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天上的云像不像一只白兔子?”
我们总会仰望天空,看看白云,也会将映入眼帘的云朵看作一些小动物或一些神似的形象,而这样的想象就是心理学上称之为的无意想象。
阐述定义
无意想象,亦称不随意想象,是一种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地产生想象。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根据想象产生的条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没作任何努力,常常是在意识减弱时,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形象。它常由客观事物的某些外行特征所引起。
表现形式
1、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像出各种动物的的形象。
2、梦是无意想象的典型形式。梦是人睡眠后必然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梦与睡眠都是人必要的生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做梦对人体无害,而且有益,做梦有恢复大脑细胞的功能,有助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做梦 又是也有主语问题的解决。
3、由意识的病理紊乱引起的幻觉也是无意想象。精神病患者在头脑中的幻觉。
4、药物引起的无意想象。吸服大麻烟、迷幻药LSD导致的幻觉。
上述四种情况均为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与现实分不开,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常被别人误以为说谎。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多变,不能按照一个主题进行,容易从一个主题到另外一个主题上。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幼想的性质。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6、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某些事物的特征或情节。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梦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梦是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中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的一种变形表现,而这种本能冲动是人们在正常的状态下无法通过意识觉察到的,他只能在睡梦中由于意识的关闭而借机冒出来进入梦中。这种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受道德等社会规范以及社会现实的制约,不会被允许满足,所以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只能在梦中以变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梦中,有时见到已故的亲人、昔日的朋友,体验到童年时代的激情,经历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情。从梦境的内容看,它是过去经验的奇特组合。按照巴甫洛夫的解释,梦是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弥漫性抑制,由于抑制发展不平衡,皮层的某些部位出现活跃状态,暂时神经联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组合而产生各种形象,就出现了梦。
人在睡眠时,由于意识控制力的减弱,这些记载着往日经验的细胞便不随意地、不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离奇古怪、荒诞绝伦的梦境。不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无论梦境多么离奇,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个体生活一种典型的无意想象。
当人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创造性活动时,梦可能给人以启示,促进发明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
然而白日梦则属于消极幻想又叫空想,因此它是有意想象。
相关科普
无意想象力和有意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的区别。
无意想象,亦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即是在某种刺激下,人在无意当中进行的、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voluntary imagination),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有意想象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
2、想象产生的条件和自觉性,无意想象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有意想象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有意想象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
3、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意想象的目的性和预见性,这种目的性在人的想象过程中调节和控制想象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幻想、理想、空想的相关与不同: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联想的想象,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例如人们幻想离开太阳系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幻想征服海洋,到海底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幻想迁徙到别的星球,以解决地球人口过剩负荷过重的问题。幻想不立即提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
幻想与再造想像不同,它不一定是根据某种词或其他标志所引起的,而且幻想具有一定的独创成分。
幻想与创造想像也不同,它与当前创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构思上不像创造想像那样要求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同时,幻想总是受个人愿望支配,是自己向往的未来事物,创造想像则受创造的目的任务支配,例如在文艺创作中,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形象。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这种想象叫理想。理想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这和幻想相同。幻想既不等于理想,又不同于空想。
理想是以现实的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把当前和未来最美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所力图达到的东西,只要通过努力,是必定可以实现的;幻想则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的客观发展规律,但它又是大胆的、合理的想像未来,所以它虽不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但通过长期努力,又有某种实现的可能。
空想则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消极的幻想。它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实际行动,不是面对现实而是逃避现实,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或向旁边看,使自己陶醉在幻想中,以幻想本身为满足,只想不做,严重的会发展为“昼梦”。这种消极的幻想,是十分有害的。
个人见解
在生活中,我们的无意想象似乎就是看这浮云做联想亦或是在睡梦中。似乎感受到不是那么多,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可是我们要知道,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无意想象是在我们幼年期最为重要的思维发展阶段。
孩子在1岁前还没有想象,1-2岁时只有想象的萌芽。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2-3岁时最初阶段的想象力逐渐发展起来,孩子常把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表现出想象的心理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这个阶段孩子在涂鸦,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是圈圈,可是当你询问他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每一笔都代表了什么,有的可能是爸爸妈妈,有的可能是汽车或者娃娃,再或者是其他,看似毫无关系,他却能回忆过去所感知某些事物的表象,并将它附在某些玩具或实物上,想象成他所想的东西。这时期的想象没有预先确定的目的,只是由画笔、玩具和实物引起的,想象的内容简单,创造性的成分很少。这与孩子的认识能力的局限,语言和经验的贫乏有关。这种想象是在具体实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的形象,都视之为“无意想象”。
3岁前孩子是以无意想象为主,3岁后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有意想象(即在孩子活动前有预定目的或主题,根据目的或主题进行来构思想象)。
所以,当父母了解到无意想象在孩子的这一阶段发展的时候,应努力在孩子生长发育阶段,去培养孩子的无意想象,为以后孩子发展有意想象打下基础。这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智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