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成功导向的父母,还是失败导向的父母?

作者:欧阳运婷、安伟
编辑:张寅冰
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
原文标题:你是成功导向的父母,还是失败导向的父母? | 中国父母自我完善的育儿目标带给孩子的情绪困扰

试想一下,当孩子告诉你:“我这次考试是班级第三名!”,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更可能说“你真是太棒了,你的努力得到了结果。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还是会说“前两名是谁呀?你和前两名的差距在哪里呢?总结一下经验,下次争取拿个第一名!”?

不难发现,前者更侧重于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价值,而后者则督促孩子反省,这二者其实是父母对孩子同一表现的不同回应,也就是不同的育儿实践

图1 父母的两种回应方式注:上图均来源于网络。

01

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育儿目标

2019年12月发表于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与父母育儿目标有关的问题

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规范会对个体的发展作出不同的要求,父母会据此调整育儿目标,而育儿目标是父母育儿行为的主要驱动力,父母育儿目标的差异可能导致其教养方式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文化中成长的孩子之间存在差异。

(1)文化的影响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中国是相对集体主义的文化,优先考虑群体和谐,因此个人需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克服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标准,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而美国是相对个体主义的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中心地位,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肯定其独特性的关键,因此被视为动力和幸福的主要来源。

(2)育儿的目标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父母可能更重视培养孩子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为其设定自我提高的目标,对孩子的表现往往是失败导向的,也就是说无论孩子表现好坏,父母均倾向于指出孩子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而美国父母则将自我价值感视为孩子幸福和成功的基础,为其设定自我价值目标,对孩子的表现则往往是成功导向的,倾向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强调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

02

父母的两种回应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已有研究指出,父母不同导向的回应对孩子的情绪存在差异性影响。

(1)失败导向的回应


父母采用失败导向的回应越多,孩子往往能够取得更优异的学业成绩,但在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可能会有更大的压力,并对失败非常敏感,更容易感到沮丧,从而产生情绪困扰的可能性也越大。


(2)成功导向的回应


父母采用成功导向的回应越多,孩子在获得成功时就会越快乐,但不会有学习上的进步或好处,同时过度的夸赞可能意味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给孩子带来情绪负担

基于以上推论,研究者采用文化社会化模型分析了中美两国父母是否在育儿目标上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伴随着他们对孩子不同导向的回应,同时关注了不同回应对孩子情绪困扰的影响。


03

有关的实验研究

文化社会化模型认为,由文化价值和规范塑造的育儿目标会通过影响育儿实践来导致不同文化下孩子成长的差异

图2 文化社会化模型
注:上图所示来源于.Ng, J. et al.(2019)。

研究者通过1个追踪实验验证了此模型。

研究中,研究者在2011-2012年对美国和中国共计397名母亲和她们7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两次追踪调查。孩子7年级时让母亲填写报告了她们对孩子的目标导向及其对孩子表现的回应,同时让孩子报告了他们的情绪困扰;一年后,孩子8年级时再次让孩子报告情绪困扰。

研究结果如下图3所示,中国母亲比美国母亲更多使用自我提高的目标,而美国母亲比中国母亲更多使用自我价值的目标;同时,中国母亲对自我提高和自我价值的目标的使用没有显著差异,而美国母亲更倾向于使用自我价值的目标

图3 中国和美国母亲育儿目标的差异
注:上表所示数据来源于.Ng, J. et al.(2019)。

此外,中国母亲比美国母亲更多使用失败导向的回应,而美国母亲比中国母亲更多使用成功导向的反应;从整体上来看,两国母亲均倾向于使用成功导向的回应,见下图4。

图4 中国和美国母亲导向回应的差异性
注:上表所示数据来源于.Ng, J. et al.(2019)。

另一方面,升入8年级后,两国孩子的情绪困扰均比7年级时多,但比起美国孩子,中国孩子有着更多的情绪困扰,结果印证了前文提出的推论,见下图5。

图5 中国和美国孩子不同年级的情绪困扰
注:上表所示数据来源于.Ng, J. et al.(2019)。

除此之外,研究者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文化社会化模型,结果如下图6所示。

图6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文化社会模型图
注:上图所示数据来源于.Ng, J. et al.(2019)。


国家对情绪困扰的显著影响有以下几条路径:

第一条是先通过自我提高的目标,再通过失败导向的回应影响情绪困扰(β=.01)


研究者提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母亲的自我提高目标和失败导向的回应给孩子带来过度的压力,传达出他们永远都做不好的信息,导致孩子产生情绪困扰。

第二条是通过失败导向的回应影响情绪困扰(β=.04)


这说明中国和美国的母亲可以直接通过失败导向的回应导致孩子产生情绪困扰,但是同时说明导致母亲采取失败导向回应的不只有育儿目标,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因素。

第三条是通过自我提高的目标影响情绪困扰(β=.03)


这说明中国和美国的母亲通过采取自我提高的目标直接导致孩子的情绪困扰,但是同时说明自我提高的目标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对于孩子情绪影响的机制。

第四条是先通过自我提高目标再通过成功导向影响情绪困扰


这条路径不显著说明当父母的自我提高目标与成功导向回应相结合时,不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困扰,也就是说当父母虽然持有培养孩子自我提升的育儿目标,但能每次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时,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本研究很好地证明了不同文化会对育儿目标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存在差异的目标会影响父母对孩子表现的回应,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困扰

读到这里,回想一下在你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属于对孩子做出失败导向反应的父母,还是对孩子做出成功导向反应的父母呢?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对孩子做出不当导向反应的时候,孩子的情绪、行为、成绩等方面有何不同?欢迎把您的感受分享给我们,可以发邮件到:service@jiayinxinli.com


参考文献Ng, J., Xiong, Y., Qu, Y., Cheung, C., Ng, F. F. Y., Wang, M., & Pomerantz, E. M. (2019).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mothers’ goals for children’s emotional distres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5(12), 2616–2629.

作者简介:欧阳运婷、安伟,家姻心理咨询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家姻心理是由北京师耘家和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致力于为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电话】:010-62279199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