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假新闻总是传得这么快?

编译:gganzhen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最近,扎克伯格出席国会听证会,就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做出解释,还圈了一波粉。

过去的几周,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从Facebook的数据中获取用户的私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传播有偏向性的信息以帮助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令人不安。

除了数据安全,心理学家想关注的点是:这些被推给用户的有偏的甚至是虚假的消息,就这样被人们相信了?

是的!上个月发布于Science上的研究就发现,假新闻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速度要比真实新闻快得多,广度也大得多。

为什么假新闻的传播如此之快?

编造出来的故事也许只是为了娱乐大众,就像八卦新闻一样,它们通常是煽情的、具有挑逗性的,而且大多数时候,它们中会存在一个明显的反面角色可以引起群愤怒。

有的时候我们看着虚假的新闻,觉得它愚蠢又有一点幽默,但更深层次的是假新闻满足了人们减轻对现实生活负担的欲望。

100多年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观察到,强大的个人索求和欲望(快乐原则)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规则(现实原则)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换句话说,我们人类的欲望和愿景并不一定与现实生活的存在相一致。个体需要付出努力来协调个人的欲望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成长的过程,就是欲望和规则谈判和解的过程。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时,我们就开始有自己的欲望,我们的所求常常会引起我们情感的波动,求而不得时还可能会乱发脾气;随着我们长大、成熟,我们就能逐渐摆脱欲望的控制,变得理智一些。

然而,不管我们长到多大,见过多少世面,我们也不会失去对追求欲望和快乐的动力。它既是人类生活的引擎,也是人类生活的调味品。

在社会领域中,个体并不能免除个人的愿望,恰恰相反,在过去的10年里,社交媒体成为我们人类联系的重要场所。

我们把自己带入其中并很容易和不自觉地泄露自己的信息,包括无意中表达我们喜欢什么和我们想要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很轻易地在其中表达我们的愿望。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展示生活的重要媒介,也是我们从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现实中享受快乐的地方。

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详见没刷手机的一天过去,我可能又错过了一个亿 | 错失恐惧)描述了一种社交网络中缺少某个人却依旧很开心的害怕错过朋友圈里发生的事情的焦虑的感觉。

而刷社交媒体,则减缓了焦虑,满足了我们的快乐需求。在这种场景下,能带来更强刺激的假新闻,当然也会更“受欢迎”。

当心!别掉进假新闻的陷阱

虽然宗教场合、学校、工作地点和地方市政厅仍然是社区聚集和分享新闻的重要的实体中心,但社交媒体在速度和渗透方面表现得无与伦比。

假新闻带来的欲望满足,加上社交网络的连接,二者的结合使得假新闻常常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就像剑桥分析公司将我们的愿望和现实分享到网上,并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分析过程对其进行分类,由此确定了什么东西感动并能激励我们,并把它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随后,这些信息被用来制造捏造的新闻——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新闻。有针对性的新闻乃至这些故意捏造出来的假新闻的推送,目的就是让“特定的观众”了解到阴谋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自知地被感染。

剑桥分析公司事件无疑是一个警示,让我们发现,在网络上分享我们的现实和愿望已经变得如此容易受到利用。

除了要求那些应该保护我们数据的人承担责任,并谴责那些因为政治原因破坏我们共享的社会空间而破坏媒体的人,我们自己在分享新闻之前,也应该更多地了解为什么假新闻会吸引我们,根据这些特征去求证新闻是否可信。

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互联网屏幕构成了共享的网络,我们不仅仅是彼此的观众,我们是一个共同社会的守护者和监督者。

即便假新闻无处不在,仍祝你被真心以待。

参考网址:
[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psychoanalysis-unplugged/201804/why-does-fake-news-spread-faster-real-news
[2]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 Scienc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46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