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Coco有话说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向他人吐露过秘密,也倾听过他人的秘密。每个秘密总是伴随着这样一句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然而,人们一定会遵守约定保守他人的秘密吗?本篇研究将为你解读保守秘密的反面,即人们为何揭露他人的秘密。
人们重视保护自己的秘密如同重视维护自己的声誉,因为秘密一旦被公之于众便会招来非议。保守他人的秘密也是如此,而且保守他人的秘密还与忠诚(loyalty)相连,而忠诚是道德基础之一。但是,为他人保守秘密,有时也让人感到负担。那么,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摆脱负担、揭露他人的秘密呢?
以往研究发现,当目睹他人从事违背自己道德观念的行为时,人们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道德义愤(moral outrage),并且会想要通过惩罚违背者来维护和恢复自己所坚持的道德准则。道德义愤是由愤怒和厌恶构成的复合情绪,感到义愤与想要惩罚他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有关。由于人们通常按照他们认为的违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程度,给予违背者“应得的惩罚”,所以,伤害程度越深,道德义愤就越强烈,人们惩罚违背者的意愿也越强烈。因此,人们有可能将揭露引发其道德义愤的不道德秘密作为惩罚的手段。
综上,研究者假设,当他人的秘密违背人们的道德观念时,人们会产生道德义愤,从而将揭露他人的秘密。
研究者通过八个研究验证了上述假设。
研究1旨在检验人们是否更可能揭露不道德的秘密而不是道德中立的秘密。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道德秘密条件和道德中立秘密条件。结果发现,相比道德中立的秘密(M = 1.73, SD = .93),参与者更可能揭露不道德的秘密(M = 2.41, SD = 1.33),t(139) = 3.50,p = .001。
随后,研究者探查其中的原因,即检验中介机制。
研究2中参与者首先阅读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黑客泄露提供出轨服务的网站的用户信息(2a),黑客泄露英国最大的堕胎服务机构的患者记录(2b),然后对出轨和堕胎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并报告自己的道德义愤,并表达揭露网站用户/机构患者秘密的态度。结果发现,参与者认为出轨/堕胎行为的不道德程度与揭露网站用户/机构患者秘密显著相关。中介效应分析(图1)发现道德义愤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参与者越是认为出轨/堕胎行为不道德,产生的道德义愤就越强烈,进而越同意揭露网站用户/机构患者的秘密。
图1 研究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研究3中,研究者操纵道德框架作为调节变量。
参与者先阅读20条人们常遇到的被要求保守的秘密(如偷窃、出轨、堕胎、自残等)。在有道德框架条件下,参与者需对这20条秘密涉及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并报告引起的道德义愤,再评定对揭露秘密的态度;在无道德框架条件下,参与者先评定对揭露秘密的态度,再报告道德判断和道德义愤。结果发现,参与者判断秘密的不道德程度与对揭露秘密的态度显著相关。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图2),相比于无道德框架的参与者,有道德框架条件下,道德判断通过道德义愤预测揭露秘密的中介效应更强。
图2 研究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研究4中,由于人们通常认为有意的不道德行为比无意的不道德行为更加不道德,研究者通过行为意图操纵了秘密的道德程度,进而考察人们对揭露秘密的态度。
参与者先阅读基于20条人们通常保守的秘密编写的片段(例如,在有意条件下,一个女人故意偷走了一件珠宝;在无意条件下,一个很小的孩子把一件珠宝放进了女人的夹克口袋,然后被不小心偷走了)。参与者对每个片段涉及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并报告道德义愤和对揭露秘密的态度。结果与研究2和研究3的相似,研究者也通过实验操纵再次验证了中介过程(图3)。
图3 研究4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研究5试图进一步厘清惩罚动机与揭露秘密的关系。
研究者通过秘密涉及的行为是否受到惩罚操纵了惩罚动机,从而比较人们是否更想揭露那些未曾受到惩罚的行为,而不是已经受到惩罚的行为。参与者阅读基于5条人们通常保守的秘密编写的片段(例如你的朋友告诉你,她从商店偷了一件昂贵的珠宝。在未受惩罚条件下,商店不得不让她离开,因为商店没有权力搜身;在受到惩罚条件下,她还回了珠宝并支付了一大笔罚款,但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要求参与者报告自己是否会揭露秘密和自己的道德义愤,以及八卦这个秘密是否有价值和有趣(作为替代中介)。结果发现,相比于已经受到惩罚的行为,参与者更可能揭露那些未受到惩罚的行为。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图4),在控制了八卦这些秘密的价值和有趣程度后,道德义愤在惩罚动机与揭露秘密中起到中介作用。当秘密涉及的不道德行为已受惩罚时,参与者所感受到的道德愤怒会减少,因此降低了揭露秘密的可能,而秘密是否受到惩罚并不影响参与者报告的八卦这些秘密的价值和有趣程度。
图4 研究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通过上述系列研究,尽管已经明确了人们对秘密的道德判断,通过道德义愤影响揭露秘密这一过程,但该过程是否为秘密信息所独有?
研究6通过操纵信息是否为秘密,来检验上述中介过程的适用条件。参与者阅读基于7条人们通常保守的秘密编写的片段(例如你的朋友告诉你,她从商店偷了一件昂贵的珠宝并被抓住了。在秘密条件下,朋友很高兴能侥幸逃脱,并说她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在非秘密条件下,朋友很高兴能逃脱惩罚,并说她完全不介意其他人发现这件事)。与研究5一样,要求参与者报告是否会揭露信息和自己的道德义愤,以及八卦这些信息的价值和有趣程度。结果发现,参与者感到道德义愤的程度与揭露信息显著正相关。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图5),在秘密条件下,参与者越是义愤,越认为揭露秘密可作为惩罚手段,进而越可能揭露秘密;而在非秘密条件下,八卦信息的价值和有趣程度中介了道德义愤对揭露信息的影响。可见,对于秘密和非秘密信息,人们决定揭露它们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只有当不道德信息是秘密时,人们才会出于惩罚动机去揭露。
图5 研究6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但是上述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日常生活情境中?
研究7和研究8要求参与者报告过去的揭密行为再次检验了上述中介机制。结果同样发现(图6、图7),人们判断秘密涉及的行为越不道德,道德义愤越强烈,越认为揭露或八卦秘密可作为惩罚,进而更可能揭露秘密。
通过上述八个研究,研究者发现,尽管有不少条件限制,但感知到他人秘密的不道德程度可以预测人们是否揭露秘密,道德义愤中介着这个过程。可见,道德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标尺,在秘密揭露方面也是如此。当他人的秘密违背了人们的道德判断时,人们产生的道德义愤会促使其通过揭露秘密来实施惩罚。这是人们正义良心使然,是难能可贵的“珍宝”!
现实社会生活中时常显现不道德行为和为不道德行为的辩护,可能正是这些辩护和各种不道德行为的理由,为不道德行为者推脱了责任、找到了借口,进而维护了其“道德的自我形象”。由此,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良好社会秩序或环境的建立与维护?更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避免不道德行为的任何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