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幼儿的思维》:解读儿童行为与思维发展的密码

# 壹心人7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79746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成长,无不牵动着父母们的心。但是,如何理解和教养孩子却是件不容易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解读孩子脑袋里的各种想法和行为动机的“密码”。

 

01

 

小孩子,特别是几岁的幼儿,由于缺乏表达能力,常常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眼里看来奇奇怪怪的迷惑行为,或是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语言,让大人十分费解。

 

比如,他们会一次次地把玩具扔出去又捡回来,会收藏一些“垃圾”,会在墙上乱画,会天天都要抱着一条毛巾睡觉,会要求妈妈反复讲同一个绘本故事,会用力拍打别人……

 

大人如果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也就无法做出合适的回应和教育,甚至会粗暴地阻止和打压孩子,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和行为的正常发展。

 

如果可以学习和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思维模式,也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思,并顺应他们自然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的互动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02

 

英国学前教育专家凯西·纳特布朗所著的《读懂幼儿的思维:图式与幼儿的学习》一书,从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入手,以“图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案例揭示和解读儿童在幼儿时期的行为特性和认知发展规律,为家长和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有效的教育指南。

 

“图式”是什么?这个概念起源于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的是儿童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


图式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可以通过遵循他们内在的思维模式,即图式来发展。

 

幼儿的很多行为虽然看似毫无规范和理由,其实都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成长规律。孩子正是通过这些行为来对世界进行探索和理解,从反馈中学习成长,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最终融入到社会中。


03

 

有心理学家对儿童早期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标记,包括动态垂直、来回、旋转、上下、容纳、穿过等。可以从中看到儿童是如何通过行为探究图式,学习有关的行为特性,也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进行联结。

 

例如,“垂直图式”跟上下运动有关。孩子如果对爬梯子、上升和下降的电梯等露出好奇的眼神并试图去观察和理解这些物体和行为,说明他正在探索垂直图式,学习物体上下运动的特性。

 

很多孩子会对车轮、摩天轮、足球等会旋转的物体感到好奇,像我的小孩就特别喜欢坐摩天轮。这说明他们正在探究“旋转图式”,想理解物体为什么会旋转,也许再长大一点,他们就会想搞明白地球为什么会进行自转了。

 

有些孩子喜欢把他的玩具都塞到一个箱子里,或是把小石头装到口袋里,然后倒出来,又塞进去。有些孩子则喜欢玩躲猫猫,藏到某个柜子里。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探究“容纳空间”这种图式。

 

04

 

儿童通过对图式的探索,不但学习到这个世界物体运行的特性,建立认知联系,还通过种种行为建立自己跟他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进行“来回图式”时,孩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地来回拿到爸爸身边。在这个走来走去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行动的能力,明白了“这里”、“那里”、“你的”、“我的”等概念。


爸爸接过玩具让他明白自己是在“给予”,爸爸是在“接受”。爸爸耐心而亲切地等待他的给予,能让他感受到被看见和被接纳的安全依恋,也跟爸爸建立起一种社交和情感上的联结。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行为能力的加强,他们会从单一的图式运用发展为多种图式相互关联和协调,将活动内容和经验同化为图式,并不断构建出新的图式,形成“图式网络”,跟外部环境达到进一步的融合。这标志着孩子在学习成长上的一种重大进步。

 

05

 

我们对儿童行为图式的理解,其实是要看到儿童进行这些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以及深层原因,并给予适宜的回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有很多幼儿喜欢乱扔东西,家长往往会斥责并阻止他,认为这是一种坏脾气和不良行为。但如果能够关注到孩子扔东西背后的原因,也许就会发现,孩子可能是想通过扔东西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或是表达他对目前环境的不适或恐惧。

 

家长这时候便可以对孩子进行积极回应,去关注他的内心,引导和鼓励他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求,比如语言、画画、动作等。也可以通过跟孩子玩一下扔沙包、扔飞碟的游戏来进行行为替代,学习社交技能。

 

06

 

幼儿的学习过程具有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应秉承这三大特性来进行,从三个“常量”来考虑:成人及其行为、活动流程和信息、经验和材料。

 

幼儿需要跟养育者、看护者建立起一致性的关系,进行亲密接触,获得一致性的回应,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模式;需要在活动中获得大人的支持和信息反馈,学会应对变化,培养独立能力;需要每天接触稳定一致的材料,进行持续渐进式的学习,来发展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连续性。

 

这一切不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增加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勇气,也将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社会化功能的发展,包括人际关系模式、择偶心理和亲密关系的形成。


结语

 

俄国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成人与儿童的积极互动能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脚手架”,帮助孩子不断向上攀登。

 

读懂儿童的图式,就是父母们解读孩子行为与思维发展的“密码”,也是为孩子搭建“脚手架”的最佳工具。


作者:微格尔青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