他发现,那些自我实现的人们经常会产生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的潜能最充分发挥的标志之一。
如此一来,一切都完整了,马斯洛指出了一条在尘世中通往天堂的道路:在各种人类事业中努力奋斗以达成自我实现,获得“高峰体验”(以达到天堂)。
“高峰体验”这种现象原本是完全属于宗教的,而马斯洛把这神圣的火种从天上盗取下来惠及人世。这种做法又志在建立一种新时代的“宗教”,给人生提供价值,使人们有所追求。这其中的关系是耐人寻味的。可以说,高峰体验理论是从宗教里来,最后也要回到宗教里去。
05
弗洛伊德
另一位对这种体验做过研究的著名学者是弗洛伊德,他所用的术语是“海洋体验”。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对此的解释是:
“人在幼儿早期自我尚未与对象分离的阶段,是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这时的婴儿无法分清母亲的乳房不是自己的,也不知道各种紧张与不适感是源于自身的。而后不断的身体刺激使幼儿产生了自我与对象的观念。但之前的这种状态并没有消失,而是与自我一同持续存在。
当人们通过某种方式获得高峰体验,似乎又回复到了幼儿期的那种无分别状态。这种自我与对象的未分离状态正好对应于上述所说的自我消失、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情况。由于一切都混为一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显然尚未形成,突然回到这种状态自然会有迷失之感。”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体验的实质是体验者回到了幼儿期自我尚未与对象分离的阶段,是一种不加限制的自恋。虽然弗洛伊德本人对这种神秘体验不怎么重视,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但他对于这种体验本质的描述是很有启发性的。
06
产生
马斯洛曾说:“你们一定要放弃自己的骄傲,意志和支配感,不要力图操作和控制自己的感情,你们要能够放松自己,让高峰体验自然而然的产生”、“较好的人处于较好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天堂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可以步入,逗留一下。
马斯洛认为任何一个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都暂时地具有在自我实现的人身上发现的许多特征,这就是说这些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暂时成为了自我实现者。高峰体验产生的机制:
-
第一,它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具有普遍性。
因为这美好瞬间的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对音乐);
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
来自意义重大的顿悟和发现;
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
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在森林里,在海滩上,在群山中,等等);
来自某种体育运动,如潜泳,来自翩翩起舞时。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们能臻于完善,实现愿望,达到满足,就可能产生高峰体验。
-
第二,高峰体验自然产生的,不受意志的支配,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发生。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能指挥高峰体验,它是偶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任其自然,不加干预,彻底的放松自己,完全被动地接受,才能进入最易形成高峰体验的精神状态,而意志的作用只会妨碍、抑制高峰体验的生成。
在马斯洛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这么描述: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把生活设想为一系列选择过程,一次接着一次的选择。
…谈论自我实现的意思是设想有一个自我要被实现出来。
…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
…是倾听冲动的声音。
…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暂短时刻。”
此外,马斯洛认为我们在高峰体验的产生中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他认为高峰体验的产生与人格的成熟,与自我的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自己具有统一、和谐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能容易觉察到世界的统一性,进而产生高峰体验。
07
特点
-
突发性:高峰体验的产生是突如其来,无法预料的。人无法用意志强行获得高峰体验。
-
强烈性:极度的狂喜、迷茫。
-
感受的完美性:高峰体验是对自身存在性认知和自我认同的时刻,也是是对宇宙存在性价值认知的时刻,人在高峰体验中达到最佳状态,比任何时候更充满力量,在认知上进入一种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状态。
-
短暂性:这种往往体验无法持久。
-
普遍性:尽管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但事实上每个层次的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高峰体验。
08
应用
-
绘画、影视作品(艺术作品中的美感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往往令人赞叹不已,对感官的刺激,让人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获得极大满足)
-
音乐作品
-
教学过程(通过游戏、音视频等方式,多感官共同接受信息,进而促使顿悟产生,体会高峰体验,以提升教学质量)
-
戒毒所(通过书写叙事等方式,回顾自身经历,重新理解吸毒成瘾的人性机理,再加以对成功戒毒的积极关注,促使高峰体验产生,进而巩固戒毒效果)
-
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治疗(会是咨询/治疗中的一个具有重要疗愈作用的时刻)
-
人事激励机制(提升使命感,使自我理想与社会理想辐合的部分得到极大关注,进而产生顿悟、高峰体验,再接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