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壹心人6活动文章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
看见别人买了车与房子,你就随波逐流,慌忙借钱贷款买车买房,结果成功背负贷款压力,成为房奴车奴;
-
看见自己的明星偶像穿了好看的衣服、鞋子、包包,做了新的发型,你就急吼吼去买去做,不管是否适合自己;
-
听说别人考上公务员了,你就准备辞退当下的工作,放弃梦想回家备考……
我们常常在看到别人的故事,习惯做一个“跟随者”。不是遵循自己的内心的声音,而生只看到了别人表面的繁华,就‘东施效颦’,结果就是往往越来越难堪的环境,困住了自己。
01
阐述定义
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的毛毛虫,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不假思索的跟随着自己前面的毛毛虫,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
最终所有的毛毛虫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简单来说,“毛毛虫效应”就是因为盲目跟从习惯和惯性思维而导致失败的现象。
02
背景来源
这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实验,来源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没有一个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松叶,或者走偏一些,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群体行为称为“跟随者”的习惯,因为通过毛毛虫实验所证实,就把这类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大多是做事要专心有毅力、持之以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有团队精神。因为成功者的经验与习惯大多就是如此。
经验没有错,但如果不带脑子的盲目去坚持和追随的话,很容易碰得头破血流。
03
案例分析
案例一、几年前36岁的唐山收费站大姐在收费站取消时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像唐山36岁大姐的人比比皆是,只知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来不会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目标。
还有的人盲目的只知道遵守执行,或者墨守成规,不能用更灵活的角度、更开放的思维、更宽阔的视野看问题,“守株待兔”或者“刻舟求剑”;也有的人比较胆小怕事,愿意随大流,即使认识了此事不对,还美其名曰:“天塌砸大家,人多着呢,我随着”。
等面临公司撑不下去时,自已就好像也走到了穷途末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走、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案例二,心理学家在群体意识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美国纽约郊外的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的年轻女子,她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途中突然遇刺。
于是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 救命! 救命!”听到喊叫声的同时,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吓跑了凶手。可是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被害人再次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她以为自己没事了,没想到上楼的时候,凶手再次地出现,结果这名可怜的女子被杀死在楼梯上。这个过程中,虽然她大呼救命,而且到窗前察看的邻居也至少有38 位,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来救她,甚至连报警的人都没有。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强烈轰动,也引发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不能单纯地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归咎于大众的冷酷无情和社会的道德沦丧。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方式确实不同。
有人遇到紧急情况,此时如果只有一个旁观者,这个旁观者就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时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因为如果这个旁观者见死不救,他心里必然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他会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然而在在场者众多的时候,情况就会改变,帮助求助者的责任人人都可分担,这样便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责任感也就越弱,甚至还有可能忽视这份责任,产生“我不去救,别人会去救”的麻木心理,因此人越多,群体会越麻木不仁。
对群体中个人来说,行为的后果会由集体承担。所以,群体行为具有不可思议的极端——最崇高或者最卑劣;最正义或者最邪恶。
04
相关科普
毛毛虫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①、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坚持不一定是胜利,跟着成功的人也不一定成功,能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是能跳出定式思维跳出舒适区,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让毛毛虫付出了生命。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众多的人集合在一起时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群体”。此时他们的思想感情便聚焦于同一事物上,个人性格也随之消失。
而且,群体中的成员,无论是谁,无论生活方式多么迥异,也无论什么职业、什么性别、什么智商,只要他们是同一个群体,就会拥有同一种情感取向——集体心理。
心理学家发现,群体中的个人行为表现具有四个惊人的特点:
-
自我人格的暂时消退;
-
无意识本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
情感和思想所受的种种影响转向同一个方向;
-
暗示具有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这种群体行为,积极的一面是在极端化表现能促进群体意见达成一致,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消极的是它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更加极端化,这也是毛毛虫集体走向死亡的原因所在。
我们都经历过在一个具有强烈集体意识的群体内,会很容易产生工作热情与荣誉感的时刻;也正是在这样的群体中,相关成员对群体意见也会频繁做出比实际情况更统一且更极端的错误决定。
人和动物都具有模仿的本能,这是必然的,因为模仿总是比创造更容易。也正因此,才使得所谓的时尚的力量如此强大。无论是意见、观念、文学作品或服装,有几个人能有足够的勇气与时尚作对?
而具有主动性的人,却可以做到。他们有能力有胆量打破旧有的格局,创造出新的形态,从而成为时尚新的领导者。
05
个人见解
我们之所以会在生活中犯毛毛虫似的错误,一是思维存在惰性,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缺乏创新的思维;二是没有可行性目标、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三是害怕风险,没有责任担当意识,缺乏胆识和魄力。
另外,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
传承优秀的智慧与群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陷入盲从的僵局呢?可以从以下方面注意:
-
制定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客观情况
不管是一个组织,还是个人,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充分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才会对固有经验和思维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判断,为自己规划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与方向。
-
要善于观察,拥有开放性思维。
借鉴他人已有经验,或是准备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一定要清楚这种经验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形成的。如果情况发生改变,就需要加上环境变量再考虑特定思维。
-
培养自己的魄力、胆识和毅力,积极创新
毛毛虫的运动中,如果有一只毛毛虫向外迈出,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这需要尝试突破与创新、需要胆识与魄力。
其实,我们会发现,创新和守旧就只差一步,有时候这一步是市场变化,或是环境变化,如果发现环境有变,而你还在原地打转,那么就要注意,毛毛虫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走来。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思维决定你的方向、也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麦穗理论启示我们,要能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看到选择的机会时,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项,而不是盲从看不到选择,或者没有自己的判断,错失选择的机会。
所谓刚柔定律,是指一个人要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既要懂得知难而上,也要学会适时放弃。换言之,这一定律告诉我们,认真执着地追求理想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分执着却往往失之于“偏执”。它提醒我们,要学会因时因地客观分析,审时度势,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羊群效应”与“毛毛虫效应”的核心都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了个人的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忽视放弃了个体主观上思考事件的行动。
融入志同道合的群体,我们可以在团队中感受温暖与支持,实现共生共赢。但是盲目跟风却会迷失自我,甚至遭遇损失。
一个人只有做清醒的智者,才不会被盲从带入可怕的僵局;做一个主动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人,才可以赢得人生的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