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表现这种态度

“咱们家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学”

“能让你上学就够不错了,你该懂点事了,别那么虚荣”

“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钱,咱们家很穷的”

在中国式教育的情境中,我们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这些话。

然而,每当父母有意无意的给孩子强调和灌输“家里很穷”的概念时,一种自卑情绪却莫名的在孩子的心中蔓延开来了:

“我家已经穷到揭不开锅了吗?”

“爸妈给我花了这么多钱,我不能再自私的额外多花他们一分钱了”

“我是个负担,要不是我花了钱,家里可能不会这么穷吧”

 …….

慢慢的,孩子们虽然像“小大人”一样变得又乖又懂事起来,但却自卑畏缩、自责愧疚。

今天,壹心理学院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千万别跟孩子哭穷”

 




为什么有时候爸妈总喜欢跟孩子强调“家里很穷”呢?

有的父母是真穷。

真穷的父母有时候急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和家庭不富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珍惜学习机会,将来不再受穷。

有的父母是装穷。


这样的心态一般包括两种:让孩子更听话、给孩子“压力”让他们更上进。

“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他们就会更懂事听话”

这样的想法其实只是一种“成人式”想法,通过不断地强调,让孩子了解到家庭为他付出了什么,从而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辜负家长。

久而久之,孩子确实“看起来”更加懂事听话了,于是父母们以为这样的方式奏了效,继续强调下去。
 

“穷则思变,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

很多家长想要告诉自己的孩子,想要的,争取才会有。既然穷,那就把穷当成上进的动力,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就不会穷了。

这其实类似于一种“吓唬式”教育“现在都这么穷了,你怕不怕以后还这么穷?怕?那就赶紧上进啊!”



然而,不管出于哪种心态,不断地跟孩子强调“家里很穷”这一概念,确实会对他们之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愧疚感。


当家长不断地跟孩子强调“家里很穷”时,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在说:

1.“我赚钱这么辛苦,为你付出了很多,你欠我的”


当我们觉得对他人亏欠时,都会想要还回去。

但孩子是没有能力去偿还这些“亏欠”的,看着父母的痛苦,他们只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他们没有办法做什么,只能也必须内心愧疚并好好听话,否则就会感觉到自己对不起父母。


2.“咱家这么穷,你就别有欲望了,你的欲望是错误的。”


这对孩子来说是矛盾一般的存在。

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方面,欲望和需求都是人类的本能,如果本能一样的存在竟然是错误的,孩子们只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正常需求。

就算提出自己的需求或最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孩子也是带着巨大心理压力的:“父母这么辛苦,我怎么敢享福?”


3.“我都这么辛苦赚钱了,咱家还这么穷,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爸妈是超人一样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超人也无力改变一切,就会产生悲观心理,认为自己就算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其次是低自尊。


这种类似于穷养的方式其实给到孩子的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我在父母那里不值得。我在父母那里都不值得了,我在别人那里能值得吗?


孩子在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和想要被爱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

这样的“不配感”体现在方方面面:生活中,关系里,感情上。

孩子会变得小心翼翼,如果有人对他们好,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因为我优秀所以值得被温柔以待,而是如果有人对我好,那一定要感恩戴德。

当我们总感到自己身处贫穷之中时,就会有种匮乏感,并不自觉的夸大金钱的作用,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满。 即使成年之后,早已摆脱了经济上的贫穷,但仍然很难让自己去享受财富。

物质的匮乏是次要的,更大的匮乏感和低自尊来自内心。

 

那么,父母是不是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透露出家庭的具体情况?富养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吗?

孩子会因父母频繁强调家里穷,或故意假装家里穷而困扰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父母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当他们发现跟父母收入差不多的叔叔阿姨家的孩子有新鞋,自己却只能穿旧鞋时,


当他们发现父母其实并没有说的那么穷时,


当他们不太起清楚自己的需求所带来的开销对于家中的财务状况意味着什么时…


他们才会担忧、疑惑、畏缩、烦恼。

富养和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父母是可以诚实的跟孩子去沟通的。


如果真的穷,你可以直接告诉你孩子你有多穷,和孩子一起面对现实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出长期规划。

这样,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会明白那不是自己不配,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取丰富的物质生活。


如果并不穷,满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可以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直接坦诚的告诉他们: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我现在不能满足你

对于他们的需求和欲望,规定好你能做到的底线,去满足他们,并告诉他们原因,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愧疚感。

“穷”和“匮乏”是两回事,童年的亲子关系,将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从而决定他们一生的性格命运。 





如果你曾经就是这样的小孩,这里的两点建议可能会帮助你消减那些匮乏感。

1.与曾经和解,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我们要知道,父母有时候也是有一些局限的,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我们。

在你无法对自己好时,想想父母是愿意看到我们幸福的。

我们的情绪和认知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理性认知下,是可以一遍遍去矫正自己的认知偏差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2.设定底线,及时满足自己


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从给自己花钱开始,买现在想买的,甚至小时候喜欢的,及时满足自己。

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曾经的那种匮乏感仍然可以得到满足。


没有一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曾经不好的体验可以渐渐被转化。




写在最后:


足够的经历和思考,能让你的内心更富足。

开心永远不止于物质,而是内心的感受。

相信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开心。



本文作者:Carmen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学院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