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玻璃心的人,他们非常脆弱。
在他们面前,我们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敢拒绝他们的要求,因为一旦说出来,他们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于是伤心、难过,甚至崩溃。
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就是这样的人。
她和一个男生谈恋爱,后来被分手,她就很受伤,于是认为自己很差劲,总是自我怀疑。
其实,同样面对失恋这件事,有些人会觉得没什么,不合适就分手呗,没什么大不了,但她就很难接受,觉得自己被拒绝,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那么,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怎样走出被否定的伤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01
被否定的伤,
源于被否定的童年
当我们去呈现那些总是否定自己的人的原生家庭时,会发现,他们被否定的童年里有太多的创伤。
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和否定。
即使他们做好了,也会被权威者们找到不好的地方,然后被指出来加以否定。权威者们即使找不到可以否定的地方,也不会去表扬和肯定他。
就像我认识这个女生,她父母就是这样的权威者。她成绩不好时,会批评她,指责她,考得很好时,父母也不会夸奖她,而是警告她“没考到满分,不要骄傲”。
在这种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成长环境下长大,她心中就形成了“无论自己怎么样,父母都不会表扬自己”的想法,而这其实就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
当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时,他们长大后会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一旦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02
“我不够好”的想法,
是习得性无助的印证
前面说了,很多人内心否定的伤,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当一个小孩子在一万件事情上都持续受到负面评价却几乎没有正面评价时,很自然上升到“我这个人不好”的层面上,而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印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以狗为对象做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意思是一个人经历某种失败后,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其害怕失败,不再敢去尝试,极力否定自己,避免做可能失败的事情,情绪上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甚至是自暴自弃。
患上“习得性无助”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不够好,做什么事都很难成功,且他们对否定和拒绝极其敏感,因为他们已经承受了太多,不能再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我不够好”的感觉被他们深深地烙在潜意识里,然后作为一个理由反复地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被否定和拒绝。
就像我认识这个女生,因为这次被分手后,就不敢去谈恋爱了,她害怕自己再次被甩,而这就是她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03
内心被否定的伤,
只能依靠自己来疗愈
习得性无助,不该是我们自暴自弃的“武器”,因为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而这个改变者就是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要疗愈好自己内心被否定的伤,只能依靠自己。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一个人长大了,自然就有力量了。
我们要明白自己不再是那个被随意贴上“都是因为你不够好”的标签的小孩了。
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有着自己的无奈和创伤,有着自己的短板和残缺,这些东西和自己好不好没有太大关系。
他人否定自己,那是他们的事。只要我们不否定自己,就没有人可以否定了自己,这样就会慢慢学会自信。
就像我这个朋友,被分手,或许是因为自己某方面的短板,但这并不代表自己不好,因为那就是真实的自己。
自信,就是我们选择表达自己,并允许自己被否定,这不代表我们不好。开朗,就是我们主动发出邀请,并允许我们被拒绝,这不代表我们不好。
当然,这并非盲目乐观,自我陶醉和自欺欺人,而是睁开眼,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决定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更好,而不是一味沉浸在“我不好”的想法里。
其次,我们要明白,有时候自己被否定,是对方“故意为之”。
人无完人,有时我们确实会犯错误,表现不够好,但还有一些时候,对方的否定是故意的,即就是有些人喜欢否定他人。
就像我这个朋友的父母,他们或许认为自己的严格打击式教育,就是对孩子的爱,而这就是他们习惯否定孩子的表现。
也就是说,别人拒绝我们或否定我们,和我们本身好不好没有太大关系。这是两件事,有时候有关联,有时候没有。
再次,我们要懂得,别人的否定或拒绝,不该是我们判断自己的唯一标准。
别人否定自己,拒绝自己,就代表我们不好吗?他们的评价有那么权威吗?
我们要关心的是别人为什么拒绝或否定自己,进而去核对、询问、调查,以及反省,而不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并坚定着“都是我不好”这一个原因,然后自怨自艾。
就像我这个朋友,被分手后,要做的是现实审核。如果真的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自己在哪方面没有对方好,那就安心努力,期待下次恋爱时有所改正,而不是陷入完全的自我否定中。
写在最后
我们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
别人的语言,只是激活了其中已有的部分而已。
我们自己都嫌弃自己,才怕别人的拒绝或否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就是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以摆脱习得性无助。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想象接受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找回属于自己的自控感。
2)找到闪光点,重拾自信,获得自尊。
3)通过一点一滴的成功体验,找到自我效能感。
读了文章的你,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我推荐你加入壹心理APP出品的「鲸选」会员。
“鲸选”会员是一套全新的生活帮手和心理学学习工具,里面包括:
2w分钟音频
2k+精选心理有声内容
365个问题解决锦囊
200+解密现象心理词条
每月1期的大咖主题直播免费参与
组合到200+主题计划中,你可以随意更换学习内容,可以说它是你生活中的「实用心理百科」。
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2056BA0C8FCFF9DC43A817008825ED01/yxl
期待和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