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被安利了《瞎看什么》,一档很有意思的电影解说节目。
这档节目贡献了很多口头禅。比如:
「缘,妙不可言」
以及「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那么,尴尬是什么,为什么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又该怎样不留痕迹地化解?
欢迎收看本期《瞎看什么》……啊不,《走近科学》。
—
什么是尴尬?
一个关于尴尬的经典例子:
《爱情公寓》某一集中,众人围观拍摄美女的dv视频,但看到了曾小贤的尬舞视频:
如果你也曾经像曾小贤一样在众人面前出过糗,你就会深刻地体验到尴尬是什么。
对于尴尬,一个严谨的定义是「是个体因处于公众注意焦点、失言或棘手情境时,而产生的一种别扭、紧张、懊恼、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绪体验」。我们划一划重点:
1.个体意识到行为处于公众注意之下
2.难为情、不知所措等情绪体验
小孩子会尴尬吗?
你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想起儿时的糗事,然后不假思索地说「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几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做了不合适的事被大家嘲笑时,他并不能明白什么是「嘲笑」,反而可能看到大家笑,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么产生尴尬的临界点是什么时候呢?
是他能察觉到「自己是谁、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的时候,也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大概在2岁左右。
而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5-7岁时,尴尬情绪的发展程度已经和成人相当。因此当你回想起儿时的糗事,那时的尴尬仍然历历在目。
而当我们步入青春期,尴尬情绪的发展达到巅峰,同时身心在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后,往往渴望赢得别人的认可,但才华还不足以撑起野心。知识的缺乏会导致犹豫不决和缺乏信心,加之我们的敏感,更容易产生尴尬。
所以青春期的傻事,往往是傻到你不堪回首。
什么时候会尴尬?
虽然尴尬的空气很容易被我们捕捉到,但这里还是多嘴几句。
引起尴尬最普遍的情境是「标准化的公共行为缺陷」。比如:
1.身体上的失态:比如当众摔了一跤
2.人际关系中的失态:比如忘记别人的名字、不适当的交流
3.虚假身份:比如装逼被打脸
4.非意愿暴露:比如曾小贤不小心被大家看到了尬舞视频
5.被过度表扬:比如被朋友吹上了天,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尴尬情绪是一种具有多种诱发情境,会产生多种情绪反应的多维度现象,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论:
-
自尊降低说:个体认为自身行为不符合规则或者标准时,会对自身感到失望,尤其是违反自己心中的规则时,会更感尴尬。
-
社会评价说:尴尬来自他人对个体社会角色的消极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讲,害怕尴尬与社交恐惧有点类似,都是不愿意被差评。
-
交互作用说:当个体对当下情境无所适从,很可能做出与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不一致的行为,造成社会互动的流畅性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个体尴尬情绪。
「尴尬癌」又是怎么回事?
有时看到电视剧中不知所云的剧情,大家便纷纷抱怨:「尴尬癌都犯了!」
等一下,我们前面不是说,被别人注意时才会感到尴尬吗?那「尴尬癌」又是怎么回事?
这事吧,你听我给你圆回来:
当我们在为尴尬「问责」,寻找责任人时,出现了以下四位责任人:
1.当事人引起的尴尬:比如曾老师的尬舞
2.旁观者引起的尴尬:比如朋友当着大伙对你过度吹捧
3.交流本身就很尴尬:不得不和陌生人搭话时,往往弥漫着尴尬的空气
4.对他人尴尬的移情反应:比如约喜欢的妹子去动物园,结果看到动物在交配,觉得自己要是妹子,看到这一幕会比较尴尬,于是就尴尬了起来
「尴尬癌」就是一种对他人尴尬的移情反应。当我们看到电视剧中不知所云的剧情,就会想要是自己去演,肯定会觉得特别尴尬。这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怎样不留痕迹地化解尴尬?
化解尴尬一般来讲有四种方式:
1.道歉:当尴尬造成了对方的不适,道歉可以促成事情的「翻篇」。有时尴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歉。
2.描述行为本身:描述自己尴尬的行为,并作出解释。怎么甩锅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没错。这种事情只会越描越黑,让场面更加尴尬。
3.回避:逃离令人尴尬的场景,或者回避可能引起尴尬的话题。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保持微笑就好了。
4.幽默:这是一种最高级的形式,开玩笑可以使社会评价的潜在损失变成社会评价的收获。前段时间华少主持盐club颁奖晚会时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技巧,让尴尬的会场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关于幽默,鉴定一个玩笑是否合适的标准在于双方是不是一起笑了,不合适的玩笑往往会加剧尴尬。但当玩笑已经说出口才发现情况不对,已经悔之晚矣。
因此建议大家,在展示自己的幽默细胞之前,还要在脑子里多过几遍,可别祸从口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