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接纳。
“接纳”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却是我们很难总是做到的行为。
我是一名咨询师,也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性,不管处于哪个身份,我都深深地发现,很多痛苦正是源于无法接纳。
不接纳分手:“我们以前那么快乐,为什么会走到分手呢?”
不接纳父母:“妈,你怎么总这样?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不接纳伴侣:“天天吵架你就不能改改吗,为什么总把衣服放在这儿?!”
不接纳亲人离去:“要是那天我拦着他,他就不会去,也就不会出事了……”
当我们问“为什么”“凭什么”的时候,常常是在表达不满或者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同时这也意味着——对于目前的现实,我们不愿意接纳。
谁会愿意接纳意外、挫败、打击、困境和磨难呢?我想,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主动接纳这些。
想要做到接纳,很难。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会想遇到痛苦、挫败和磨难,特别是对于那些敏感和脆弱的软肋,不愿意接纳是正常的。
可问题是——如果事情已成定局,再怎么否定和排斥它,一百万个不愿意发生,最终也无法改变。
不接纳,只会带来更多痛苦——让我们始终滞留在这里,不断和无法改变的事实纠缠,痛苦被一次次触及并放大,这是一个非常磨人的过程。
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就是帮助来访者学会接纳。
学会接纳的过程有时候很长,可能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有时候很短,可能就是一次咨询中的重要瞬间。
不久前,我再次体会到了接纳带来的神奇改变——一个抑郁严重的男生,在一两周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事情还得从他第一次咨询开始说起。
我把这种神奇改变分享出来,告诉大家:当你真的做到接纳,你会发现,绝处可以逢生,柳暗后是花明。
1)失恋的男生,想到了寻死……
因为失恋,小军预约了我的视频咨询。
视频里,小军灰头土脸、面无表情、有气无力、身体萎靡地塌陷在凳子上,房间只有微弱的光线,看起来很昏暗。
他告诉我,一个月前他失恋了。女朋友是大学同学,后来两个人考了不同城市的研究生,异地一年,“有时候会争吵,但从未想过分手”。现在女友提出分手,他尝试了各种挽回,还是改变不了。
这一个月里,他的生活完全乱了套。
情绪非常低落、难过、挫败、自责;对什么都失去兴趣,无法工作,感觉每天都非常累;没有食欲,体重减轻严重;睡不着,反复想两个人的事;不想说话,不想出宿舍,自我封闭。
在同学的建议下,小军去了医院,医生诊断中度抑郁。
小军讲话很慢,时不时叹气,“唉,我知道应该振奋起来,别人也劝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我就是没有办法……身体和精神好像被抽空了,很空洞,空了一样……表达不出来……”
一周以后的第二次咨询,小军的状态还是如此,不仅消沉,甚至还会谈及死亡。“我们学校有个女生前两年自杀了,因为失恋从楼上跳了下来。别人都说她傻,我现在能感受到她多么痛苦……”
这样的话题让人紧张,我立刻做了危机评估。
小军苦笑一声,“你放心,我不会死,就是会想到这些。我高中有个好朋友,女生,得癌症去世了,才一个学期就走了。她去世前,我去看她,她那么虚弱,整个都脱了人形,眼睛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老家有个亲戚也是癌症去世的……他得病以后瘦的皮包骨头,喉结非常明显,脖子上皱皱的。有一次他叫住我,他的手背颜色发青紫,一条条青筋……”
小军细致地描述了好几个去世的人,从失恋跳楼的女生到癌症去世的同学,再到这个跟疾病抗争的亲戚。
他仔细地描述每个细节,每种触动,就好像在临摹一幅幅工笔画,方寸之间,丝丝入扣。
危机评估小军的自杀风险并不高,但当他无比细致地谈了死亡以后,我的神经越来越紧张。
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发现,视频里的这个男生有着不同常人的一面。这种发现为下面的咨询打开了一个切口。
2)绝处和逢生之间,只差一个接纳
我对小军说:“我发现你有一个特点。”
小军抬起眼睛看着我,我继续说,“你的感受能力非常细腻,比一般人要敏感细致。就像有的人有灵敏的嗅觉,有的人有特别出色的听力一样,你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可能比一般人敏锐,可能真的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你有多么痛苦。”
小军专注地看着我,我感觉他听进去了。
我继续说:“一般来说,艺术家具备这种出色的感受能力,他们的感受和情感往往比常人浓烈。这才能够成就出色的艺术作品。我感受到你有这种敏感的潜质。”
在小军专注的眼神中,我话锋一转:“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可以成就你;用得不好,它就会伤害你,就像现在。”
小军轻轻地点了点头,“嗯……可能……是的。”
“你的感受比常人敏感强烈,同时,你非常容易沉溺在这种感受里。”我思索了一下,做了一个手势,“你可能被你的感受罩住了,就像电影已经结束了,演员还在影片里,回不到现实。”
他笑了一下,摸了一把脸,“是吗?电影,的确是结束了……”说完,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是啊,电影结束了。”我也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们讨论了如何调节自己的状态。
我给小军布置了三个家庭作业:第一,按时吃饭,不用非得有食欲,到点就去食堂;第二,每天起床后去办公室,不要在宿舍待着;第三,洗洗澡换件衣服,打开窗帘和窗户,打扫一下卫生,营造一个有生机的环境。
一周后我们第三次咨询,视频一打开,我就被白晃晃的阳光刺到了眼。小军完全变了样,整个人好像白了,亮了,神态和语速也正常了。
他告诉我,这一周他的变化特别大,他忽然发现同学们进步都好快,虽然只有一个月,自己已经被落下了好多,他觉得不能再消沉下去了,得马上行动起来,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呢。
哇哦,像是大变活人一般!
小军说:“过去的一个月就像一场梦,我现在终于走出了梦境。人千万不能自我封闭,沉溺在自己的情绪里。”
我问:“你觉得什么让你走出了梦境呢?”
小军说:“可能是看到别人学得比我快了吧,压力一样子就来了。”
我又问:“那是什么让你看到了别人呢?”
小军若有所思,“可能是先放下自己了,分手就分手嘛,之前很快乐,我已经尽力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真好,祝福小军!
接纳,发生在这方寸之间。一旦接纳了,曾经的痛苦和抑郁就像烟雾般消散了,某些苦涩的现实仍然存在,但却无法再夺走继续面对生活的勇气。
3)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
有一句话你可能听过,“努力去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愿你有智慧分清楚两者的区别。”
按照这个逻辑,生活里的痛苦,无非就三种:一种是无法改变;一种是无法接纳;还有一种是浑浑噩噩,搞不清楚。
我们常常会在改变上做很多工作,而疏于接纳。其实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是缘于无法接纳。
老公出轨了,“他为什么出轨?”“他凭什么这样对我?”“真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
这些都是卡在情绪里,无法接纳。
考试失利或工作受挫,“都怪那个老师,我才会这样”“凭什么选他不选我?”“我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我太烂了,一无是处。”“肯定毕不了业了,我的人生完了。”
这些也都是卡在情绪里,无法接纳。
这就好比一道大门,我们行至门前,门却关了。然后,我们站在门口,“为什么它关了?”“凭什么它这样对我?”“它不能改变吗?”……
门还是关着。
“好生气啊,好痛苦啊,好后悔啊,好郁闷啊,好焦虑啊……”
门还是关着。
怎么办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纳现实,门就是关了,好吧,此路不通,得走别的路了。
当我们接纳此门不开的时候,才会把注意力聚焦在寻找别的路上。
而这就是改变的重要一瞬。
当你被卡住,痛苦无助的时候,建议先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这是改变的问题还是接纳的问题?如果是第一个,我要如何去改变呢?如果是第二个,我要如何去接纳呢?
一般来说,现在和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做积极的努力。而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接纳。
老公出轨已经发生了。好吧,这是事实,只能接纳。接纳了才能够有心力去分析出轨代表什么,是老公有问题还是婚姻有问题,下一步如何选择和调整。
考试失利已经发生了,也是事实,只能接纳。接纳并不代表躺平或者放弃,接纳可以和改变共同进行。这一次就是没通过呀,要客观分析原因,改进方式方法,才能够改变下一次的结果。
就在刚才,读小学的女儿问我,“妈妈,什么叫随遇而安?”
我说:“随遇而安就是无论碰到什么境遇,挫折也好,失败也好,磨难也好,都能够调整自己,安处当下。”
随遇而安,就是在接纳,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和生活相处的智慧。希望你也都能随遇而安,安处当下!
但当你遭遇较大的挫折困难或者情感软肋,怎么努力也无法接纳的时候,不要怪责自己,要知道接纳有时候是很难的。
这样的时候,可以试试心理咨询,让专业的咨询师(不一定非得是我)在你需要的时候,看到你、引导你,就像是给你一个地图、一个方向,陪伴你走出此刻的困境,到达你向往的柳暗花明。
彼时,你可能会发现,一时的迷路太正常啦,好在没有放弃啊。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