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米北面中来看锐化效应|心理词条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方饮食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南方以米饭为主食,而北方则青睐于各式各样的面食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


对的,没错,从题目中似乎已经看到了答案


——锐化效应


阐述定义

 

锐化效应,指人们的价值如果在知觉对象前被激活,那么这种价值观就会对知觉有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之所以造成南米北面的不同是由于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某种价值观所决定的:

 

南方气候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适合种植水稻;北方降水较少,气温也较低,适合种植小麦。

 

所谓种啥吃啥,这是最直接的地理原因,但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差异(由南米北面差异所衍生出来的更多的差异)则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背景/来源

 

心理学家波斯托曼一个有趣的社会知觉实验。

 

事先对人们所重视的价值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结果发现:

 

被试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

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他的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

 

比如某被试认为一个人的善良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责任感,那么和善、仁慈、义务、职守、使命等词语出现在屏幕上时,对和善、仁慈的反应时间要短于义务、使命,这种由主体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是知觉的锐化效应。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也曾做过类似实验。

 

为了检测背景不同的被试对理论、经济、艺术、宗教、社会和政治的兴趣,实验者首先将有关词汇呈现在被试面前,然后再让他们识别,最后发现:

 

不同被试对这些词汇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背景不同的被试由于对词汇价值的看法不同,识别能力显出很大的差异。

 

这也再一次证明了知觉的锐化效应的存在。


 

相关科普

 

为什么会产生锐化效应?

 

内隐个性观:

 

有关内隐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凯勒、海德的社会认知,内隐个性观是普通人对人格属性或特质持有的基本个人构念,它们制约和调节着人们对人行为的理解与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

 

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凭借自己的内隐个性观来做出知觉判断,如果用信息加工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模式

 

其中刻板印象就是典型的内隐个性观所致,比如北方人粗犷豪爽,南方人精打细算;再如北京人重信义,上海人爱讲理等等,可见是我们过去的内隐个性观充当了社会知觉的锐化器。

 

练习效应: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里有提到练习律,即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甚至淘汰,反过来说正是练习加强了人们的某种价值观,进而促进了社会知觉。

 

南米北面的差异也离不开人们在日积月累中的一次次重复练习。

 

 

案例分享

 

南米北面背后更多更深的锐化效应

 

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因素外,再来看下不同种植方式导致的差异:

 

水稻的种植需要复杂的灌溉系统,一块稻田的用水会影响到邻近稻田的产量,因此南方人往往重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了集体主义;

 

而小麦的种植则比较简单,基本不需要复杂的灌溉系统,不需要依靠他人也可以自给自足,因此北方人看上去更独立一些,从而形成了个体主义

 

有学者针对以上差异提出了“大米理论”,并在南北两地招募1462名大学生来进行文化思维倾向性测评:

 

给被试呈现火车、汽车、铁轨3个词组,让其将其中两个归为一类

 

如果被试将火车、汽车归为一类,则表明更倾向于独立思维;

如果被试将火车、铁轨归为一类,则表明更倾向于整体性思维

 

结果显示:


来自高稻田比例省份的学生更倾向于整体性思维,这符合大米理论的假设

 

这一点在南北方菜肴上也得到了体现:


南方菜肴整体“小而精”,比较讲究色香味俱全;

而北方菜肴则“大而粗”,一大锅乱炖就可以搞定了。

 

综上,其实不难发现:

 

南北方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南米北面

南米北面的不同种植方式又导致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人们的社会知觉

即形成锐化效应

 

这种锐化效应的不断加强又使得南北方的种种差异更加鲜明突出,从而造就了今天南北方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独具特色

个人见解

 

鲁迅先生在《南人与北人》中也说过:

 

“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万物皆有利弊两面,锐化效应也是:

 

一方面自动化的加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有可能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而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我们对某人某物某事产生一些偏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简单、熟悉的任务时可以应用锐化效应来提升高作效率;


而当我们面对一些较陌生、复杂的任务时就要避免锐化效应的出现了,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尽量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多听取他人意见,综合多方面多因素来考量该对象。

 

比如在面对美食时:

 

不要去争辩到底是稀饭还是粥,是该叫馒头还是该叫没有馅的包子;

不要去纠结过节吃汤圆还是吃饺子,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月饼是五仁的还是肉馅的;


习惯了做饭只买一根葱的南方人不妨到北方体验下在冬天屯一捆葱的豪爽;

习惯了一麻袋一麻袋囤货的北方人也不妨到南方体验下买鱼切片、买土豆切丁的细腻;


不管是妈妈牌嚼劲十足的手擀面还是那又细又软的奥灶面,只要自己喜欢,想吃哪个就吃哪个好了,当然成年人不做选择,也可以都要!

 

总之,一句话:


去理解、包容他人的不同之处,然后选自己所爱即可!

 

参考文献 
[1] 胡蓉.论南北地域文化差异[J].大舞台,2012(02):289.DOI:10.15947/j.cnki.dwt.2012.02.040.
[2] 李飞杨.“大米理论”,新说南北差异[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5(04):7-9.
[3] 巩建鹏.从《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祭祀诗的祭祀对象看南北文化的差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28-29+32.DOI:10.19327/j.cnki.zuaxb.1009-1750.2005.05.009.
[4] 锐化效应.搜狗百科
作者:赶路人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