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爱的人已离去,要如何好好告别”| 观影《情书》

壹心理主笔团 | 洛希
配图 | 电影《情书》


-01-

今天是清明节,小时候每当这一天,平日冷清的墓地便会涌入很多扫墓的人。

他们带着鲜花、祭品或纸钱,整理墓地,擦拭墓碑,跪拜过世的亲人,其中有一些人会肃穆而伤感,另一些人,则是嬉闹地说着过去“TA还在”的那些日子。

“生离死别”这样让人想逃避的话题,总会在这个时候正面袭来,我们今天将用电影《情书》,来谈谈死亡。

这次,我们不谈关于死亡的恐惧,不谈对逝者的临终关怀,我们来谈一个人生的大课题:如何与已经离去的那个深爱的人,好好告别。



《情书》这部电影讲到,博子(女主A)对遇山难去世的未婚夫藤井树(男主)念念不忘,于是寄信到藤井树那个如今已经改迁成公路的旧居,却不小心阴差阳错地寄到了与未婚夫中学「同名同姓」的另一个“藤井树”(女主B)家中。

两人通过书信互相介绍了自己身份,并一同追忆这位逝去的人,这个追忆的过程,也唤起了女藤井树的回忆,原来当年懵懂的自己和男主,也有过一段朦胧的美好爱情。




这部电影以纯爱为主线,但同时也述说了两个关于死亡的深刻故事:一个沉迷于回忆和思念无法自拔,另一个差点在内疚和责备中度过一生。

他们都在讲述着同一事实:告别,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2-

消失的恋人,无法释怀的回忆


我们似乎永远都无法坦然面对,身边亲爱的人离去,尤其当离别来得太突然。

没有任何宣告和心理准备,一切美好的回忆便从此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措。

博子与藤井树定居在神户,正开开心心地筹备着临近的婚事,幻想着新婚的生活。然而忽然有一天,博子却收到了一个噩耗:未婚夫在攀登雪山时不幸遇难……

或许是因为没有亲眼目睹过程,因此即使藤井树已经去世三年了,博子内心始终都没有实感,在她的心中,藤井树仿佛只是去了远行,一直还没回来。

在藤井树忌日这天,博子独自一人躺在空旷的雪地里,任由飘雪落到头发和衣服上。她闭上眼睛,似是在体会着未婚夫最后在雪中离去时的感受。


博子依然很爱他,她一直不愿相信,那个要一起过一辈子的人,竟然连一声告别都没有就消失了;那个曾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未来,忽然间变得如此遥远。

藤井树就这样匆匆离开了,然而博子还有很多话想要跟他诉说,可惜他再没有机会能够听到。

抱着向天国传达心中思念的希望,博子给藤井树已变成公路的旧居寄出了一封信。

谁知道不久后,博子居然收到了“藤井树”的回信,她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亡夫生前的好友秋叶。博子一脸陶醉地跟秋叶说,这或许是他从天国寄来的回信呢。

对方的回信给博子的幻想注入了莫大的希望和力量,她仿佛在绝望中抓到了救命稻草。

沉浸在幻想中的博子,甚至开始给“藤井树”说起自己这边的生活:“今天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樱花正含苞待放,这边不久就会呈现春天的景象了”。

然而很快,对方便寄来了自己的驾照表明身份,图片里是一名女生

在朋友秋叶的推动下,博子不情愿地去了回信的地方,却又在等待“藤井树”的过程中提前离开。

临走之前博子留下了一封信,她说,“我所认识的藤井树并不是你,他曾经是我的恋人,到了这里后我才终于明白”。

她并不愿意见到回信的那个“藤井树”,因为倘若真的见面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幻想便会不留余地的破灭,而她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一切。

也许是因为从来没有机会好好告别,博子始终都舍不得放开自己的幻想和思念,因为似乎一旦松开手,他便彻底地消失了。


秋叶看到博子一直放不下心中的执念,于是他决定带着博子前往那座藤井树三年前罹难的雪山。

有时候因为太想念一个人,我们可能会开始产生错觉,觉得TA好像只是躲起来了,TA仍然在某个角落看着我们。也许唯有当我们真的身临其境,亲眼看过TA最后离去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到,TA真的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因此当博子来到山下,抬头仰望这座依然埋着亡夫尸骨的山峰,伴随着脸上刮来的阵阵刺骨寒风,她终于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深爱的人确确实实已经死去了。那个曾经温热的身体,如今已如烟飞散,不知所踪;那个始终温和的面容,只留存在自己脑海的记忆中了。

生命中,我们常常没有机会跟身边重要的人说一声告别。当我们错过的时候,会觉得万千思念都无处可诉,那些想说又不能说的话,最终只能留在心中腐烂。

可是如果有天在梦里,TA真的站在你面前时,你会发现千言万语到最后都化成了一句话:“你在那边,过得好吗?我在这边,过得很好”。

记得当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看到博子对着雪山不断大喊“你好吗”“我很好”的经典一幕时,我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也并没有感动的感觉;

然而当长大后再看时才明白,这其实是博子在幻想中挣扎已久,最后不得已直面事实后,决定进行的一个告别仪式:你好吗,我很好,这次,真的永别了。


最后她站在那里,一个人孤零零的,让人心酸,不过也值得庆幸:三年了,她终于从幻想中走出,她可以有新的生活了。

接受生离死别的现实,从来都不容易,但只有直面它,认识到这个人再也不会回来,才能真正地跟TA好好告别,用缅怀代替幻想,走进另一个明天。

-03-

都是因为我们的错,他才会死的!

除了不断追忆与眷恋的执念,或许最让生者放不下的,便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内疚以及自责。

在电影中,逝去的人除了男藤井树,还有女藤井的爸爸。当年藤井的爸爸由感冒转为肺炎,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而死去;藤井的妈妈一度伤心抑郁,卧床不起。

藤井一家住在北海道的小樽市,冬天的时候常常大雪封路。在爸爸病倒休克的那晚,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救护车一时间无法前来。

这时候,爷爷决意背起藤井的爸爸到路边截计程车,结果没能截到,他又坚持背着爸爸走到医院,可最终还是来不及救治而死去。

从此,这件事情便成为了藤井一家无言的心结。纵使没有明说,但藤井妈妈心里一直都觉得,是因为当初爷爷不顾医院的劝告,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因此对爷爷极其不满。

妈妈想要尽快搬离这个伤心地,起初遭到了爷爷的反对,但一心怒火的她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执意地带着女儿去看房。

之后爷爷答应找新房的那一刻,她还是误会爷爷在反对自己,因为爸爸离去的问题,妈妈在家中常有意无意地忽略爷爷,两人的关系并不和谐。

但我们知道,死亡对于人来说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我们无法接受一个人莫名的离开,因此会去找很多理由来消解,就算这个理由,是对自己不好的。

而这个心结,其实是妈妈的一道防线,通过责怪爷爷和自责,把痛苦暂时转移出来,化作愧疚、亏欠和不满。


这个心结,一直到藤井树发生意外时,才得到解开。

面对遭遇不幸的藤井一家,命运似乎又开了个玩笑——藤井同样因长期感冒转为高烧,病倒在同样大雪的晚上,救护车最快也要1个小时后才能到达……

这时候,爷爷再次背起了藤井,起身便要赶去医院,却被藤井妈妈坚决地拦住了:

“难道你还要把这个孩子害死吗?”

爷爷呆住了。

“还记得上次你儿子吗?”藤井妈妈继续说道,“你不听医院的劝告,自己跑去截计程车,结果还不是截不到吗?你自己背着他走到医院去,足足用了1个小时。你还记得吗?可是还是来不及急救,你儿子才因此而死的,难道你还想重复同样的结局吗?”



爷爷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站起来说道,当年他背着藤井爸爸跑去医院只用了40分钟,当时外面大雪封路,救护车在1小时内根本来不了。那时爸爸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病情太严重,无论如何都已经太迟了。

这段话却犹如当头一棒,妈妈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有时候,人们宁愿沉浸在梦里;即便是场噩梦,也总比醒来去面对残酷的现实要好过。

其实藤井妈妈心底里知道,爷爷是对的。那个时候的爸爸,无论如何都已经救不回来了,只是她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才会把责任都归咎到爷爷的身上。

爷爷接着说,“如果现在出发,一定能在救护车来之前到达医院,藤井是你的女儿,你来决定吧。”

妈妈抱着藤井沉吟半刻,还是决定听从爷爷的建议,不过她担忧爷爷的身体是否还能撑过来:“可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您现在已经76岁了,还能背动藤井走过去医院吗?”

“我们不用走”,爷爷缓慢而坚定地说,“用跑。”

让人动容的是,虽然当年爷爷已经尽力了,但他自己心中其实亦抱有遗憾;因此当藤井像她爸爸一样病倒的时候,爷爷决定再次挺身而出,即便是拼上了性命,也要填补当年未完成的遗憾……



庆幸的是,后来藤井妈妈和爷爷终于赶在40分钟内到达医院,藤井也因此得到及时救治而脱离生命危险。

在“重新”经历了当年的事件后,藤井妈妈终于觉悟到自己之前的主观错误,并接受了丈夫已经逝去的事实。而她和爷爷之间的心结,也因此得以解开。

最后,她放下了自责、愧疚和不满,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和家人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如果我当时早一点发现,TA就不会这样离去。”

“如果我能陪在身边,或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如果我当时多劝一句,可能就会避免意外。”

……

面对至亲或朋友的离去,我们可能会从自身找很多原因,并深陷自责。但事实上,过去不可追溯,造成事情发生的原因太多,甚至超出我们的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愧疚,接受事实,才能从自我攻击中走出来,继续生活。

 写在最后 

《情书》中两个故事,有幻想、有执念、有自责、有愧疚,但最后都在主人公的努力及种种机遇下,化解开来。

你呢?当你在怀念TA时,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你跟TA做到了真正的告别吗?

董卿曾说过: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而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清明节快乐,对,祝你在和TA的回忆中,真正地感到释然、平和而快乐。

以上。


– The End –


15年前的4月,还有一个人,我们没有好好告别。

他是哥哥张国荣。因为抑郁症离开,我们没来得及说一句再见。

在这15年,很多人怀念哥哥,但仍有很多抑郁状态的人,不被理解,不敢求助,正在经历无助和痛苦,甚至告别这个世界。

面对抑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向你推荐《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课程,兼具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资质的彭旭老师,将把他从业20余年,帮助7万余人走出心灵困境的经验总结在其中,帮你摆脱抑郁。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